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感官與意識的深入探索:茶多酚實驗室-五感六識品茗特展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品茗,既感性又理性
走進坪林茶鄉,陰雨綿綿恰恰是最能滋潤茶樹的天氣,雲霧繚繞著坐落在山林的小鎮與茶園,讓外地來的遊人能夠感受到茶之鄉獨特的浪漫。拾階而上,進入灰白色傳統風格的茶業博物館,綿綿細雨與這外觀典雅的建築、博物館後枝葉扶疏的樹木構成一幅靜謐悠遠的山水畫,正適合來一杯溫暖身心的熱茶,優哉游哉的在館舍內,一探茶葉不為人知的風貌。
茶,不只是坪林的驕傲,也是普及於大眾生活、並且傳播到全世界的飲品,既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一環。茶由天、地、人所孕育,可以變化出萬千風味,而茶葉的種植、製作、沖泡、品飲等細節都會影響到茶呈現出來的樣貌、香氣、滋味和口感,每個人對茶的感覺、喜好、品味也各不相同,也使得「喝茶」大多從感性方面出發,沒有特定的品評標準。
然而身體對茶的品味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理性是藉由科學角度探討品茗的原理,深入發掘人對茶的感知,感性則是讓茶引領我們體會茶湯中所蘊含的美感與智慧。因此,坪林茶業博物館與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合作,在二○一九年十二月四日到二○二○年十一月八日期間,於茶博館地下一樓展示廳展出國內獨一無二,首度以「感官品茗」為主軸的「茶多酚實驗室-五感六識品茗特展」,從科學角度解析抽象感覺,並結合優雅詩意的文學,帶領大家打開感官、深入意識,品味茶的萬千風情。
由五感匯聚而成的心靈饗宴
甫一踏進展區,便能看見以茶葉、茶花、茶籽等茶樹的彩色素描畫作為圖案,比人還要高的「茶葉萬花筒」圖樣不時變換,一如各品種的茶葉能夠做成各類茶款,通過人的感官形成千變萬化的滋味,而以灰色為展覽主色調的牆面,以及用粉筆寫上分子結構,畫上大腦、茶葉等圖案的裝飾,則營造出實驗室的情境,讓觀眾彷彿化身為一名科學博士,一窺「茶」經由感官進入人體時所產生的奇妙化學反應。
展覽一共分成六個部分,從最直觀的視覺開始,經由嗅覺、聽覺、觸覺、味覺,最後再回歸意識,一步一步解析茶所給予的美好感受從何而來。視覺展區從認識茶開始,讓觀眾透過茶樹、茶葉、茶花、茶籽的彩色素描知曉「茶」的模樣,再往裡面走,則會看到一系列細胞微觀圖與一張大長桌,靜靜演繹著新鮮茶葉被製成茶乾的過程變化與樣貌。掛在牆上的七張色彩鮮艷的細胞照片,透過茶葉細胞在繁複製茶工序中的狀態改變,讓觀者了解由新鮮茶菁到茶乾的過程中會經過什麼樣奇妙的物理與化學變化,才能成為可沖泡品飲的茶葉。而擺放了許多玻璃瓶與器具的大長桌宛如實驗室當中的工作台,觀眾能夠利用放大鏡仔細觀察茶乾與葉底的樣貌,而裝在試管當中的各色茶湯,也讓人能夠一目了然各式茶類的茶湯顏色,藉由最直觀的視覺在觀者的腦海中建構出茶最基本的樣貌。
製茶過程中茶葉細胞變化的細胞微觀圖
在對茶與茶葉的外觀有初步認識後,觀者一轉身便會看見L型的互動區域牆面上設置了十數個裝有茶乾或茶湯的醫療級容器,按壓軟膠球便能聞到包種茶、烏龍茶、鐵觀音、東方美人茶等多種不同種類茶與茶湯各有特色的氣味,且茶湯每日現泡,茶乾也會定期更換,讓觀眾能夠聞到新鮮、絕不參雜味的濃郁茶香,並對茶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經過視覺與嗅覺的洗禮,採茶、泡茶以及品茗時的聽覺感受也是茶文化當中的聲音之美,記錄當地耆老演唱坪林傳統的茶山情歌-相褒歌的影片,讓來自外地的遊人們能夠透過影像認識這一個以唸唱形式呈現,歌詞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沒有固定歌詞,想唱什麼就唱什麼的傳統茶山文化。另外,聽覺展區內亦懸掛了一個大喇叭,側耳傾聽便能聽見茶席間水滾沸的聲音、茶乾置入的清脆聲、沖入熱水的聲響、蓋上壺蓋的輕觸聲、徐徐斟茶的細微聲響,種種泡茶時的聲響構成一場耳朵上的獨特品茗饗宴。
現場解說員正在向外國遊客講解大喇叭所播放的聲音意涵。
欣賞完茶席間的樂曲,茶湯入喉的感受也是品茗時不可或缺的一環,展覽中以觸覺、味覺以及意識分述。觸覺展區內以做成口舌造型的解說板介紹茶湯當中,稠度與澀度這兩種舌尖上的觸感分別受到果膠質、胺基酸以及兒茶素影響,且設有五個茶桶讓觀眾可以將手伸進桶中親自感受不同茶類的茶乾觸感。
味覺展區羅列了由兒茶素、茶胺酸、咖啡因三種成分主導形成的酸味、苦味、甘味、回甘、澀感等茶湯滋味是如何在發酵度、烘焙度、沖泡溫度等條件差異下產生,展區中央也擺放了熱泡、冷泡、冰滴等沖泡方式所使用的器具,詳細解說沖泡溫度對茶湯味道的影響。並在另一面牆掛上一幅巨大的風味輪,將茶的香氣、滋味、口感等抽象感受轉化為具體文字描述,進行系統化的分類,讓茶的各種風味可以透過一致性的語言被討論與記憶,也為茶湯品茗提供了依據。現場也設置了風味輪主題的互動遊戲,觀眾只要把桌上任一茶壺放到感應區,螢幕上便會出現該類茶的風味輪,十分有趣。
觀展民眾正在仔細了解風味輪。
茶風味輪互動遊戲裝置
意識展區是本次展覽的核心,飄渺虛幻的意識綜合了五感,結合展覽內各處與茶相關的文學作品,說明茶透過五感產生的感覺與心靈結合而產生出意識,養生保健、沉靜心靈、宗教修行、藝術創作等方面都與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並設置了以「茶與保健」為主題的互動裝置,讓觀眾可以透過點選螢幕上的疑難雜症,找到對應的茶葉解方。
「茶多酚實驗室-五感六識品茗特展」翻轉了大眾對於喝茶的刻板印象,大膽挑戰以科學角度解構品茗感受,並在不大的展場內設置許多互動展示設計,讓觀眾不只能「看」展覽,也可以經由實際嗅聞、觸摸、聆賞的五感體驗中,用身體記憶認識品茗的方法與知識。
新春假期出外走春時,不妨走訪一趟坪林茶鄉,喝熱茶、吃茶食,到茶業博物館一探品茗的神奇感官世界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說:雙城計畫》展在2019年11月16日至2020年3月1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展出,試圖從偽歷史的角度出發,以小說作為發想,通過一系列虛幻建構、難以考據的故事、怪談、軼聞、記述,或是個人的私密回憶、來回絮叨的瑣碎小事,展開台灣與澳洲兩地的探索。
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會與「流行」、「品味」、「消費」或多或少牽扯上關係,每個人每一天的消費都代表了個人的品味喜好,而這些品味、流行所帶動的消費,則都反映了消費者的自我形象與價值觀,同時也反映出該時代的社會樣貌。
《茶遊記-茶的超時空壯遊》特展由茶業博物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合作,於茶葉博物館展示館一樓展出,展期從二○一九年九月十六日到二○二○年六月十四日。本次展覽共分成「茶的誕生」、「萬里茶路」、「海上茶香」三大主題,講述茶葉從誕生地中國,經由陸路與海路向外傳播的旅途。
飲食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為了儲存食物、烹煮食物、盛裝食物,人們自然就會為了這些需求而製造器具,陶器便因此誕生了。陶瓷是最早出現且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器皿,而民以食為天,「用什麼吃」便成為聯繫人與自然、陶器與飲食文化的起點。
「編輯地方」總共由展覽館、刊物以及市集三個部分組成,以地方考現學的方式探究地方本質,從地景、祭典儀式、飲食文化等多個面向切入,尋找各個地方最具在地特色的獨特性。
《京都好博學!京都大學博物館聯盟特展》於2018年12月15日起在北師美術館展出,2019年2月24日結束。展覽內容總共分成三個部分:二樓的「大學講堂」、三樓的「京都生活」,以及地下一樓的「異地探索」。
《小說:雙城計畫》展在2019年11月16日至2020年3月1日於台北市立美術館二樓展出,試圖從偽歷史的角度出發,以小說作為發想,通過一系列虛幻建構、難以考據的故事、怪談、軼聞、記述,或是個人的私密回憶、來回絮叨的瑣碎小事,展開台灣與澳洲兩地的探索。
一個人的日常生活,都會與「流行」、「品味」、「消費」或多或少牽扯上關係,每個人每一天的消費都代表了個人的品味喜好,而這些品味、流行所帶動的消費,則都反映了消費者的自我形象與價值觀,同時也反映出該時代的社會樣貌。
《茶遊記-茶的超時空壯遊》特展由茶業博物館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合作,於茶葉博物館展示館一樓展出,展期從二○一九年九月十六日到二○二○年六月十四日。本次展覽共分成「茶的誕生」、「萬里茶路」、「海上茶香」三大主題,講述茶葉從誕生地中國,經由陸路與海路向外傳播的旅途。
飲食是維持人類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為了儲存食物、烹煮食物、盛裝食物,人們自然就會為了這些需求而製造器具,陶器便因此誕生了。陶瓷是最早出現且與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器皿,而民以食為天,「用什麼吃」便成為聯繫人與自然、陶器與飲食文化的起點。
「編輯地方」總共由展覽館、刊物以及市集三個部分組成,以地方考現學的方式探究地方本質,從地景、祭典儀式、飲食文化等多個面向切入,尋找各個地方最具在地特色的獨特性。
《京都好博學!京都大學博物館聯盟特展》於2018年12月15日起在北師美術館展出,2019年2月24日結束。展覽內容總共分成三個部分:二樓的「大學講堂」、三樓的「京都生活」,以及地下一樓的「異地探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坪林茶葉博物館 坪林茶葉博物館位於台灣新北市的坪林地區,這裡以茶葉聞名,四周環繞著美麗的茶園,山坡上綠意盎然,是一個充滿茶香的好地方。這座博物館不僅展示了當地的茶文化,也讓參觀者深入了解茶葉的生產過程和不同品種的茶葉特性。 茶葉的介紹 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型展覽廳,裡面展示了許多
Thumbnail
風靡世界精品茶館的莊園茶,很容易喝懂的!喝的是風土滋味,自有其系統!若對莊園紅酒&莊園咖啡有所理解與感受,那莊園茶會更容易入門!多喝多梳理,賞析一事,輕鬆愉快,成就感極高! 莊園茶風土滋味包括了品種,氣候,土地&工藝風格等,層層堆疊而出的綜合風味特徵,承載了茶產區的風土條件,呈現了氣候、土地與製茶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參觀新北市坪林茶產業文化館的心得與建議,包括策展方式的問題以及更具有深度的展覽建議。建議包括:茶業博物館可以訪談當地茶農,策劃更深入的展覽,並增設中英文說明、語音導覽等,讓參觀者更加沈浸於展覽內容中,讓參觀者能夠更深刻體驗臺灣茶產業活力與挑戰。
Thumbnail
土地的一切是人類多重延伸的畜養元素,而在新北市坪林區就是個台灣重要包種茶基地。 在新北市坪林區多達九成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 探索「台灣茶」的無限可能。立基於新北市坪林區這一個百年茶鄉,肩負文山包種茶的再興使命,在坪林的山裡滿佈茶園,茶農間很多是親戚關係。在新北市坪林區高峰期間多達一百多家茶
Thumbnail
茶,除了可以喝、可以看,還可以玩。以往喝茶時,最多就是沖、泡,然後再慢慢品茗。而在建甌的成龍茶葉,除了認識了北苑貢茶,還欣賞到茶藝。溪谷留香茶書院裡頭有很多茶,而在溪谷留香茶書院裡,還有難得的母樹大紅袍的茶葉。
Thumbnail
喝茶,要有「杯」,或是「盞」,以前只知道釉彩,但如何製作一個釉製的器皿,沒什麼概念。這次進到慈心園,在孝笑陶坊實際體驗製作的過程,還有感受遇林龍窯的開窯儀式。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以很多方式出現在我們生活裡,在茶園裡,是待加工的農作物。在茶店裡,茶是待出售的商品、在酒樓,是解油膩的甘露、在書籍裡,是回顧過去的歷史。茶有金融屬性,有社會屬性,也有文化屬性,但是最終在我眼裡,它是連結人與自然的媒介。 無論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坪林茶葉博物館 坪林茶葉博物館位於台灣新北市的坪林地區,這裡以茶葉聞名,四周環繞著美麗的茶園,山坡上綠意盎然,是一個充滿茶香的好地方。這座博物館不僅展示了當地的茶文化,也讓參觀者深入了解茶葉的生產過程和不同品種的茶葉特性。 茶葉的介紹 進入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型展覽廳,裡面展示了許多
Thumbnail
風靡世界精品茶館的莊園茶,很容易喝懂的!喝的是風土滋味,自有其系統!若對莊園紅酒&莊園咖啡有所理解與感受,那莊園茶會更容易入門!多喝多梳理,賞析一事,輕鬆愉快,成就感極高! 莊園茶風土滋味包括了品種,氣候,土地&工藝風格等,層層堆疊而出的綜合風味特徵,承載了茶產區的風土條件,呈現了氣候、土地與製茶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參觀新北市坪林茶產業文化館的心得與建議,包括策展方式的問題以及更具有深度的展覽建議。建議包括:茶業博物館可以訪談當地茶農,策劃更深入的展覽,並增設中英文說明、語音導覽等,讓參觀者更加沈浸於展覽內容中,讓參觀者能夠更深刻體驗臺灣茶產業活力與挑戰。
Thumbnail
土地的一切是人類多重延伸的畜養元素,而在新北市坪林區就是個台灣重要包種茶基地。 在新北市坪林區多達九成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 探索「台灣茶」的無限可能。立基於新北市坪林區這一個百年茶鄉,肩負文山包種茶的再興使命,在坪林的山裡滿佈茶園,茶農間很多是親戚關係。在新北市坪林區高峰期間多達一百多家茶
Thumbnail
茶,除了可以喝、可以看,還可以玩。以往喝茶時,最多就是沖、泡,然後再慢慢品茗。而在建甌的成龍茶葉,除了認識了北苑貢茶,還欣賞到茶藝。溪谷留香茶書院裡頭有很多茶,而在溪谷留香茶書院裡,還有難得的母樹大紅袍的茶葉。
Thumbnail
喝茶,要有「杯」,或是「盞」,以前只知道釉彩,但如何製作一個釉製的器皿,沒什麼概念。這次進到慈心園,在孝笑陶坊實際體驗製作的過程,還有感受遇林龍窯的開窯儀式。
Thumbnail
喝茶並不單純地品茶,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內觀的境界。除了能促進身體健康,喝茶還可以幫助我們進入內心的寧靜,讓我們更專注當下的生活。所以,喝茶不僅僅是一個喝飲料的過程,蘊含了豐富的文化背景。
都說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以很多方式出現在我們生活裡,在茶園裡,是待加工的農作物。在茶店裡,茶是待出售的商品、在酒樓,是解油膩的甘露、在書籍裡,是回顧過去的歷史。茶有金融屬性,有社會屬性,也有文化屬性,但是最終在我眼裡,它是連結人與自然的媒介。 無論
Thumbnail
  常常會聽到有人分享對茶滋味的形容會有:「苦、澀(澀不是味覺喔!)、甘、甜、酸、花香、果香、奶香、蜜香......等」各種表現。我們今天先撇除泡茶的水質、水溫、器具、時間、手法的差異影響,就單純從如何「品」茶先來聊聊吧~畢竟喝茶重點是「入口」後的感受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