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 - 戰略線與作戰區

這篇要談一點比較軍事的概念,但這基本上都可以運用到商戰跟選戰上,只是看當事人怎麼運用而已。
作戰區跟戰略線的概念是約米尼提出的,其實並不是偉大的概念,只是將原本大家都知道但卻沒講的東西寫出來。
以上的概念,筆者用台灣內部當例子,在此無涉選舉或是地區形勢,只是方便讀者拿地圖比對。作戰區就是一種選定區域進行戰鬥的想法,戰略線就是戰場上兩個關鍵點的線,而我們最常說的內線與外線,指的是軍隊行軍作戰的軌跡。
例如台北市派出一個師攻打台北縣,劃定想要侵略的地方如板橋市,當選定了板橋為主戰場,那麼板橋就是所謂的作戰區,此北市一師經過光復橋走中山路直搗板橋車站跟縣政府所在地,這條行進的軌跡就是作戰線,此部隊僅走一條路線,稱之為「單作戰線」。
假如台北市認為板橋是台北縣的首府,守備森嚴防禦堅定,派出兩支部隊,北市一師照原定路線主攻縣政府,北市二師從華江橋過河,主攻大漢橋與新海橋要阻斷三重與新莊的北縣援軍,這兩支數量相當但目標不同的部隊,所走的兩條路線稱為「雙重作戰線」。
如果台北市派出三個師的部隊分別從大漢橋、光復橋、華中橋三方面渡河,企圖從中和、三重與北市三方向夾擊板橋,這三條行進軌跡就稱為「外作戰線」,板橋的部隊面對這種情勢,在部隊數量不如台北市,不能分兵對抗的狀態,只能選擇一個方向迎擊,並且希望速戰速決,好讓部隊可以各個擊破三方來襲的路線,稱之為「內作戰線」。
所以到此為止,讀者應該可以了解到,所謂的內線作戰與外線作戰的優劣勢,著重在情報與機動性,倒不是絕對的內線比外線有優勢。
延伸一些概念,例如台北縣向台北市發起包圍攻擊,從板橋、新店、萬里、淡水、蘆洲各派出一支部隊,以台北市政府為目標前進,這就被稱為向心作戰,反之則是離心作戰。當台北市變成假定戰場,那作戰區就變成台北市,戰略線就是台北市政府到這幾各鄉鎮公所的連結線。
所以,總結這些作戰區跟作戰線的概念,大致上不分出幾個原則。
你必須選定戰場。你也許可以選擇直接攻擊台北縣政府,也可以選擇先拿下三重跟中和來削弱對手,但一定要確認當下的戰場,不能板橋還沒打下就去想怎麼打桃園。
你必須確定戰略的要點。台北市政府到板橋市的台北縣政府,途中會有好幾個重要地點,例如橫跨淡水河的橋梁、東西快速道路,甚至是體育場跟火車站,總而言之你必須確認兩點之間有多少戰略要點。
你必須決定作戰路線。千萬別相信哪一種作戰線比較優,作戰線都是看狀況的,北市攻板橋,若不是要渡河,就是要繞道而行,部隊的數量跟機動性決定了你的作戰方式。如果北市都是步兵師,板橋卻有裝甲師,那麼機動力不如人家的狀況下,北市最好別選擇外作戰線,以免被有優勢機動與火力的板橋裝甲師各個擊破。
能不能用在選戰?好問題,這就交給讀者自行研究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