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到有:我的信仰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你相信神的存在嗎?
也不過5年前我還曾經大剌剌地跟教徒朋友說,「你的上帝會保佑你,我不信你的上帝,我沒那麼好運,只能靠自己。」殊不知這句話本身就是一個謬論,「你的上帝會保佑你」表示我已經承認神的存在,只是自己不自覺而已。
短短5年,我從無神論者成了每天禱告的天主教徒。我的轉變幅度之巨大,認識我朋友無不嘖嘖稱奇 — — 他們都知道,我是顆標準的「頑石」 — — 從迷失到定錨、從掙扎到喜樂,神改變了我的生命,對我來說,祂是每一刻都真實存在的。
我的轉變,是由一個又一個的奇蹟開始的。

Photo by Andrew Haimerl on Unsplash
我來自一個普通的台灣家庭,父母親是退休老師,逢廟燒香、遇寺拜佛、中元普渡、除夕酬神祭祖大致就是我們家裡主要的宗教活動。那時對我來說,「天公伯」或者「玉皇大帝」,是一個中性、而富含哲學意味的名詞。


「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

酬神祭祖對我來說,正正就是陳之藩所說「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
也許真是「天公伯」看護,我讀書、出國留學、工作一直都十分順利。年輕的時候我平均每兩年換一次工作,每次都是「無縫交接」。甚至在「兩國論」喧囂不已、台海局勢緊張、港台關係吃緊的1999年,我也成功在兩個月內順利拿到香港的工作簽證。這給了我一個「人定勝天」的假象,對我來說,只要努力,沒有不能達成的事情。
這也養成了我自高自大的心態,因為事事順利,我以為一切都是自己努力的成果。在那個自己為是的階段,我把自己看得很大、很有辦法、把神放得遠遠的 — 「天公伯」只是過年拜拜的儀式。
也因為自認為所有的成就都是自己努力得來、自然我也必須獨立承擔所有未來的不確定性。 這讓我這個喜歡做計畫的「控制狂」極度憂慮。
我的腦子裡有一本大大的「憂慮百科全書」,詳細記載所有可能出現問題的人事物:第一章是爸爸、第二章是媽媽、第三章是菲哥(現在的先生)、弟弟妹妹、工作、住的房子等等。我那時最愛做的事,就是「杞人憂天」,想像所有可能發生的事,還有應該預備的事。
就在我以為自己有一本萬全的「憂慮百科全書」,記載了所有我可以想得到、可以預先規劃的憂慮事項時,發生了一件我從來沒想過的事。
左眼視網膜脫落。

Photo by JAFAR AHMED on Unsplash
事情發生的時候我並不以為意,以為是疲勞過度,休息個週末就會好。星期一午休時間去看眼科醫生,醫生說我的視網膜已經剝落超過15%,必須立即入院開刀,進行全身麻醉手術。由於時間緊急,我連上網搜尋手術資訊的時間都沒有,就住進了養和醫院。所幸手術一切順利,休了7個星期的病假之後,我的視力也完全恢復了。
半年之後,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這次是右眼;我又進了養和醫院、又休了7個星期的病假,所幸一切順利。

連續兩個奇蹟: 2次視力100%復原的視網膜手術

現在想起來,連續兩次眼部手續,相隔半年、每次7星期的病假,強迫我從奔跑的狀況停下來,那是在我身上所發生過最好的事。
第一次開完刀後的那兩個星期是最磨心的。我看了許多網路上視網膜手術的資料,才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手術成功、讓視網膜復位;就算視網膜順利復位也不保證視力可以恢復。網路上的負面消息遠多於正面消息,我的「憂慮百科全書」也多了一個全新的章節 — 「假如我的眼睛瞎了」。
幾次複診後知道自己的手術極為成功,術後復原情況也很好,我才放了心。有一次去複診,護士小姐看了我的病例,問我是不是特別去找了開刀的醫師,因為那兩位醫師是他們醫院唯二視網膜手術成功率百分之百的神刀。
我才明白,這些都是上天的恩賜。這兩位妙手仁心的開刀醫師就恰恰在那個時間出現在我的生命裏,並不是我努力得來的,而是自己極其幸運被賜予的。
這也開始讓我感受到造物主的大能,與自己的渺小。在放病假的時間,我海綿一樣努力閱讀各式各樣能讓我認識這位造物主、或關於生命意義的書 — 新世紀的、靈魂學派的、靈魂計畫等等。有一本讓我看得欲罷不能 — Neale D. Walsch 《The Complete Conversations with God》- 超過700頁的大部頭,那應該是教科書之外,我所啃過最厚重的一本英文書。
那段時間我經常跟先生討論讀書心得,他說Walsch那本書寫得再精彩,始終都是透過另一個人說出來的話,要真正了解神的話語,讀第一手的資料「聖經」豈不更好。於是,我開始自己斷斷續續看聖經。

Photo by Noah Silliman on Unsplash

第三個奇蹟:最樂觀的癌症病人


就在我覺得需要跟神更親近的時候,我的身邊出現了一位天使 — Addy,一位工作認識的朋友。她那時剛剛做完化療,還在家中靜養。我見到她的時侯,她人精瘦了些,但神彩奕奕;她說她非常幸運,並沒有因為標靶治療藥物掉頭髮。
Addy是我所見過最樂觀的癌症病人。
她說,「既然主給我選了這條路,我就開開心心地前行」。醫生向她宣告癌症檢驗報告的那個星期,她已經訂好了去中國宣教的行程;看完檢驗報告,她沒有掉一滴眼淚。相反地,她選擇繼續宣教之旅,回到香港才開始治療。
我在Addy身上看到與神同行的輕鬆,還有「行經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的信心;這給我極大的震撼。她的自在和成日「杞人憂天」的我恰好形成強烈的對比。
Addy完成化療療程之後帶領我「決志」,之後又陪我上教堂。她家住在九龍塘,卻每個星期天早上千里迢迢搭過海巴士,陪我去我家附近半山堅道的教會禮拜。我們並且不定期聚會,分享見證與靈修的心得。「決志」之後,後來我去了幾間教會,最後在灣仔的葡萄藤教會定下來,參加團契、很自然地就受洗了。
當然,Addy也完全康復了,工作之餘仍然全身投入教會的服務。
我的信仰之路走得自自然然,在不同的階段總有不同的人與我同行,讓我更親近神。第一次受洗成為基督新教徒之後,不同的團契教友無私地分享見證,與我一起禱告、閱讀聖經與基督教書籍,幫助我進一步認識神。

photo from pexels.com


《玫瑰經》是轉變的開始

但一年多之後,我開始覺得有所不足,但無法找出真正的問題。先生是多年的羅馬天主教徒,從來沒有強迫我加入天主教,第一次建議我試著與他一起誦念《玫瑰經》(Daily Rosary)
作為一個僅有幾年經驗的基督新教徒,知道聖經裡說「不可崇拜偶像」,一開始我對於向聖母瑪利亞禱告是有些抗拒的。先生解釋,聖母瑪利亞是個很好的模範(role model),並不是偶像崇拜。我那時心裡有千千萬萬個問題,但那時並沒有特別強烈的抗拒感,我想「聖靈」並沒有反對我這樣做,於是我有了第一次的《玫瑰經》禱告。
深入了解20個奧蹟之後,我才慢慢了解聖母瑪麗亞的重要性 — 她是全人類的典範:對神全心謙卑順服、對耶穌永不止息的愛。雖然她的這個“Mother of God”、“Queen of Heaven” 封號受到很多新教徒的批評,對我並沒有影響。對我來說,這只是一個名號,確認她「神之子」的母親的地位、以及她作為人類楷模的重要性。
理解聖母瑪麗亞是role model 後,對於天主教堂裡大大小小的雕像我也不再排斥。對我來說,那些並不是偶像崇拜,只是一個視覺標誌,提醒教徒這些聖賢是行為楷模,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每天誦念《玫瑰經》之後,我開始欣賞天主教的戒律與禱告方式。天主教有許許多多的祈禱文,這些基督新教徒眼中「罐頭式」的現成禱文,大多是幾百年來修士、神父留下來的心血結晶,跟聖經《詩篇》類似,傳遞著與神同行的智慧。
我發現每天做完《玫瑰經》禱告,特別是默想完以耶穌為主的奧蹟(Mysteries)之後,可以讓人真正聚焦在耶穌的言教與身教上,反省自己的行為。這與我過去直接進入個人禱告,內容不外乎是一堆自我中心的希望清單非常不同。
理由很簡單,默想過Sorrowful Mysteries (痛苦五端) 耶穌所經歷上十字架前後的巨大羞辱和痛苦之後,讓我覺得不好意思把「希望國內線班機明天可以準時起飛」、或者「希望可以不要再頭痛」這種小事放在個人禱告裡面,因為那些瑣事比起耶穌為我們受難來說,太微不足道了。
於是,我第二次受洗,由基督新教徒成為羅馬天主教徒。
成為天主教徒之後,我還是跟以前一樣讀聖經,「天父爸爸」還是跟以前一樣和藹可親。這不但沒有改變我與神的關係,反而讓我覺得更親近。

Photo from Pixabay.com

耶穌是真實存在的


未成為基督徒之前,我對耶穌基督的了解僅限於處女產子、死後復活的事蹟。年輕時的我對這些不以為然,對我來說,耶穌死而復生跟劉邦斬白蛇、呂洞賓駕鶴升天一樣,不過是民間傳奇而已。
但開始讀聖經之後,慢慢了解耶穌基督的言行,我才明白耶穌並不是傳奇,而是真實存在的。
耶穌的每一項事蹟都有許多目擊證人,福音書裡的記載都是可以考據的。他在新約聖經裡的話語充滿了超越他那個時代的智慧,這樣一個聰明絕頂的人沒有理由為了欺世盜名、愚弄大眾,刻意捏造「天國」與「神」的存在,甚至因此經歷肉身折磨、痛苦的殉道過程。唯一可以解釋的就是他所說句句屬實,就如同他真實存在一樣。
是的處女產子、死後復活這些事情的確令人費解,但令人費解的事情並不代表不存在。就如同一隻生活在二維世界的螞蟻,不可能理解三維世界球體穿越時的大小變化。
世界上有太多事情,遠超乎我們人類的認知理解範圍,僅僅以科學證據來論斷事情的真假、存在與否,就跟井蛙觀天一樣偏頗的。

神存在的證據

牛頓曾表示「從手指頭的結構與功能,就可以知道上帝是存在的」。手指長短不一,功能各有異:大拇指最有力;食指最靈活;中指最穩定;無名指最沒有力量,尾指最柔弱。但當單手握住水杯時,尾指永遠扶持著大拇指。這是非常巧妙的設計。
不僅是我們的手指,我們的眼睛、大腦、身體的每一個器官的設計都極為巧妙,恰恰可以讓我們應付生活所需。我們居住的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也是恰到好處的
地球…它的大小是完美的。地球的體積和對應的地心引力在距離地表50英里之內吸住了薄薄一層的氮氣和氧氣。如果地球小一點的話,大氣層將不可能存在,就像水星一樣。要是地球在大一點的話,大氣層將會有大量的游離氫,就像木星一樣。地球是唯一一個,各種氣體符合比例而供所有植物、動物和人類生活的星球。
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也是十分完美的。試想想:我們周圍的溫度變化,是從攝氏-35度到50度不等。如果地球稍微遠離太陽,我們就被冰凍起來;如果地球靠近太陽一點,我們就會被燒焦。只要有任何差池,地球就不會有活物。地球在它和太陽的完美距離下,以每小時平均67,000英里的速度圍繞著太陽。它也同時在自己的地軸上自轉,讓整個地球的表面每天都有冷熱交替。
我們的月球也有著完美的大小與和地球適當的距離,讓它的重力適切的影響地球。月球帶來的潮汐運轉讓海洋中的水不會滯留,也抑制了龐大的海洋不會氾濫、淹沒大地。
這些在在證明了造物主的存在,如果不是精心規劃,怎麼會有這樣多巧妙的設計——上自我們生存的宇宙、小至我們的身體結構?

Photo by Ivana Cajina on Unsplash

基督徒是一種生活方式

新教徒也好、天主教徒也好,都是基督徒,一樣遵循耶穌基督的教導。這些教導並不是每個星期去教堂聽聽講道、有空翻閱聖經而已;而是一種已經內化的生活方式。
舉例來說,未成為基督徒之前,我經常為未來憂慮,而且對金錢極為看重,有空就會查看自己的銀行戶口,就如同俗話說「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
現在我知道自己再也不需要追求金錢來換取安全感,因為我知道,天主為所有動物、花草提供合適的生存條件,當然會無微不至地看顧祂摯愛的人們。耶穌說「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瑪竇福音》6:24~34,思高聖經)是有道理的。
又比如,我以前會認為「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沒什麼大不了,「此仇不報非君子」也是理所當然。但我向來是個膽小怕事的人,所以吃了虧總是忍氣吞聲,特別是在辦公室裡,沒本事「報仇」,但「記仇」的本事倒是有的。心裏擺了許許多多的「新仇舊恨」,讓自己很不開心。
現在我理解「寬恕」其實不僅僅是原諒別人,「寬恕」其實是讓自己放下、給自己一條生路。畢竟凡人如我者,沒有立場評論任何人,耶穌說「你們不要判斷人,免得你們受判斷,因為你們用什麼判斷來判斷,你們也要受什麼判斷;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瑪竇福音》7:1~2,思高聖經)
再者,宇宙萬物運行有其道理,我們僅是萬千齒輪的其中之一,每個齒輪有它的功能、齒輪交錯互動是維持機器運轉的必要力量,一個不起眼的小齒輪停止運轉,可能連帶整部機器失去動力。也是就是說,每一個事件的發生,都有其必要性。
我們早餐吃的麵包,不只是從麵包店買來這樣簡單。手中的一塊麵包來自麵包店的師傅、賣麵粉的工廠、運麵粉的司機、種麥子的人等等,這些人在各自的崗位盡力,我們才買到了麵包。種麥子的農夫不會知道他的麥子最後製成了麵粉,進了你我的五臟廟;但如果沒有他兢兢業業地工作,我們就吃不到麵包。
我們自以為的「被佔便宜」也許並不是表面中那樣簡單,而有其必要發生的原因。就像「視網膜剝落、開刀」看似一件倒楣的事,卻因此讓我接近神,其實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正正是聖經所說:

「而且我們也知道:天主使一切協助那些愛他的人,就是那些按他的旨意蒙召的人,獲得益處。」(《羅馬書》8:28,思高聖經)
成為基督徒之後,追逐金錢的都市生活漸漸讓我覺得厭煩。於是,在一個水到渠成的時機,天父給了我一個機會離開萬丈紅塵,落腳火山腳下的小鎮。小鎮居民的生活簡樸卻怡然自得,恰恰提供了我需要的養分。
「成為基督徒」是這輩子我所經歷最值得感恩的一件事:在基督裡,我才開始有了新的眼界和新的生活方式。
僅以此文獻給在基督裡、與即將進入基督裡的弟兄姊妹:願主與你同在!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專題「火山腳下的二三事」,也歡迎你來“Like“ 我的部落格臉書,追蹤最新動態:https://www.facebook.com/NewLifeInAlbay/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離開台灣,在香港工作多年之後,落腳菲律賓馬榮火山底下的小城鎮 - 黎牙實比市(Legazpi City), 一個慢活、樂活的地方。這裏的人充滿了對生命的熱情與隨遇而安的淡定,讓我這個都市人既欽佩又慚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上星期回港處理私務,一年多不見,新聞媒體媒體報導中的香港似乎沒有什麼太大變化:股市上了三萬點、樓價日日創新高。想像中多年前那些「魚翅撈飯」、餐廳一位難求的日子又回來了。
一年多前搬離自住多年的房子,將房子出租,首次當房東。 大半年來倒也相安無事,只可惜房客工作的地方組織調整,她失去了工作,屆滿一年之前就得搬走;想到她失去工作還要....
不管銀行戶頭有多少錢,生命完結之日也是在世間的財產歸零之日。換句話說,花掉的錢是財產,沒花掉的錢就成了遺產。努力賺錢、努力存錢但沒有規劃如何使用金錢,遺產的最終受益人是國稅局和子孫。
新任美國參議員、前麻州州長羅姆尼(Mitt Romney)投書《華盛頓郵報》說川普「引發全球驚慌」。羅姆尼的文章點出了關於政治人物(特別是國家元首)的人格操守,也就是「私德」議題。
Firework in Manila — photo from https://www.rappler.com 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天,跨年夜的賀歲煙火璀璨奪目,振奮人心。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這張法新社記者的照片....
搬來菲律賓一年多,這裏的新聞版面似乎沒有什麼聳人聽聞的亮點,劇情也沒有美國的「白宮風雲」那樣懸疑刺激。主線環繞著掃毒、貪污、修憲案打轉;主角來來去去就是總統、政府官員、國會議員、警察、大主教、叛軍....
上星期回港處理私務,一年多不見,新聞媒體媒體報導中的香港似乎沒有什麼太大變化:股市上了三萬點、樓價日日創新高。想像中多年前那些「魚翅撈飯」、餐廳一位難求的日子又回來了。
一年多前搬離自住多年的房子,將房子出租,首次當房東。 大半年來倒也相安無事,只可惜房客工作的地方組織調整,她失去了工作,屆滿一年之前就得搬走;想到她失去工作還要....
不管銀行戶頭有多少錢,生命完結之日也是在世間的財產歸零之日。換句話說,花掉的錢是財產,沒花掉的錢就成了遺產。努力賺錢、努力存錢但沒有規劃如何使用金錢,遺產的最終受益人是國稅局和子孫。
新任美國參議員、前麻州州長羅姆尼(Mitt Romney)投書《華盛頓郵報》說川普「引發全球驚慌」。羅姆尼的文章點出了關於政治人物(特別是國家元首)的人格操守,也就是「私德」議題。
Firework in Manila — photo from https://www.rappler.com 今天是2019年的第一天,跨年夜的賀歲煙火璀璨奪目,振奮人心。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這張法新社記者的照片....
搬來菲律賓一年多,這裏的新聞版面似乎沒有什麼聳人聽聞的亮點,劇情也沒有美國的「白宮風雲」那樣懸疑刺激。主線環繞著掃毒、貪污、修憲案打轉;主角來來去去就是總統、政府官員、國會議員、警察、大主教、叛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關於我對聖經失去信心之後,所經歷的小確幸、小神奇(!?)
試問這世界有沒有神?我覺得自己相信就會有,不相信就沒有,而我本人是無神論,但我還是相信這世界有神,有種目前科學還無法驗證的能力,你現在看的算命也「可能」是一種,只是我現在還不成氣候,沒有能力自詡為大師、半仙。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身為無神論的我 在這個月開始信神了,因為我需要一個照看著我的存在。 雖然,我其實不是不信神只是只有在運氣不好的時候才會怪罪天上的不存在。 但在越長越大之後發覺到,人必須要有信仰,用於保持理智 (對不起,但是那個石像有點醜) 而我現在則是在自我修行的途中,目前每天去土地公拜拜,已經持續了8天左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神的恩典和祝福的文章,分享了作者就醫過程中的感受和見證。文章中有著豐富的情感和個人故事,展現了對神的信心和感恩之情。
最近當我在禱告的時候,上帝未必和我說很多話,但是我總是能夠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以及祂的權柄與全能。在這些遇見神的經歷中,我發現自己的生命正在轉變。這種轉變讓我更遠離罪,並且更渴慕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簡單來說,我跟兩個小孩在土地公廟,原本只有預定經濟艙,今天早上卻突然被升等到商務艙。What a surprise!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在不相信迷信、到因一連串奇蹟與經歷,而逐漸改變觀念,並且創建出幸運人生的故事。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
Thumbnail
我從人稱夭壽準的神婆成為基督徒的回顧,對宗教沒有論斷的想法,純粹分享心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關於我對聖經失去信心之後,所經歷的小確幸、小神奇(!?)
試問這世界有沒有神?我覺得自己相信就會有,不相信就沒有,而我本人是無神論,但我還是相信這世界有神,有種目前科學還無法驗證的能力,你現在看的算命也「可能」是一種,只是我現在還不成氣候,沒有能力自詡為大師、半仙。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身為無神論的我 在這個月開始信神了,因為我需要一個照看著我的存在。 雖然,我其實不是不信神只是只有在運氣不好的時候才會怪罪天上的不存在。 但在越長越大之後發覺到,人必須要有信仰,用於保持理智 (對不起,但是那個石像有點醜) 而我現在則是在自我修行的途中,目前每天去土地公拜拜,已經持續了8天左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神的恩典和祝福的文章,分享了作者就醫過程中的感受和見證。文章中有著豐富的情感和個人故事,展現了對神的信心和感恩之情。
最近當我在禱告的時候,上帝未必和我說很多話,但是我總是能夠感受到上帝的同在,以及祂的權柄與全能。在這些遇見神的經歷中,我發現自己的生命正在轉變。這種轉變讓我更遠離罪,並且更渴慕神。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的尋找和回歸之路。從童年時對教會的記憶,到後來對信仰的疑問和迷惘,最後透過一位牧師的引導重新認識了基督,找到真正的信仰。文章中深刻訴說了作者的內心轉變和重生,是一篇充滿感動和啟發的見證故事。
Thumbnail
簡單來說,我跟兩個小孩在土地公廟,原本只有預定經濟艙,今天早上卻突然被升等到商務艙。What a surprise!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在不相信迷信、到因一連串奇蹟與經歷,而逐漸改變觀念,並且創建出幸運人生的故事。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大學時期因為忙碌的生活選擇,經常在一座廟裡尋找寧靜。廟公了解作者的情況,曾提出工作機會,並在畢業前的一次神明託夢中警告作者家人病情,但卻未被當作重要,直到幾年後家人發病,作者才明白神明的預警意義。文章描述了作者與廟公之間的因緣及對神明的信仰和感悟。
Thumbnail
我從人稱夭壽準的神婆成為基督徒的回顧,對宗教沒有論斷的想法,純粹分享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