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有關教育的幾個爭議

這篇算是一些個人的心得整理,包含了個人經驗與教育現場觀察,還有補教業的生態變化,以及就教育理論與各國比較教育的一些感想。當然照例,沒有參考資料跟補充,純粹是憑自己的心情在寫。
首先,第一個爭議問題就是,就以目前的升學制度來說,聯考似乎較可以促成階級流動?又或者說,就以學校教育的效果來說,哪一種升學辦法,比較可以幫助窮人翻身?這問題要討論前,必須捨棄離群值,也就是不能以個案視之,用幾個例子證明,聯考制度在促使窮人翻身上,具有比較優秀的效果。
筆者個人的觀察與經驗來說,是否定聯考具有較優越效果的,因為就以教學現場的狀況來說,越是需要密集練習與大量練習的內容,就越會促成補教業的發展,這種比例是以城市為中心,往周邊鄉鎮擴散式的遞減,到了偏遠點的學區,補習人數比例很低,甚至多半為安親功用。而教材難度下降,教學內容多元化的直接結果,是雙峰現象。在市區會花時間去反覆練習,造成補習過度的現象,郊區的地方則正好相反。
為何筆者認為聯考不具有翻身效果,這純粹是比例上的問題。聯考年代考取大學的比例很低,是九零年代後才逐步拉高,但傳統名校的人數還是沒有極大量的提升,筆者認為這只有頭銜的改變,沒有實質內容的變化。且最重要的理由是,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統計上的數字,可以說服筆者聯考有很高的階級流動效果。筆者聽到看到的,都是以身邊個案當成例子,像筆者好歹待過些許年教育業,最起碼手上的資料與統計結果,告訴筆者多元化的教學,其實並沒有不利於家境不好的學生。
筆者自己可以掌握到的人數是沒有幾萬個,但這千百筆的資料,至少讓筆者懷疑這種論點。因為這種聯考至上論的論點,在家長方面來說,大多是過去聯考的勝利者才會認同。而就已大部分的學生畢業之後的進路來說,筆者實在看不出窮人有特別被打壓到無法翻身的狀況,其實更準確的說是,窮人家的小孩,打一開始就沒多少選擇,以前沒有現在也沒有,除了在百分比前五內的那些人外,大致上都只能選擇技職體系。(註:不只一個同學有跟筆者提過,他不是不想念高中上大學,實在是家裡沒辦法。)
要解決這個爭議,個案討論沒有太大效果,要用統計上的數據去說明。且還要考慮時代上的差異,聯考年代要翻身的途徑,與今天多元入學的翻身途徑,是否是相同的?光這一點就需要很多分析,驟下聯考較優的定論是很危險的。
況且,台灣過去的聯考是一種菁英教育的產物,在教改後早就不走菁英路線的情況下,將兩套不同目地的教育方式相提並論,筆者很懷疑這種討論有何效果。(注:更深層的原因是,教育牽涉的時間範圍太廣,很有可能每個人觀察到的理由都是真的。)
其次,是所謂的補習班變多這種爭議。這其實是一種很詭異的討論,因為會提出補習班越來越多這種說法的人,多半是帶有貶義,事先認定補習是一種歪風,是教改出問題的結果。
坦白說,這種問題已經講到爛掉。補習班在聯考年代,根本上就是一種尋租的產業,光是要拿到那張營業證,不知道讀者是否曉的,這背後要使的力跟花的錢有多少,其實到今天還是這樣,只是政黨輪替後,這種黑暗面的狀況就比較少,根據縣市執政黨而有所差異。
簡單講,是在過去十幾年來,補習班的開班成本降低,才造成大量補習班出現。若讀者去統計過去十幾年來的每一個補習班的人數變化,再將之除以少子化後的學生人數當作分母,你們會發現每一家補習班的人數平均來說是降低的。少子化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競爭變多,學生人數分散,看起來滿街都是補習班,實際上補習人數真有那麼多?
再者,補習的人數跟經濟狀況有相關性,但不是正相關,所謂的經濟好就多人補習,這種說法絕對不正確。正確的說法是,現在補習班都是在地經營,不同地區的補教業生態也都不一樣。有些地方的家長學歷高,他們要求的就是成績與表現。有些地區的家長都是藍領階級,小孩不念書的比例超高,他們送小孩去補習班,只是為了安親寫作業,不要窩在家打電動而已。之所以藍領階級普遍都送小孩去補習,各位可以猜猜看影響最大的原因是什麼。(請開燈)
就經濟不好,勞工從一天三班制變成兩班制,原本可以回家照顧小孩,盯著寫作業,後來一天兩班後根本不行。爺爺奶奶阿公阿嬤都疼孫子,根本不會管,所以只好送去安親班,成績不要求,只要不學壞就好。
要消滅補習班?筆者給兩個建議,教育部其實也應該知道怎麼做。第一,學校強制晚自習到九點,保證效果立竿見影。第二,好好把教育辦法,不放棄任何孩子,學校教育完美無缺,何必去補習。(註:讀者可以想想這兩種方法難度有多高。)
第三,教材變簡單,學生程度變差。這種說法也是屢見不鮮,但筆者深深地感覺,這比較像是代溝問題,不是教育問題。尤其是學校老師,筆者的同僚一堆這種想法,但話又說回頭,又有幾個還記得國中年代怎麼過日子的?現在中學師資都非常優秀,本職學能都有紮實訓練,但可以考進師大的,以前國中成績是會多差?許多新進教師之所以充滿熱忱,但學生完全都聽不懂,原因就在此。(註:學生真的感受的到老師的熱忱,但真的聽不懂師大第一名畢業的老師在講三小。)
其實學生程度好壞,不是看教材難易度,是看老師怎麼帶學生,只要你有辦法教到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他們自學效果遠超過名師教學。之所以現在的學生,感覺上知識水準不如以往,筆者的看法有三個。
第一個,是根本的因素,聯考年代是菁英教育,除了考上大學的前10%,其他都去自生自滅。當國家資源決定挹注在這少數人上,學校教材當然可以要多難有多難,反正讀者可以把學校當成障礙賽,可以通過艱難障礙賽脫穎而出者,當然程度不會太差,用這些經過血腥洗禮的高中生來對比現在,當然會有錯置感。現在的教育已經不講求菁英化,不同的理念當然不可以相提並論。
第二個,是教育人員的競爭對象,已經大大的提升自己實力,這個競爭者就是拉走學生心神的各種娛樂。別的不說,光是網路遊戲就好,請問現在哪個小孩不玩?很巧的是,除了筆者這種算網路遊戲老骨頭的世代以外,大部分的教師都很難理解,為何學生寧可花一大堆時間在網遊上,也不肯多一點時間念點書,明明課本變得比以前更加簡單。這問題筆者是覺得,只要我們教育還是那種要求灌輸知識,而非啟發式、自學式的方法,想要贏過ACG三位一體的勢力,想太多了。
第三個,對知識的認知有錯覺,這點最嚴重。筆者念書的時代,地理課本要背中國三十幾個省的省會、地形、水文、礦產…,多到靠背。然後筆者中學時地理歷史幾乎每次都考一百,然後呢?這很了不起嗎?長大才知道,以前念的「地理是歷史,歷史是神話,公民是謊言」。他喵的根本是浪費時間念一堆屁東西,這種「知識」再多有屁用。
對知識的錯覺非常嚴重,因為絕大多數的家長,都以為自己念過,所以都以為自己很懂教育應該是怎麼回事。但事實上教學不是這樣,讀者有興趣的可以去下載教綱,教學是有一套連貫的概念在,不是學到了項目什麼就超強,也不是什麼東西沒學到就很蠢。不然回頭看看我們以前念的歷史,首都在南京、外蒙古是我們的,這是在講三小?看看公民內容,人民有集會結社的自由,結果你上街拉海報抗議就會馬上被帶走,這課本內容是笑話嗎?
筆者是深深地認為,教育的這幾個爭議其實沒那麼重要,這都可以抓數據來解讀的。但我們從小到大都在教學生謊言與如何說謊,這才是最糟糕的部分,當小鬼習慣謊言,長大後自然會覺得政府黃金十年失敗沒關係、六三三也可以只是說說,反正立場優先,黨同伐異,這些從小都學得很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