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 - 中國為何無法武力奪取台灣 part Final

這篇總結一下,中國無法奪取台灣,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最大最大的因素,就是在地球上,並不是只有中國跟台灣兩個玩家。在古代的中原大地上,大吃小到統一成一個大國,是每一個國家的目標,而歷史常常是小國到最後被滅亡,鮮少看到有流亡的例子。
這說穿了沒什麼,一個大國要更多的權力、掌握更多的資源,所以會在能力範圍內,吃掉他看的到的國家。小國的資源基礎就在土地上,古代要流亡千里去建立新國家的難度太高,所以除了談條件投降外,就只有死守到底了。(註:賣也要賣好價錢,不過因為信任問題,結果多半很極端。)
現在的問題是,地球上不是只有台灣跟中國兩個國家,而且現在這個年代,可以掌握的資源已經不純粹只有土地,以及土地產出的產物。在經濟學上,也許兩國交戰很愚蠢,但在政治上,領導者不決定交戰可能才是愚蠢的。而在地緣政治與戰略學上,美國是實際上的東亞霸主。不考慮美國因素,單純比較台灣與中國的武力,實在是沒有道理的事情。再說,以中國內部政治來講,留著台灣的意義遠大過統一。
中國的武裝力量,現在是對外戰爭不足,但對內鎮壓有餘。這邊先不論會不會有內戰的派系問題,就純粹以武力來說,中國要獨力攻打台灣,台灣又全力抵抗到底,中國就算奪取台灣,也會耗損極大。在此狀況下,中國還有多少能力,應付周邊其他國家的事端,這不無疑問。(註:俄羅斯不是吃素的,印度跟中國還有舊恨在,中南半島國家也看中國不是很順眼。)
以戰略學的角度來說,傾向的是「做準備」,除非到退無可退的地步,例如中國國家主席或是其派系,不選擇攻打台灣,就會失去權力或是遭到清算,不然在準備不周下,輕啟戰端是極端愚蠢的行為。其他派系也不見得會如此,因為以統一台灣為大義逼迫現有的派系失勢,自己就要承擔攻擊台灣的後果與責任。打贏也就罷了,打輸了對其權力的影響呢?(註:也就是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一般讀者看到這邊,應該已經可以理解,為什麼在戰略上,中國對台灣是沒有實際的統一意願,如果中國是一個內部權力高度集中與派系利益統一的國家,而且東亞附近沒有什麼其他強國,那麼攻打台灣還有道理。但在現在這種混亂如民初軍閥的狀態,增加一個統一的台灣,只是徒增其混亂程度。(註:大家都要賺錢,對於已經夠大的派系,穩定才是賺錢的王道,只有那種小派系要奪權才會很激進。)
而在戰術上,中國要努力發展軍備,除了其內部的派系鬥爭外,也是要在戰略上增加其行動自由。當手上的武力對台灣有實質威脅,在戰略上威嚇才有效果,就跟北韓擁核的道理是相同的。但現在中國的戰術手段,根本就不具有強奪台灣的能力,成功機會渺茫,解放軍將領跟政治領導難道不知道?
對中國來說,現在最有利的就是,拿台灣當成玩弄民族主義的工具,以及增加軍事、外交等相關派系的籌碼。只要台灣還沒被統一,想要走徹底穩健、和平發展的派系,就永遠必須對強硬派讓步。強硬派真的想打?別鬧了,真打下去就是「梭了」,輸贏是一翻兩瞪眼。又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何必白花花的鈔票不賺,硬是去要打一場很可能讓自己失去一切權力的戰爭?
對中國最划算的投資,是從內部讓台灣主動投降,武力只是拿來嚇人用的。只要台灣舉辦統一公投或是和平的簽署統一協定,美國也沒有理由阻止。只要讀者想通,就會了解中國「軍容壯盛、超英趕美」的真正理由與意義在哪。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