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公開2019讀了多少書,曬了多少封面,或者到了現在,會想告訴大家一月份讀了多少書,啃了多少頁。
我則越來越不相信,大量的閱讀能更帶給自己甚麼思考時間。
我們的確需要透過更多書中的知識以及智慧去融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幫助自己獲取更多見解。但請要注意「融合」這個字眼,沒有經過身體和行動的轉化,書裡的文字就會如同讀過的報紙和看過的新聞一樣,只在心裡留下一小角落的註解,卻甚麼也不會發生,只能偶爾在你人生的旅途中當作一點查字典的輔助,偶爾讓你翻翻腦袋裡的資料庫,成為和別人談話間的話題,或者對自己生活上的選擇,特別是那些細微的決策,有些許的指導作用。
想透過閱讀改變生活,是因為我們都希望從書中能夠看見影響自己一生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價值觀,那麼花再多的時間坐在椅子上、書桌前、床頭邊,都值得一讀再讀,一看再看,然後運用書中的智慧來改變自己的人生,變得更好、更棒,甚至得到財務自由,是很多人心裡的願望。
只不過,閱讀這件事情,究竟是讓你變得更好,徹底的改變自己的習慣和思維,或者只是單單讓你變得更喜歡閱讀本身,喜歡從書中獲取知識,我認為就要仔細的思考,究竟閱讀對自己的意義是甚麼,是作為放鬆、獨處、補充知識的管道,抑或是作為自己人生推進的助力?你想要開心得獲得書中的知識或故事,或者是學到書中的智慧為你人生所用?前者只是喜歡閱讀,是很棒的習慣,但要讓自己的生命產生轉折,產生蛻變,只有後者才能辦到。
如果一本書只是讓你做做筆記偶爾回味,那還不如一本單字書的功用來的大,因為單字書必須一直使用,落實到你的語言之中,確實改變了生活,改變了溝通方式,而那些看過之後擺回書架、繳回圖書館或還給別人的書本,除了留下一頁筆記或者一段回憶以外,若不能持續的在生活中有所關聯和實踐,它們終究如同我們每天吃下的食物一樣,變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然後一部分排泄掉,然後日子依舊瑣碎而漫長。
為了閱讀而閱讀,以及為了學習而閱讀,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前著就像是跟團出國,總是想在短短的幾天內得到最多的體驗,喜歡走馬看花,在每個景點都留下自己照片中的身影,在每個地方都沾一點自己的足跡,看看別人和我們長的哪裡不一樣,看看別的地方和台灣哪裡有差別。後者,就會像自助旅行,你不會想要在一趟旅途上塞進太多的行程,也不會奢求能夠走過太多著名的風景勝地,你希望深入一個土地,用赤腳感受那裏的泥巴有甚麼不同,用身體沾抹著不同文化的根,你希望深入不同的習俗,不只是用眼前的景象豐富自己回憶的畫面。或者,你可以哪裡的不去,就在異鄉的空氣裡,做著平常會做的事情,長時間的待在同一個地方真正把生活融入不同文化,這對於深度閱讀的人來說, 肯定不是耗盡一切精力想翻閱更多書為目的方式,所能夠體驗的東西。
當然,想要透過閱讀來改變生活,改變命運,理當要從喜歡閱讀開始,就如同培養著孩子閱讀繪本一樣,只要他能碰碰書,翻翻書,咬咬書,任何拉近與書本之間的距離的舉動,都是值得推薦與鼓勵的行為,不管是書中生動活潑的文字,抑或是共讀的人誇張驚悚的表情,都是為了先讓孩子喜歡閱讀這件事情。先享受到閱讀的美好,之後才能在文字中找到自己的質變,只不過對於那些始終追隨著自己閱讀書本的數字的人,這裡提供一點思考的見解,如果生命終究需要我們找到突破的窗口,一旦閱讀變成習慣、變成靈魂的一部分之後,記得該慢下來改變閱讀的方式,甚至不曾聽過嗎?
那可能是被證明數百年、千年的智慧經典,又或者充分對個人有用的經典,除了這些以外,其他的可能都是雜訊、是垃圾,是阻礙思考的高牆,是綑綁自己的枷鎖。
沒錯,有人說過,世界上一年出版了很多書,我們沒時間花費在一本書上的時間太久,每個閱讀當下書本的時間,都是自己涉略更多知識和成長的機會成本。但我想只要閱讀夠多的數字時,每個人都會有所體驗,那就是真正的好書,其實少之又少,而那些好書真正被你吸收進入靈魂的部分呢?你又是否有辦法數的出來有多少呢?或許,一旦進入到某個層次時,花時間看一大堆書籍本身,反而變成我們成長的機會成本,好書不斷翻閱都能帶給我們溫故知新的驚喜和體驗,就如同,與其多花一點時間多看幾本書多增加一點成果數字,不如再多看幾次震撼我們靈魂的《 流浪者之歌》、或者《通往財富自由的道路》,書中的每個智慧,都是影響一輩子的財寶,都是大多數人一輩子也碰不到邊的金庫,怎麼不花時間去反覆琢磨就好,何須走馬看花?
不需要羨慕那些一年宣稱看了幾百本,幾千本的閱讀大師,閱讀的量從來都不是重點,他們是站在推廣閱讀很好的導師,但並不是每個人的閱讀目的,都應該像這樣,努力的堆高自己的房間書架上的書本。我們始終要關注的,如果是想改變人生的人,應該是提高自己內心視野的高度,以及每個話語及文字背後的深度。
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