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19/04/1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每日在家領聖餐

    上個星期,思綺訂的聖餐餅杯到貨了,於是我和思綺從那天開始,天天在家中一起領聖餐。這一箱從美國空運來台的聖餐餅杯,總共500份聖餐,所以每當有基督徒的弟兄姊妹來家裡的時候,我們也會一起領用聖餐。
    感謝馬丁路德當年瘋狂地想法,他說:「人人皆祭司」,所以我才有機會,能夠在家裡面,帶領我的太太與朋友領聖餐。至今,天主教對於如何領用聖餐,仍然有相當嚴格的規範。在天主教,兒童首次領用聖餐,被稱為「開聖體」或「初領聖體禮」,不知道天主教的小朋友知道我們家每天會領聖餐,會不會想要跑來我們家。
    關於領聖餐,大家可以參考Beni and Bill Johnson的新書Reveal The Power of Communion,這本書很小一冊,如果想要嘗試開始讀英文書的基督徒弟兄姊妹,可以試著讀讀這本,沒有很厚,應該很容易就能讀完。裡面有很多關於領聖餐的教導與見證。
    大家想到馬丁路德,通常會想到他在威登堡教會門口張貼的《九十五條論綱》,以及他藏匿在瓦特堡期間所翻譯的德文聖經,但是比較少人知道,他曾經在德國馬堡和另一位教改家慈運理為了聖餐的教義,吵了一架,最後拍桌走人,慈運理認為聖餐僅只是象徵意義,然而馬丁路德卻堅持(同時也堅信)聖餐的餅與杯有耶穌真實的同在,主張聖餐的同質說。事實上,為了聖餐教義,當時的新教幾乎是分裂無法合一的。
    今天(4/19)是耶穌基督的受難日,我覺得提到聖餐特別有意義。按照聖經的記載,在最後的晚餐(逾越節的宴席),耶穌拿起桌上的餅,遞給門徒(相信追隨耶穌的人),告訴他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該如此行,為的是紀念我。在飯後,耶穌又拿起桌上的杯子,告訴門徒說,這杯是我血所立的新約,是為你們流出來的。
    以前當我還剛信主的時候,我熱衷研究神學的討論,提到聖餐,我會想到提到不同神學家提出的神學解釋,但是當我開始與耶穌建立一段時間的關係之後,我發現我開始將焦點擺在思想我與耶穌的關係,並且紀念(默想)上帝的救恩與耶穌的受難。領聖餐的過程提醒我,我與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面付出的代價有份。
    聖餐不只是一個儀式或傳統。我聽過許多關於領聖餐的見證,有很多人真的在領聖餐,或是持續領聖餐的過程中,經歷奇妙的事情,例如,經歷身體的醫治、家庭關係的恢復、在屬靈的問題中得釋放。在這方面我的個人經驗比較少,不過我會很期待,當我持續領用聖餐,宣告耶穌基督在我生命中的影響時,會有特別的事情發生。
    其實我以前在家領聖餐,都是用營養口糧+葡萄汁,感覺這樣比較過癮,千萬不要告訴附近鄰居的小孩,這裡有一個叔叔,在他的家裡面,天天都可以吃到餅乾與果汁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