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三十分鐘內就懂的系列 - 民族國家的起源與歷史 系列之二

民族國家的起源是來自民族與國家的合一,所以要先討論國家的起源。首先必須先指出,國家並不是一個偶然的發明,這項發明再被傳播到世界各地。國家形式的出現,很有可能是來自一種「為了將資源分配與開發最佳化,作為社會組織的一種手段。」
總之,國家的形成大致上有幾種說法。
  • 一、亞理斯多德提倡「自然說」(Natural Theory),認為人天生是社會化的,會自然的聚集在一起,一群人就會產生互動。他認為人只有生活在國家內才成為人,國家作為群體組織,是一個生命的有機體,有其權利、義務與生命。
  • 二、「武力說」(Force Theory)一直是一門顯學,這派的人認為國家是依靠武力創造的,來自強者對弱者的壓迫,因此國家是不自然的,可以被抗拒的。這種否定說在早期很受基督徒歡迎,直到今天許多民主、人權鬥士反抗君主與專制也可以視作此觀念的延續。但肯定武力說的也有,黑格爾肯定,認為武力不見得是壞事,反而是提供國家威嚴的基礎,因此不應該逃避武力,而要視為社會價值。這種觀點成為後來國家主義的基本(Statism)。
  • 三、「神權說」(Divine Theory),作為一種古老的說法,依據的是簡單的假定:「我們是神的選民。」這種說法在各種宗教中都有出現,後來衍生出不少類似的概念,例如中古教會認為教會的權柄在世俗君主之上;美國早期開拓北美大陸也是這種天定命運說;君主的權力是來自神,是地上的代理人,所有臣民都該服從於君主。
  • 四、「社會契約論」(Social Contract),主張統治者與被統治者,是一致同意扮演的角色,統治者是經由被統治者同意才行統治。大體上社會契約論者,指的是「國家為人民所有、人民是國家的一份子」,所以我們也可以這樣看,社會契約論與其他國家起源不同,比較貼近現代國家的概念。這種人民與國家的相互關係,正是民族主義的基礎。
所以,民族主義在歷史上其實是很晚近的現象,而促成此現象有爆炸性發展的,是啟蒙時代的科技進步,貿易與交通的增加,使得人與人的接觸增多,進而讓人更進一步思考其他人與自己的關係。而無疑的,法國大革命賦予了意識形態的目標,也就是民族主義的具體內容,以及民主政治的實行形式。
在盧梭之前,人服從的是個人,不是國家。但在他之後,革命家呼籲家家戶戶,將自己確認是法國的男男女女,是政府服務人民而非相反。這些左翼革命家廢除社會階級,賦予每一個人相同的頭銜「公民」。代表在國家內人人平等,同屬法國的一份子。這些概念更進一步透過拿破崙戰爭傳播到歐洲各地,歷史從此再也不回頭。
讀者要注意的是,在當時不管左派還是右派都支持民族主義。左派認為這是從專制君主中解放人民的工具,右派則認為民族主義可以促進國內團結,形成有紀律的國內政治聯盟,對外發起殖民運動,擴張經濟利益。這在拿破崙戰爭後的一百多年內,不停的被重複修正與實驗,失敗與再修正。
第一次世界大戰,代表著右翼的帝國主義競爭爆發衝突,戰爭的結束象徵右翼的頹敗。此時美國威爾遜的左翼民族主義推動了民族自決,但除了歐陸外沒一個亞非地區被貫徹。各國家的經濟利益衝突阻礙了多國合作的可能,於是不出二十年,右翼在東西方掀起了軍國主義、納粹與法西斯主義,他們全部都是鼓吹著光榮的民族記憶,貶低其他民族的劣質性,結果整個世界都被拖入戰火,戰後右翼被普遍的唾棄。
二戰後幾十年的世界,聯合國推展了左翼民族主義所想要的目標,雖然成效不彰,但至少在部分項目上有很大的成果。不過在911之後,美國的單邊主義與先發制人觀點,不惜犧牲他國利益以追求本國利益的作法,是徹底的右翼民族主義表現。在今天的世界各地,只要沒有受過法西斯主義深刻影響的國家,法西斯幽靈仍然存在,且持續成長。
不論你喜不喜歡,民族主義仍是今天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治理念,其政治化的民族國家仍是今天最重要的國際單位。(註:現代民主觀念,其實跟右翼民族主義格格不入。)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