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邪惡的選票(一):不該選的選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這個系列要談「邪惡選票」,或更精準的來講,就是那些「政治人物不該討好的選民」。這些人的選票或取可以爭取,但不應該犧牲自己原有的堅持去配合他們,因為這些人的政治主張對於民主制度來講是種傷害。
但不爭取這種選票,心懷惡意的政客可能將這些選票一網打盡,而成為真實且強大的政治力量,這同樣會對民主造成傷害。那要如何才能不犧牲自身的理念,又能爭取這些選票,或至少讓他們不出來投票呢?
我說的「邪惡選票」並非單一的群體,而是特質各異的破碎區塊,也就須要一一區分出來探討。但在針對小群體進行分析之前,還是得先處理總體的問題。民主政治「應該」盡可能納入全民意見,若排除或忽視一些人的意見,似乎會對抗到民主這概念本身。如果一國公民全是邪惡選票,那也應該依他們的意見行事,才是真正的民主。
但這樣講,就會讓人想到靠民主興起的「納粹」。的確有學者用納粹來比喻,不過我還是從最原初的概念之爭來談起,你就會理解這個議題本身存在極難化解的雙重矛盾,那就是「民主必須包括他們,但他們會傷害民主。」以及「他們需要改變,但改變他們是幾乎不可能成功的。」
邪惡實踐
邪惡選票的概念,除了來自於我個人的政治實務經驗之外,主要還是來基於於倫理學的相關理論。我曾在他處多次介紹過德行論者的罩門是「邪惡實踐」,這概念算是德行論體系中的「癌症」:「邪惡實踐」一定會存在,當它增生到某種程度之後,就會危害整個體系的穩定,甚至導致社群的滅亡。「它」很可能無法根除,只能控制,但目前還沒有找到什麼速效的控制方法。
要理解「邪惡實踐」,需要先掌握德行論者口中的「實踐」。「實踐」在德行論中是個專有名詞,指「具有歷史的人類合作活動」。我們大多數的日常生活食衣住行育樂與非日常生活的專業技術活動,都算是某種「實踐」。
在「實踐」活動中,我們可能獲得兩種價值,一種是可量化、能以金錢計算的外在價值(外在的善),另一種是不可量化,不能買賣的內在價值(內在的善),這通常會是某種情感或是成就感、榮耀、幸福感。在「實踐」活動中,只要依循SOP等固定的解決方案,通常就能有效掌握外在善(賺到錢),但還是可能因為運氣或環境改變而有不好的結果。
但是行動者只要能具備「德行」以追求該實踐活動的「卓越標準」,就算賺不到外在的善,還是必定能在活動中獲得內在善。人生真正的幸福是來自於豐沛的內在善體驗,所以外在善(錢)頂多是輔助行為者獲得內在善(幸福感),並非直接能買到幸福。
在上述理論提出之後不久,就有其他學者發現「邪惡實踐」這個問題。有些「實踐」活動能創造出很高的「幸福感」,讓當事人覺得自己很幸福,但這樣的「實踐」活動本身是會造成社群崩解的。
這些學者認為納粹大屠殺就是一種「邪惡實踐」,而他們也認為性別歧視活動,甚至是社群習俗的性虐待或強暴(通常是針對婦女)也算是邪惡實踐。受害者雖然無法從中獲得內在善,但「執行者」可能從中獲得高度內在善。那些以最少成本毒殺最多猶太人的納粹高官,可能非常滿意於自己的工作績效,感到飄飄欲仙。
德行論者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承認有「邪惡實踐」的存在,認為這種活動也的確會產生內在善,但這種活動會傷害社群,因此這種內在的善並不是真正可靠的內在善,而是接近於幻覺。但在納粹垮台之前,我們很難確定這種活動模式真會造成社群的崩解,特別是在納粹初期無往不利、人人稱羨時,就更難預判這種行動會是毀滅性的。
德行論者似乎只能促成社會價值觀的多元,避免在追求內在善時執著於單一或少數的「實踐」活動形式,以免單押時「押錯寶」。但請注意,在德行論的公式中,有「行動者具備德行以追求該實踐活動的卓越標準」這樣的部分。納粹的形式與標準,還是有可能被認定是社群行動的卓越標準,這會讓整個社群越來越往此類行為集中。真實的納粹發展史也的確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德行論者於此陷入了困境,至今未能有效解開。他們只能期許多元社會的競爭與「成就展示」可以讓社群成員的知能不斷成長,並且認清某些實踐活動長遠來說是有害的。這也可以在歷史中找到許多參考例證,像法西斯極權主義的瓦解;但這些例證也都會引發進一步的疑慮,就是這「除錯」顯得非常被動,進程速度也慢了一些。
不過,上面說的這些理論,和「邪惡選票」又有什麼關係呢?
轉換
我認為當邪惡實踐的支持者轉進民主政治,尋求資源以壯大自己時,就會成為「邪惡選票」;所以辨視邪惡選票的方法,就是找出社會上有哪些邪惡實踐,他們又是否打算爭取政治權力來擴張自身的影響力。
我先舉出一個具體的「邪惡選票」當成例子,那就是「擁有違建的人」。這些人具有多元的意識形態主張,但因為擁有違建,他們會進入一種維護違建的共同實踐活動中,而當他們企圖擴張政治影響力,像是找議員關說拆除違建時,就會成為「邪惡選票」。
他們的力量可能集結起來,支持某位對此議題沒有什麼道德堅持,甚至是利益相關(自己也有違建利益)的政客,讓他成為擁有實權的民代或首長。這之中也可能存在某些政治交換形式:你幫我搞定違建,我就支持你的其他政治主張,而這種政治主張可能是另一種邪惡實踐,像是推廣特定宗教團體的道德標準。
因此當邪惡實踐成為邪惡選票,就可能對社群整體造成明顯、加速、複合、增幅的違害。於此就可以檢討前面提過的雙重矛盾:「民主必須包括他們,但他們會傷害民主。」與「他們需要改變,但改變他們是幾乎不可能成功的。」
在第一重矛盾的後半部,也就是「他們會傷害民主」,或許已可從違建的例子看出嚴重性,但前半句的「民主必須包括他們」又是什麼意思呢?
包容這些人,並不只是幼稚的民主主義空談。民主必須納入而非排除這些人,是基於非常現實的考量:我們每個人幾乎都在進行某種邪惡實踐,也都可能成為邪惡選票。如果排除所有邪惡選票,那政治體系還會剩下什麼人?這種政治體系真能維持下去嗎?
我們應該承認這世界沒有聖人,我們都會在某個向度上選擇墮落,而我們應該解決這種墮落,而不是切割、排除、無視。同樣的,一個社群有某些邪惡選票,那我們如果不接受其主張,或認定這主張會傷害社群,就應該思考如何爭取這些邪惡選票。
在做法上,這可以是改變他們的政治焦點,讓他們不把違建當成他在做政治判斷上的主要考量,又或是讓他們完全不基於違建政策來投票,甚至不出來投票。這些人可能在環保、軍事、外交、交通等其他政策領域上提供正面的支持與助力,你不應該把他們界定為敵人,他們或許只是一時找不到「家」的戰友。
因此民主政治必須納入他們,但他們的危害又是顯而易見的。那該怎麼解決這矛盾?我不可能在系列開頭就解決這問題,那後面也都不用寫了。我認為這兩句話之間會存在持續的「辯證提升」,這會在之後各篇的討論中有更完整的呈現。
改變
但講到辯證、提升,就會讓人想到「改變」。這就是第二重矛盾:「他們需要改變,但改變他們是幾乎不可能成功的。」
人總是該追求自我成長,也有義務論者認為發展個人能力是一種道德義務。不過,正如前述的問題,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在追求自我成長的同時,他的行動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種墮落。拼死捍衛自家違建而學習各種反拆、申訴機制的人,他的確是有某種知能的成長,但這種成長或變化可能不是其他社群成員所樂見的。
另外一個問題是,人的價值取向可能是環境擠壓後產生的,你也許可以勸說、教育,甚至逼迫個人改變,但只要那個製造他的環境沒有改變,也還是會有一批新的邪惡選票會隨著時間產生。
再者,有許多針對「邪惡實踐」的控制手段,像是歐美現代對納粹的法律與政策控制,都可能刺激這些邪惡選票演化,成為在抵抗力、傳染力、影響力等各方面更強大的團體,更不容易被改變或打破。但就算少了這些控制手段,他們也還是會隨時間演化。
還有,學者雖然認為社群成員會隨著對抗「邪惡實踐」的經驗而成長,並將相關的經驗融入社群整體的卓越標準或制度之中(像是化為憲法的要素),讓社群成員永遠記得這些方法是錯誤的;但在現實社會中,我們也會觀察到更多的「遺忘」。這不需要經過太長的時間,甚至根本就還是在同一個世代裡,人們常會很快忘記幾十年前多種「邪惡實踐」所帶來的痛苦回憶,又開始重蹈覆轍。
而以上的困境都還是針對現有的「邪惡實踐」。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學者就已經發現,當代社會因為技術與制度演進(或腐化),還會產生多種全新的「邪惡實踐」。像深深困擾我們的媒體假資訊(假新聞),就是因應科技進步而產生的全新的「邪惡實踐」形式。
舊的還沒了結,新的又來,要改變是困難重重。但「放任」或「妥協」也都不是最佳的解決方案,我們還是只能試圖改變這些人,就算難度很高,高到幾乎不可能,這也是種道德上的「應然」。為了維護我們的社群,為了帶領或協助其他社群成員一起追求卓越、創造價值,那就該處理「邪惡實踐」與「邪惡選票」。
我認為應該針對各種邪惡選票的特性來思考解決方案。那出發點會是什麼呢?
「舊的還在,新的又來」的狀況,不是只有邪惡實踐,其他正常的實踐活動也在持續擴張,而且當前人類文明所擁有的「實踐」活動,或許是人類史上最豐盛的一刻。
我們不見得是要找什麼「正當實踐」去克制邪惡實踐,我們反而要避免出現這種情形,因為現在以為的「正當實踐」,在將來可能被發現是邪惡實踐。我們應該做的,或許會更傾向於分散焦點,盡可能把多種實踐活動拉上「平台」來做為選項。
這並不是樂觀或天真到把明顯具有破壞力的「實踐」也都放在平台上讓社群成員進行選擇,這種平等主義不會是德行論者(多半是社群主義者)的出發點。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個現成的社會,這社會有許多價值觀與無數的實踐,我們也知道哪些實踐活動很可能有問題(如老鼠會),哪些活動越來越有問題(如傳統的婆媳關係),而某些活動原本是多數人認為負面的,但現在因為技術與追求卓越的過程,而慢慢轉變成為正面的實踐。如同性戀。
當這些選項(各種實踐活動)進入選擇的平台,我們也不是沒有任何標準或工具來對它們進行再次評估,它們「是否能與其他實踐良好搭配互動,共同協助社群成員追求卓越」會是我之後的總標準。
我們現有的成就即是最好的出發點,只要看見過去發展的脈絡,知道前人是如何追求卓越而一路至此,我們就知道自己將往哪邊去。從本系列下一篇開始,我將回到現實的台灣社會,帶你觀察各種可能造成社群重傷的邪惡選票。
雖然你心中或許已認定某些群體就是「標準的邪惡選票」,但在展開後續討論之前,我還是要提醒一點:你我都可能是那張邪惡的選票。我會不斷提醒這一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K會員
234內容數
<p>各位鄉親父老大家好,我是人渣文本,我要做一個超小型媒體,你可以視它為具有網路版與紙本的一人雜誌社,所有文字內容都由我產出。新年度我推出50-60篇左右的網路版文章,以及2期紙本雜誌書。網路版渣誌將以「系列文」探究倫理學、宗教,運動與政治議題,而紙本渣誌則以一期一主題的方式整理個人的相關想法,你可以將之視為「議題專書」。因此渣誌不是新聞評論媒體,而是以深入論述為主的知識性媒體。</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渣文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會被稱為小氣、小器、摳男、吝嗇鬼。說不定你本人就是。「省」雖然是種價值選擇,但「省過頭」也是一種道德錯誤。在德行論者眼中,「過」與「不及」都是道德惡行,只有中庸算是德行;而在「用錢」這個主題上,中庸是「節制」或「節約」,「過」是「浪費」,「不及」就是「吝嗇」了。
許多醫療糾紛頗類似「消費爭議」,像這樣的例子:老王帶發燒的小孫子去大醫院掛號候診,一等就等了兩個小時,老王大怒想破門,而和醫院保全及醫護發生拉扯,爭執之間痛罵醫生沒有醫德,不肯先幫病情嚴重的孫子看一下。
四區立委補選結果出爐,藍綠算是打平。民進黨勉強止血,國民黨則未能成功拿下(心理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的­)綠區。結果雖然乏味,但雙方都是全新的戰鬥組合出擊,這結果若花點時間慢慢品嚐,應該還是能蹦出一點滋味。
這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們要來看到高中古文選文中唯一的女作者,也是台灣人的張李德和。之前選文中是有「寫女人」的,卻沒有「女人寫」的,因此考量性別平衡而選錄女性作品,也是有其道理。
若以宗教團體為例,我們前一篇討論的「愚者」,會是迷信的信徒;之前討論過的「不受教者」,會是那些尋求方便法門的懶散信徒;而「道德納粹」,則是教團的左右護法;「自大狂」,當然就是是神壇上的那位偶像或教主;而我所說的「控制狂」,就是站在神壇旁邊,幫自大狂設想計策的那位。
A懷孕了,可是她身患重病,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死亡。孤苦一人的A仍決定把小孩生下來,但負責的B醫生認為風險太高,而且A並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因為除了痼疾之外,A也是個智能障礙者,就算產後母子均安,後續的生活照顧也可能成為新的社會問題。那B醫生該怎麼做?能怎麼做?
我們身邊總有一些人會被稱為小氣、小器、摳男、吝嗇鬼。說不定你本人就是。「省」雖然是種價值選擇,但「省過頭」也是一種道德錯誤。在德行論者眼中,「過」與「不及」都是道德惡行,只有中庸算是德行;而在「用錢」這個主題上,中庸是「節制」或「節約」,「過」是「浪費」,「不及」就是「吝嗇」了。
許多醫療糾紛頗類似「消費爭議」,像這樣的例子:老王帶發燒的小孫子去大醫院掛號候診,一等就等了兩個小時,老王大怒想破門,而和醫院保全及醫護發生拉扯,爭執之間痛罵醫生沒有醫德,不肯先幫病情嚴重的孫子看一下。
四區立委補選結果出爐,藍綠算是打平。民進黨勉強止血,國民黨則未能成功拿下(心理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的­)綠區。結果雖然乏味,但雙方都是全新的戰鬥組合出擊,這結果若花點時間慢慢品嚐,應該還是能蹦出一點滋味。
這是本系列的最後一篇,我們要來看到高中古文選文中唯一的女作者,也是台灣人的張李德和。之前選文中是有「寫女人」的,卻沒有「女人寫」的,因此考量性別平衡而選錄女性作品,也是有其道理。
若以宗教團體為例,我們前一篇討論的「愚者」,會是迷信的信徒;之前討論過的「不受教者」,會是那些尋求方便法門的懶散信徒;而「道德納粹」,則是教團的左右護法;「自大狂」,當然就是是神壇上的那位偶像或教主;而我所說的「控制狂」,就是站在神壇旁邊,幫自大狂設想計策的那位。
A懷孕了,可是她身患重病,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死亡。孤苦一人的A仍決定把小孩生下來,但負責的B醫生認為風險太高,而且A並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因為除了痼疾之外,A也是個智能障礙者,就算產後母子均安,後續的生活照顧也可能成為新的社會問題。那B醫生該怎麼做?能怎麼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當社會價值觀偏離公共利益和道德標準時,個人自私行為會增加,黑心建商便是這種現象所建造出來足以反噬群體的龐然畸形怪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這是一場消耗戰、是一條漫長的路。敵人很凶狠,但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做正確的事的人才會擁有的信心和勇氣。當那些反民主人士在行動前拼命要求更多的警力時,我們知道,他們害怕人民,他們害怕真實的力量與聲音。獨裁者永遠都該害怕人民,而「真實」,永遠有更長的保鮮期。
Thumbnail
「邪惡」必致「敗壞」,雖然是語意相近的「孿生兄弟 」,二者仍有些微區別。「邪惡」(Evil)基本上指的是行為態度的極度不堪。然而「敗壞」(Corrupt)一詞,則是指品格狀態的高度崩壞。
Thumbnail
「正向」其實就是小眾型政治正確,在比較為人接受下,要排擠那些不值得相處人的招牌而已。
Thumbnail
經過這次大選我觀察到一個奇妙的人性現象, 就是 -「希望討厭的人過不好」這個想法原來非常佔據人的心思。 有些群體支持特定政黨,是因為討厭另一個政黨或群體而支持,希望藉由支持這個政黨上台來打擊討厭的對象,在網路上也不時能看到"OO崩潰就是爽"的留言。有些支持者是抱著「他當選後會替我做我做不到的事」而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當社會價值觀偏離公共利益和道德標準時,個人自私行為會增加,黑心建商便是這種現象所建造出來足以反噬群體的龐然畸形怪物。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善事與惡行之間的關係,以及人們在做善事時可能走向錯誤的方向,並提出了對於宗教法會的反思。作者引用了佛教概念,探討了善惡的交錯與對社會的影響。
最近國會又爆發肢體衝突,雖然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民進黨及其支持者的邏輯可以說,所謂靈活的道德底線表現在言行中,過去民進黨在席次弱勢當下往往是用暴力手段癱瘓議事,而且振振有詞地告訴國人自己在「維護民主」,而當民進黨變成相對多數時,利用席次優勢蠻橫行事時,政敵如法炮製當下,民進黨開始指責別人不民主,如果
  這是一場消耗戰、是一條漫長的路。敵人很凶狠,但他們的心中永遠都不會有那種做正確的事的人才會擁有的信心和勇氣。當那些反民主人士在行動前拼命要求更多的警力時,我們知道,他們害怕人民,他們害怕真實的力量與聲音。獨裁者永遠都該害怕人民,而「真實」,永遠有更長的保鮮期。
Thumbnail
「邪惡」必致「敗壞」,雖然是語意相近的「孿生兄弟 」,二者仍有些微區別。「邪惡」(Evil)基本上指的是行為態度的極度不堪。然而「敗壞」(Corrupt)一詞,則是指品格狀態的高度崩壞。
Thumbnail
「正向」其實就是小眾型政治正確,在比較為人接受下,要排擠那些不值得相處人的招牌而已。
Thumbnail
經過這次大選我觀察到一個奇妙的人性現象, 就是 -「希望討厭的人過不好」這個想法原來非常佔據人的心思。 有些群體支持特定政黨,是因為討厭另一個政黨或群體而支持,希望藉由支持這個政黨上台來打擊討厭的對象,在網路上也不時能看到"OO崩潰就是爽"的留言。有些支持者是抱著「他當選後會替我做我做不到的事」而
Thumbnail
不論你是傳統藍綠支持者,是柯粉或柯黑,應該都可以感受到,台灣的民主政治確實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未來這幾年,白色會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該怎麼瞭解白色力量的崛起?為何年輕人拒絕藍綠?厭惡建制不是台灣特產,或許是民主國家的普遍現象!我們可以從水島治郎的《民粹時代》一書的考察裡,進行深入的思考。
選舉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它可以表達對支持者肯定 化作一個實質行動 每次在選舉時都算全民運動 對於我這個不怎麼愛運動的人來講 我也算珍惜且把握這樣的機會 只是對政治的關懷度的確不高 所以可能我算是一個搖擺的選民吧 但我發現~ 如果是資訊交流 我可以在此時獲得 政治人物過去的政績 還蠻喜歡這樣的時刻
Thumbnail
人民自決徵得同意 人們不喜歡失去權力。即使在最先進的民主國家,政府有時也會試圖避免失去治理權。另一方面,獨裁政權經常剝奪多數人的自由,任意行使權力,並殘酷地維持自己的權力。 政府中根深蒂固的腐敗,包括王室成員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濫用國家資源以及其他形式的腐敗和鋪張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