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大狀王》告訴我別慣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幸拜託好友撲飛看到《大狀王》預演,一家三口齊捧場自是理所當然。此劇吸引人的除了「新劇目」、「香港話劇團」、「劉守正」、「高世章」、「岑偉宗」、「張飛帆」……一眾劇壇亮眼名字,當然還有要看看新場地 – xiqu中心的八卦心態。
相片取自《香港話劇團》官網
最吸引我的卻是「預演」二字。「預演」對香港觀眾而言實在太陌生。歌人劇都齊腳還預甚麼演?欲蓋彌彰得很啊!香港話劇團「好扮野囉!」也許不少人會這麼想。這也確實是我們一家大鄉里人生首次看的香港音樂劇「預演」,想不到也同是戲曲中心、香港話劇團、甚至不少台前幕後人員首次遇上的「preview」。
「一點不似預演」是我看劇後的首個想法。沒多甩漏專業場地人員劇本音樂編導讀演甚至燈光佈景都無甚大礙,根本就是一場正式演出 – 何「預」之有?要說小瑕疵當然有一點點但對慣看港劇的觀眾們而言《大狀王》預演水準一定在很多「正式演出」的劇目水準之上。但看編導演們在劇後謙卑地請各觀眾熱烈回饋意見好等明年正式演出時的效果更好,心頭泛起一絲無奈:「快!靚!正!」不就是一貫香港人風格嗎?這個劇預演都已屬高水平,想必在以往日子早早趕起推出市場炒作好待rerun才慢慢「執靚啲」吧?搞甚麼鬼預演呢?煩人啊!票又少場地又不夠訂得久演員又得為那幾場排餐懵還未計劇迷要痛苦撲飛……
原來那「一點不似預演」是觀眾一廂情願慣了的「錯」。回家細讀場刊(女兒說這趟專程來看劉守正哥哥但劇後悄悄話是由上套《la cage》起已喜歡上鄭君熾);外子在劇場內已對那姍姍來遲的「QR code」取代一張張「飛飛下」陳年守舊格式意見書讚嘆不已,這場刊怎能得我一人錯過?細讀之下我更要收回對「預演其實是正式演出」這錯誤角度。
劇團創作在香港一如其他行業:資源匱乏、時間倉卒、空間狹窄人才輩出以人腦解決所有預計不來的困難(執生是也)……雖未參與過劇場製作但幾可肯定劇場中人和六七十年代「車衣女工」沒兩樣:多勞多得是基本、多快好省是標準、偶有佳作成天渾、出類拔萃如鳯毛。說是搞藝術實在手中抓着的資源要比工廠老闆更少。大如「香港話劇團」也只能在擁有較其他劇團多點資源下「掙扎求存」如逆水行舟努力地恪守「不進則退」的位置。
香港終於有「預演」。預演是奢侈的,因為準備時間比其他作品長,中間能孕育出來的層次也應更豐富。看慣急着憑空出生的早產兒,觀眾們漸漸地戴上「差不多先生」眼鏡看香港劇作。最辣的觀眾是「慣了,香港原創劇作也只能如此」;「當然不能和改編劇或外國劇比啦,人家資源豐富」;「我們沒有這麼好條件嘛,人家的劇場藝術氛圍那麼好」之類之類。
當日韓新晉劇團不斷冒起甚至不少已趕在香港前面,我們由領先至窮追,再不反思就只有「望塵莫及」時,《大狀王》交出一個寶貴機會給香港劇界:這機會不只給予作者、劇團、場地、工作人員包括演員,更是交給香港觀眾一次「洗底」的機會。別再慣了,大家慣下慣下,劇本急就章演員幕後排練時間不夠以專業執生術搭救觀眾繼續抱持「慣性收視tvb」心態看劇時,香港劇團別說發展,根本只能步向落陷。萬幸近年賞劇者眾而且眼光日漸成熟,劇場中堅不少是喝着香港昔日輝煌影視力量牌奶粉長大的一羣,他們可不是慣着不轉台就乾開着電視播的無賴。觀眾有要求劇團積極回應,這是我近年看到香港劇壇日益豐富的原動力。本地劇團深耕細作經年觀眾沒有斷層而且年齡層不斷豐富加上其他演藝娛樂萎縮人才外流,我相信大小劇團若果能捉緊這個浪潮,香港劇種和品質只會更百花齊放。老老實實三四十年前要找全港最出色的演員很多人會在螢光幕、大銀幕上找到,出色編導演也在影視媒體充斥着。但今時今日,別數編導幕後,本地最出色的台前幕後幾可肯定都在各家劇團內,而且人數日益壯大,吸引不少影視人誇界發展。
但願香港劇界繼續在有限資源內帶出無窮想像給觀眾,劇場的魔力在於互動,只要有不慣的劇團就會有不將就的觀眾。藝術創作既要行雲如流水也要事臻完美,香港話劇團好好運用資源,交出擲地有聲的預演,相信觀眾也會更進一步把要求提高,齊手把香港劇的水準推上更高層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9會員
164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Teresa 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曰:「 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他對香港的愛,整個掛着concert頭賣musical肉的「紅館show」,為的是告訴大家藝術非場地先決、非曲目先決、而是「人才先決」。當人人都eye on 甚麼xiqu中心時,他的眼光就放在他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場地 – 紅館,專注他的音樂,製作打動人心的音樂劇。
反思令人成長。生孩子前人總是性急往前衝,很多事都如白駒過隙一閃即逝。有了孩子後家裏就像多了一面照妖鏡,每天照着自己,父母想避開看看當天心靈狀態都半點不能自已(除非終日往外跑,見不到孩子)。結果由孩子白映給自己的景象意外地把人生中每分每秒都凝住留在心坎久久不散。
腦海中閃過Stanford University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學齡前孩子們被單獨帶到房間,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眼前的糖果可予取予攜,但若孩子願意等待,過了指定時間後會被分派更多的回報。參與實驗的孩子們被追蹤多年,發覺較能「延遲自己滿足」的孩子們高中考試成績和父母在孩子青少年期的評價都較高。
最近一個朋友教我怎樣回絕別人不客氣的評語。她說人家給意見或批抨總有人家理由,但若果自己不同意,就禮貌謝過然後告訴對方:「謝謝你的意見,但這個說法我認為不適合形容我/我的處境/我的所作所為。」毋用惡意也不是反擊,我問她為甚麼要這樣說?
音樂已不再高高在上多個世紀,普及化後這語言實在連繫了世界不同種族。雙語又如何?對於雙語的定義我比較取信於以不同語系來劃分語言的學者。比如在德語區學習和生活的人,即使說着兩種不同語言(比如盧森堡語和德文),其實腦袋並不完全享受着雙語帶來的刺激。
子曰:「 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他對香港的愛,整個掛着concert頭賣musical肉的「紅館show」,為的是告訴大家藝術非場地先決、非曲目先決、而是「人才先決」。當人人都eye on 甚麼xiqu中心時,他的眼光就放在他最熟悉最有把握的場地 – 紅館,專注他的音樂,製作打動人心的音樂劇。
反思令人成長。生孩子前人總是性急往前衝,很多事都如白駒過隙一閃即逝。有了孩子後家裏就像多了一面照妖鏡,每天照着自己,父母想避開看看當天心靈狀態都半點不能自已(除非終日往外跑,見不到孩子)。結果由孩子白映給自己的景象意外地把人生中每分每秒都凝住留在心坎久久不散。
腦海中閃過Stanford University著名的「棉花糖實驗」:學齡前孩子們被單獨帶到房間,實驗人員告訴孩子們眼前的糖果可予取予攜,但若孩子願意等待,過了指定時間後會被分派更多的回報。參與實驗的孩子們被追蹤多年,發覺較能「延遲自己滿足」的孩子們高中考試成績和父母在孩子青少年期的評價都較高。
最近一個朋友教我怎樣回絕別人不客氣的評語。她說人家給意見或批抨總有人家理由,但若果自己不同意,就禮貌謝過然後告訴對方:「謝謝你的意見,但這個說法我認為不適合形容我/我的處境/我的所作所為。」毋用惡意也不是反擊,我問她為甚麼要這樣說?
音樂已不再高高在上多個世紀,普及化後這語言實在連繫了世界不同種族。雙語又如何?對於雙語的定義我比較取信於以不同語系來劃分語言的學者。比如在德語區學習和生活的人,即使說着兩種不同語言(比如盧森堡語和德文),其實腦袋並不完全享受着雙語帶來的刺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推薦度:★★★☆春河劇團維持過往家庭類型劇目常見的缺失,場上角色眾多,每位角色都有自已的故事要交待,使得主軸弱化,支線過多且破碎。
Thumbnail
💖作伙來撿戲尾:也就是撿便宜啦,怎麼撿,進來聽到最後就知道!🤭 🌿「因劇場而聚集的觀眾,也召集多樣的戲曲姿態」 🏹「創造經驗,而非照著書籍或既定脈絡走」 來賓介紹👏👏👏 -- 汪俊彥 aka. 汪汪 aka. 策展人🐶🐶🐶🐶🐶🐶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Thumbnail
大學時期,我加入了劇團,雖不喜歡幕前表演,但卻對幕後燈光、服裝、布景一些工作很有興趣。畢業前的公演,團長選擇經典的劇目<荊軻刺秦王>,我也首次擔綱服裝和舞台布景,為這齣劇加入些現代化的服裝和舞台布景元素。 大家都很期待公演到來,選在某個小劇場售票演出,正式演出前團員們一起進駐劇場,初次一起巡看整個場
Thumbnail
陪其他人去看《九龍城寨之圍城》,在完全不知道內容的情況下被這部電影大大驚艷了一番,在觀賞精彩的武打場面和運鏡、飽滿的人物角色與滿滿九零年代香港情懷之餘,我還分心地想著:哇,這部電影可以配對的CP太多了吧。沒想到劇中要角信一(劉俊謙飾)前陣子與范少勳合演的《我在這裡等你》還在上映,作為一種代理滿足(?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我想一般人面對京劇都是具距離感的,我當然也是。對京劇可說一無所知,只是在每日通勤的路上,瞥見路燈旗上幾個大字「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而被吸引,完全不認識演員,不理解形式、樂曲、唱腔、念白等,唯一懂得只剩紅樓夢,卻仍是被這樣的劇場吸引,期待被陌生的傳統藝術充填的新穎感受。
Thumbnail
妳以為氣氛到了,套路要出來了,但妳先別急 編劇組套路觀眾? 這部劇的編劇真的是來跟觀眾對猜心理預期,整部劇情有好多明明照老套路應該發生的都沒發生,反而是用更貼近主觀行為來表演。 一部劇基本要素:演員演技、畫質優質、音樂營造氛圍。在每個緊張時刻就像是牽著我們心中的預期心理一樣,慢慢地導入在劇
Thumbnail
今年ViuTV的兩部港劇,很巧妙地結合了日本的影視元素,吸引了大眾的注意。但這些劇集絕非直接的抄襲,而是將日劇元素消化後轉化為香港特色的作品。《和解在後》帶來了古早職場日劇的感覺;而《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更像是屬於香港的《大逃殺》。而劇中的演員也是由大量新人演員組成,引發了人們對他們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推薦度:★★★☆春河劇團維持過往家庭類型劇目常見的缺失,場上角色眾多,每位角色都有自已的故事要交待,使得主軸弱化,支線過多且破碎。
Thumbnail
💖作伙來撿戲尾:也就是撿便宜啦,怎麼撿,進來聽到最後就知道!🤭 🌿「因劇場而聚集的觀眾,也召集多樣的戲曲姿態」 🏹「創造經驗,而非照著書籍或既定脈絡走」 來賓介紹👏👏👏 -- 汪俊彥 aka. 汪汪 aka. 策展人🐶🐶🐶🐶🐶🐶
  從「一部好作品」的角度來說,這或許可被說成是某種對藝術偏執或堅持的產物。即便面前是有大聲望的、對票房有所幫助的演員,如果那些片段在最終成品中不需要,就果斷剪除。那些最後沒被用進去的影像也不能說是毫無用處,它們是世界觀的其中一部份,或至少是某種「if線」,那些事情朦朦朧朧發生過,像是在夢境裡面。
Thumbnail
大學時期,我加入了劇團,雖不喜歡幕前表演,但卻對幕後燈光、服裝、布景一些工作很有興趣。畢業前的公演,團長選擇經典的劇目<荊軻刺秦王>,我也首次擔綱服裝和舞台布景,為這齣劇加入些現代化的服裝和舞台布景元素。 大家都很期待公演到來,選在某個小劇場售票演出,正式演出前團員們一起進駐劇場,初次一起巡看整個場
Thumbnail
陪其他人去看《九龍城寨之圍城》,在完全不知道內容的情況下被這部電影大大驚艷了一番,在觀賞精彩的武打場面和運鏡、飽滿的人物角色與滿滿九零年代香港情懷之餘,我還分心地想著:哇,這部電影可以配對的CP太多了吧。沒想到劇中要角信一(劉俊謙飾)前陣子與范少勳合演的《我在這裡等你》還在上映,作為一種代理滿足(?
Thumbnail
🌿「一齣戲歷經演出中千錘百鍊,長時間的醞釀成就經典好戲」 來賓介紹👏👏👏 -- 看家戲策展人:吳明德老師 -- 布袋戲歌姬:黃鳳儀 👩‍🎤🎼🎙️🗣️🙌👺 “看家戲”是什麼呢?☝️-- 又名「帶家戲,為民間劇團招牌拿手劇目
Thumbnail
本片在九龍城寨這片混亂、擁擠的鋼筋水泥中打造了一個如同現代武俠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的情義、各種利益間的爭奪與計算,套一句老話,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千百年來彷彿都是如此。但總能在這片江湖之中找到能讓自己留下的理由。
Thumbnail
我想一般人面對京劇都是具距離感的,我當然也是。對京劇可說一無所知,只是在每日通勤的路上,瞥見路燈旗上幾個大字「王熙鳳大鬧寧國府」,而被吸引,完全不認識演員,不理解形式、樂曲、唱腔、念白等,唯一懂得只剩紅樓夢,卻仍是被這樣的劇場吸引,期待被陌生的傳統藝術充填的新穎感受。
Thumbnail
妳以為氣氛到了,套路要出來了,但妳先別急 編劇組套路觀眾? 這部劇的編劇真的是來跟觀眾對猜心理預期,整部劇情有好多明明照老套路應該發生的都沒發生,反而是用更貼近主觀行為來表演。 一部劇基本要素:演員演技、畫質優質、音樂營造氛圍。在每個緊張時刻就像是牽著我們心中的預期心理一樣,慢慢地導入在劇
Thumbnail
今年ViuTV的兩部港劇,很巧妙地結合了日本的影視元素,吸引了大眾的注意。但這些劇集絕非直接的抄襲,而是將日劇元素消化後轉化為香港特色的作品。《和解在後》帶來了古早職場日劇的感覺;而《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更像是屬於香港的《大逃殺》。而劇中的演員也是由大量新人演員組成,引發了人們對他們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