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www.oricon.co.jp/photo/4008/170782/
★原文於2019年2月11日發佈在Facebook
在看過《愛在雨過天晴時》(恋は雨上がりのように)真人電影之後,稍微去多查了一點我不熟悉的女主角小松菜奈的資料,發現他有個「厭世臉」的稱號;這樣的契機,讓我稍微思考了一下擱置了很久的,關於「厭世」的一些想法。
我不知道國外的情況如何,但台灣這幾年來吹起了所謂的「厭世風」,是眾所皆知的。然而我一直覺得許多人自詡為「厭世」,某種程度上卻是「無病呻吟」,甚至到了傷害那些「真正厭世」的人的程度——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們就不應該忽視那樣的「求救訊號」。
稍微查了一點關於厭世的網路資訊,發現在維基百科的頁面中,「厭世」的中文條目連結到其他語言時,日文的同義條目為「人間不信」、英文的同義條目為「Misanthropy」、德文的同義條目為「Misanthropie」;但這後三者的詞彙所指涉的,是一個人因為「後天環境中的被虐,或類似被虐環境引發的深度傷害,以及未能建立人際關係所造成」,從而對「人」這個客體的不信任。在日文的維基條目中,「人間不信」的同義詞是「厭人」。而台灣語境下的厭世,客體對象應該是「世」、是對「社會」的不信任;即便「人」應該也包含在「社會」之內,但我覺得概念是有些差距的。
「厭世」之所以在台灣年輕一代中逐漸蔓延茁壯,據我粗略的理解,是因為社會長期財富分配不均、特定階級霸佔資源、新聞媒體負面資訊充斥、社會對立強烈所致,年輕人在這個世界中看不到未來,自然「討厭這個世界」。而這樣的現象在台灣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所以我們「想要說的前人們都說過了」,我們「想要做的有錢人都做過了」,我們「想要的公平都是不公們虛構的」——這樣的社會怎能讓人不厭世呢?
「厭人」在我看來則不盡然「厭世」,這可能是因為過往人際關係的受挫、被(詐)騙、或者因為其他「個人」對「個人」的遭遇所產生出來的結果,並不一定是對「社會整體」的不滿與控訴。
但是啊,即便我也討厭這樣的社會,如此的世道,我不覺得我是個厭世的人。
已經寫過一點文章,討論過我之所以熱愛早期奇幻經典作品「充滿希望」的原因,以及我對科幻反烏托邦作品呈現出「充斥絕望」風格的無奈;老實說,我覺得即使如今台灣的社會是如此令人失望,我們也不該放棄希望。前陣子因故接觸到了一些討論五四時期前後,中國文人大量譯介西方烏托邦作品的資訊;那時候的中國人為什麼會如此喜歡烏托邦的作品呢?大抵是因為烏托邦的故事為他們帶來了希望吧。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台灣,反烏托邦本來就是更為流行的科幻類型;這樣的創作取向對西方來說也是從上個世紀的冷戰時期、世紀末一直延續至今的現象。
然而,我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還並非真的是完全無可救藥、不可扭轉的吧?
為什麼我們不來想想,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而總是想向著這個世界是如何走向末路的呢?我知道反烏托邦的目的是為了警告當下的世人,某些制度、事物如果繼續走向極端,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但寫出一個「如何避免這樣的制度、事物走向極端,以免世界走向不可挽回的惡果」應該也具有同樣的效果。這樣的作品不必要是「烏托邦式」的,但對於不論是現實中還是創作中充斥的「絕望」,我越來越覺得不耐。
我希望有些創作者、有能者可以更加正視「希望」的作用與意義。我可能是個有點理想化的人,但我同樣不覺得「厭世」能夠對台灣的現狀有多少幫助;厭世取向的創作或許的確可以引發許多人的共鳴,但除此之外,我想我們更需要的是提供我們改變現況的動力、信念與希望。如果我們的腦袋中裝的一直都是對於未來的絕望預示,那我們要如何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呢?
圖片取自網路,源自號稱厭世臉,但笑起來會讓你感到有如撥雲見日的小松菜奈
所以說,去愛吧!去想像一個美好的未來吧、去構築一個明確的願景吧。去受傷吧,並相信自己能夠在這些傷痛的經驗中熔煉出一個更好的自己吧!去哭吧,然後擦乾淚水再試一次吧。去思考吧,去改變吧。去喜歡這個世界吧!喜歡上一個人之後,喜歡上一種事物之後,必定會希望他變得更好、也會有動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去對抗邪惡吧,並且相信即便自己敗下陣來,這過程也不會白費、也會有人繼續對抗邪惡的吧!所以去行動吧!去真的讓台灣、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吧!
那麼,下次就來寫一個充滿希望的故事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6會員
1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電影看完之後,時常迴繞在心頭的,卻是男主角近藤的小說夢。大學時參加文藝社的近藤,雖然後來與同社團的同學結婚生子,卻因為熱切投入創作的夢想中忽略了家庭,最終導致離婚。電影中,近藤發現大學同學九條千尋的純文學小說熱賣,心中苦樂參半……
在看《獵魔士》影集版第一集的時候,我以為我看到了那種當初令我在閱讀短篇集時熱淚盈框的東西;然而,當故事逐漸進入主線時,我慢慢發現我錯了。 ★本文涉及《獵魔士》短篇集與改編影集劇情,請斟酌閱讀
是的,讓更多的科幻作品抱持希望吧,讓更多的黑暗被光明照亮吧;讓絕望被希望取代吧,讓我們把虛幻帶向現實吧。讓我們從虛構的作品中獲得力量,去改變現實中的邪惡吧。
關於《碧血狂殺2》(Red Dead Redemption II, 2018),還有好多想聊;但這應該是最後一篇討論系列遊戲的文章了。在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先分享一點額外花絮—— 玩過《碧血狂殺2》的玩家應該都會發現,這款寫實且露骨的遊戲裡面……
《碧血狂殺》系列有太多可以聊、可以討論的了;雖然很希望能夠全方位地去介紹這款遊戲,讓每個人都能從更多角度欣賞遊戲的魅力,但我的時間與心力都有限,只能盡量以自己的能力去耙梳網路上的各種資料,再分享給各位。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碧血狂殺》系列中的名與利……
先說結論:《碧血狂殺2》是神作,不只是因為它宏大美麗的開放世界,更因為其中動人的故事。不管你是不是西部作品粉絲,只要是喜愛遊戲敘事的玩家,想必能從這款遊戲中獲得很多。 「西部故事」是個專屬於美國的作品類型,甚至被認為是電影歷史上第一種出現的「類型」……
電影看完之後,時常迴繞在心頭的,卻是男主角近藤的小說夢。大學時參加文藝社的近藤,雖然後來與同社團的同學結婚生子,卻因為熱切投入創作的夢想中忽略了家庭,最終導致離婚。電影中,近藤發現大學同學九條千尋的純文學小說熱賣,心中苦樂參半……
在看《獵魔士》影集版第一集的時候,我以為我看到了那種當初令我在閱讀短篇集時熱淚盈框的東西;然而,當故事逐漸進入主線時,我慢慢發現我錯了。 ★本文涉及《獵魔士》短篇集與改編影集劇情,請斟酌閱讀
是的,讓更多的科幻作品抱持希望吧,讓更多的黑暗被光明照亮吧;讓絕望被希望取代吧,讓我們把虛幻帶向現實吧。讓我們從虛構的作品中獲得力量,去改變現實中的邪惡吧。
關於《碧血狂殺2》(Red Dead Redemption II, 2018),還有好多想聊;但這應該是最後一篇討論系列遊戲的文章了。在正式進入今天的主題之前,先分享一點額外花絮—— 玩過《碧血狂殺2》的玩家應該都會發現,這款寫實且露骨的遊戲裡面……
《碧血狂殺》系列有太多可以聊、可以討論的了;雖然很希望能夠全方位地去介紹這款遊戲,讓每個人都能從更多角度欣賞遊戲的魅力,但我的時間與心力都有限,只能盡量以自己的能力去耙梳網路上的各種資料,再分享給各位。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碧血狂殺》系列中的名與利……
先說結論:《碧血狂殺2》是神作,不只是因為它宏大美麗的開放世界,更因為其中動人的故事。不管你是不是西部作品粉絲,只要是喜愛遊戲敘事的玩家,想必能從這款遊戲中獲得很多。 「西部故事」是個專屬於美國的作品類型,甚至被認為是電影歷史上第一種出現的「類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寫在後記開始之前。 本來是打算先累積作品,畢竟以前的作品都是無償發表,如果要成為副業的開始,大概沒有價值,所以才有了白塔。 至於參賽? 老實說,本來就知道有這個比賽,但是去年沒有時間,而且也還沒放飛自我,所以一直都沒有下手,直到今年六月辭職後,本來在想累積副業作品,後來又看到比賽廣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探討了一位17歲男孩在面臨夜晚自習後的自卑與孤獨感。他在等待公車時的失落與沉重心情,反映了青少年成長中遇到的挑戰。雖然面對自我懷疑和家庭關係的衝突,但與祖母的互動和音樂的療癒成為他情感上的支持。在自卑的背後,是成長的掙扎和所需的理解。
Thumbnail
厭世狂怒作詞韓俊碩/作/編曲AI 厭世狂怒 by @soulsearchingminuet147 | Suno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看到本片真是太美好了!即便全身濕透,瑟瑟發抖,重感冒都值得。 影像的調子有著日本千禧年的質地,召喚我回到童年時光。 導演
生活實驗 八三三     她是不是 和她弟弟一樣 有厭奶期, 去上學 要幾個大人 三催四請。 話說 「小舞到底是誰?」 讓姐接的夢話 如此明確: 「你們先聽我說‥」
真的,我越來越厭世了。 最近幾個月,常常心裡自己一直冒出一個聲音: 「這人生,真的很無聊!」 關於厭世,教育部重編辭典和簡編本的解釋各是: 「厭惡俗世,脫離塵囂」 「消極悲觀,對人生不抱希望」 這樣說來,其實我是兩種意義上「厭世」皆有啊。 不如說,就是因為1,所以連帶2
Thumbnail
內向人如我,膽怯地站在地鐵入口前的售票機,用著很基礎的英文小心翼翼地按著按鈕,只為了買牡蠣卡。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
Thumbnail
沐浴在冬日的暖陽,101就近在眼前。這是關於一個人在面對雙極性情感疾患的歷程,並逐漸理解生命中發生的好與壞都成為生命的養分,滋養並成就了現在的模樣。十年後,終於看到陽光灑落。
悟真看到了這樣的故事:愛眼前的人究竟有多難?聽到了不能愛的聲音。對於愛情的解讀,慈悲是一種奢侈。對於夢想的解讀,內需非特有定律。愛天下以愛眾生為根本。不以自身有無做比較,你難道看不到我的苦衷難處,世界對女人的不公平不是從我這裡開始,也不是從我這裡終結。 小太陽看到這樣的故事:天下與美人之爭,你還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寫在後記開始之前。 本來是打算先累積作品,畢竟以前的作品都是無償發表,如果要成為副業的開始,大概沒有價值,所以才有了白塔。 至於參賽? 老實說,本來就知道有這個比賽,但是去年沒有時間,而且也還沒放飛自我,所以一直都沒有下手,直到今年六月辭職後,本來在想累積副業作品,後來又看到比賽廣告。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本文探討了一位17歲男孩在面臨夜晚自習後的自卑與孤獨感。他在等待公車時的失落與沉重心情,反映了青少年成長中遇到的挑戰。雖然面對自我懷疑和家庭關係的衝突,但與祖母的互動和音樂的療癒成為他情感上的支持。在自卑的背後,是成長的掙扎和所需的理解。
Thumbnail
厭世狂怒作詞韓俊碩/作/編曲AI 厭世狂怒 by @soulsearchingminuet147 | Suno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看到本片真是太美好了!即便全身濕透,瑟瑟發抖,重感冒都值得。 影像的調子有著日本千禧年的質地,召喚我回到童年時光。 導演
生活實驗 八三三     她是不是 和她弟弟一樣 有厭奶期, 去上學 要幾個大人 三催四請。 話說 「小舞到底是誰?」 讓姐接的夢話 如此明確: 「你們先聽我說‥」
真的,我越來越厭世了。 最近幾個月,常常心裡自己一直冒出一個聲音: 「這人生,真的很無聊!」 關於厭世,教育部重編辭典和簡編本的解釋各是: 「厭惡俗世,脫離塵囂」 「消極悲觀,對人生不抱希望」 這樣說來,其實我是兩種意義上「厭世」皆有啊。 不如說,就是因為1,所以連帶2
Thumbnail
內向人如我,膽怯地站在地鐵入口前的售票機,用著很基礎的英文小心翼翼地按著按鈕,只為了買牡蠣卡。試了幾次,都沒有成功...
Thumbnail
沐浴在冬日的暖陽,101就近在眼前。這是關於一個人在面對雙極性情感疾患的歷程,並逐漸理解生命中發生的好與壞都成為生命的養分,滋養並成就了現在的模樣。十年後,終於看到陽光灑落。
悟真看到了這樣的故事:愛眼前的人究竟有多難?聽到了不能愛的聲音。對於愛情的解讀,慈悲是一種奢侈。對於夢想的解讀,內需非特有定律。愛天下以愛眾生為根本。不以自身有無做比較,你難道看不到我的苦衷難處,世界對女人的不公平不是從我這裡開始,也不是從我這裡終結。 小太陽看到這樣的故事:天下與美人之爭,你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