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法院、印順、脫口秀、內格爾說起。「世間是永不徹底的。」所以我越來越厭世了;「成功為失敗之母」,這世間比起薛西弗斯的日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真的,我越來越厭世了。

最近幾個月,常常心裡自己一直冒出一個聲音:


「這人生,真的很無聊!」


關於厭世,教育部重編辭典和簡編本的解釋各是:


「厭惡俗世,脫離塵囂」

「消極悲觀,對人生不抱希望」


這樣說來,其實我是兩種意義上「厭世」皆有啊。

不如說,就是因為1,所以連帶2。


說到厭惡俗世,

前兩天,在今日回顧看到自己2009年的網誌文章,

「流刑地上的葉金川,汨羅江上的屈原,與snake的洛杉磯大逃亡」,

就已經寫得很清楚啦。

確實,我說:


「改變世界,其實還是讓世界一成不變,

只是讓人類在其中繼續受苦而已。」

這個想法,我還是覺得正確無比啊。


這幾天,立法院那些笨蛋又開始作亂了。

於是10年前的事,又必須再來一次。而且這次也許會失敗吧!

人生就是這樣,一直在重複做著一樣的事,

但是最後仍然一事無成。


回頭看看自己,何嘗不是如此?

活著的每一天,也只是在重複著無聊的日常而已。

而最終得到的,也不過就是把壽命過完。

自從生病之後,

這樣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了。


××××××


印順法師的文集,一路下來也看了不少,

前幾天在《華雨集》就看到啦:


「普通說『失敗為成功之母』,我卻說『成功為失敗之母』。

為什麼會失敗呢?

因為成功的條件本身就含有將來失敗的因緣在裡頭。

世間是永不徹底的,

一般人說佛法是悲觀,其實佛法是徹底的瞭解世間。」


真的,在這冊中,法師好幾次一直說「世間是不徹底、不圓滿的」,

並且,讓世間改善的努力永遠都只是暫時有效而已。

「成功為失敗之母」,

一時的成功,只不過是將來失敗的種子。

真的,

這不是和我說的意思一樣嗎?

改變世界,最終其實還是讓世界一成不變。

果然,有識者所見略同。


前幾天看到yt上的一個脫口秀節目。

這段子是說,

你在健身房,把啞鈴拿了,又放下,拿了,又放下,

這人生,簡直比薛西弗斯還無聊啊!


是不是!他講得很對啊!

薛西弗斯每次把巨石推上山頂,

每次巨石又會滾回山下,

每次他又要從山下再把石頭推上山頂,

如此永無止境地重複……


「成功為失敗之母」,不就是這樣嗎?


××××××


說到有識者所見略同,

前幾天買到內格爾的《你的第一本哲學書》,

提到人生意義的問題和討論方式。

問題是這樣開始的:

如果人生終有一死,那人生的意義在哪?


幾番討論,也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內格爾的提問很聰明啊!

他是這樣說的:

人生終有一死,看來毫無意義。

對此,一種常見的處理是,

將人生的意義、放在其他的事物上,以此作為解答。

譬如說,造福人群之類的老生常談等等。


但問題來了,

造福人群之類的東西,也是不永恆的,那要怎麼辦呢?

於是,是不是又要把造福人群的意義,放到另一個東西C上去?

而這個東西C的意義,是不是又要訴諸於另一個D?

於是就沒完沒了;無限後退啦。


但如果說,

最後有一個永X,他是一切意義的來源,

不能再問他的意義是什麼,

但就等於拒絕解釋了,說了等於沒說啊。

這個論證,

很有郭象的味道。


於是,這不就是薛西弗斯的另一種形式嗎?

搞了半天,最後還是不知道在搞什麼啊。

 

所以我說,「這人生,真的很無聊!」啊。

我們只是在浪費時間,

被困在名為世間的牢獄之中,

不知所措地把一天一天過掉而已啊。


所以我越來越厭世了。不能怪我的。




12會員
2.4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