真的是為了金錢而已嗎?
若有人問你:「你為什麼要工作?」
肯定會有人說:
「廢話,為了掙錢呀!」
「不為了賺錢,我幹嘛工作,我有病啊!」
如果先不討論錢,你認為會不會有人繼續投入工作?
你可能會覺得這個討論太不現實,但持續發展的人工智能,的確有可能取代一部分工作,釋放我們的生產力。
如果未來的某個日子,每個人每個月都能拿到五萬元,你還會不會想要工作?
我認為:「會,而且絕對不是少部分人。」
我想,除了生存(錢)之外,我們依然會投入工作的原因,是因為我們都想要「被需要」。
舉幾個情境來看看:
- 大學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很難過,除了表面上的沒錢,社交上的孤立,還有內心深處的打擊——這社會沒人需要我;
- 工作幾年後,被解雇了,也很難過。除了失去了收入,但最不敢說的那句話我想也是——這裏,原來不需要我了;
- 父母年老,看著孩子獨立長大,越來越少回家,難過複雜的心情的是——小孩成熟了,但似乎也不再需要他們了。
社會上常認為「好的工作」,是多少錢、值多少價格。
但常常忘記,更深層的是,多被需要的,價值。
我想,每一個人投入工作,是想證明自己有被需要的價值,而不是值多少價格吧?
其他丼友的精彩分享
- 涂經緯:
我越來越確定的一件事情是,我不會把我的人生(包含私人生活時間)奉獻給公司,我只為了我自己。(除非公司的價值觀與目標方向手法,與我本身的價值觀與想做的事情吻合)
首先得定義「什麼是工作」,每個人對工作的定義及意義都不大一樣,這一步沒先釐清的話,平行線們通常得不到交會。例如從馬斯洛金字塔的角度看待工作定義:生理需求 v.s 自我實現需求。
在兩個光譜的人,對工作的理念與定義上,是不容易有共識存在的。進一步舉例來說,自我實現需求多半是能溫飽的人在思考的(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貧困背景的人很難有那多空閒時間談自我實現的需求概論,能讓自己溫飽才是首要目標。我認為大家先認清自己是從什麼背景去思考這個問題,再進行交流會比較準確有益處。
接著經緯的討論,可以延伸出這支影片:
高薪不喜歡&低薪很喜歡的工作,怎麼選?
前者是生存價值,後者是自我實現。
關於這道題,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因為每個人追求的價值觀和人生不一樣。
但職場就是這樣,在多元的模型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條生存和生活方法。
其實,此篇可以延伸出的「當生活被工作填滿後」的討論,但就沒這麼撒情感了。
下一篇來談談基於這個「被需要感」,
公司和主管如何用「被需要的價值」來激勵員工,
讓員工瘋狂投入工作,成為個工作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