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製造的反思(二) 為何學用落差,怎樣能學有所用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什麼許多人會抱怨學用落差,原因很簡單,學術研究持續往前走,而業界因風險高而持續用成本控制方式維持其營利,基本上很難在技術往前走。
現在大多近來公司大多學歷達到碩士級別以上,但會發現許多工作對於碩士學歷者可能是多餘(Over-qualified),導致許多高學歷工作者在工作中不容易發揮學術能力,而是比工作速度和處理問題經驗而已。
這類問題特別在積體電路/石化/鋼鐵製造等大型工業特別明顯,因為該類產品需要生產鏈龐大,早已建立系統,無法因個人技術發展而改變,甚至改變考慮面大而幾乎不去改變。改變意味著: 人事和成本資出增加,公司一般不可能續承擔這風險。
如果要學有所用呢?反而應該去中小企業,尤其是有技術開發的公司,才能得以發揮長才。但由於中小企業幾乎沒有穩健高毛利產品,也因此薪資成長曲線很難得以大量增加。除了像日本/歐美特殊利基型供應商/設備商有機會,在台灣沒有這種特殊技術的公司很難改變,因為研發時間過長而不可行。
總結:
1. 如果想要個人技術發展,別選擇早已成熟技術大型工業,除非你單純只想賺錢
2. 如果你希望技術(工藝)的研究,如果能接受薪資成長較少(不容易年薪破百),可選國內中小企業
3. 接受外派到先進國家(日本化學供應商),才能選擇高薪/高完善設備的技術開發,但這些廠商在台灣就變成低薪,因為母公司海外分據點大多是為了便宜勞力
4. 因為資訊科系發展潛力高,各行各業缺人才,且容易學有所用
5. 有執照科系較能避免學用落差
學校沒教的半導體產業求職分析 - 半導體 X 跨國工作 X 跨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薪資相對較高是積體電路產業,但同時步調也較快。但這塊節奏的走向下,幾乎無法顧及人的狀態。 製造工業背後,誰會去反思在裡面的人?
台灣是海島國家,但常我們對外面是世界各地薪資並不了解,因此我們以同一間全球公司來看,或許會更具有參考價值。 因為全球性外商會根據當地生活消費來決定你的薪資,用這樣比較或許更加客觀。
薪資相對較高是積體電路產業,但同時步調也較快。但這塊節奏的走向下,幾乎無法顧及人的狀態。 製造工業背後,誰會去反思在裡面的人?
台灣是海島國家,但常我們對外面是世界各地薪資並不了解,因此我們以同一間全球公司來看,或許會更具有參考價值。 因為全球性外商會根據當地生活消費來決定你的薪資,用這樣比較或許更加客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每年,學術界這座宏大的殿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建設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些年輕的學者們常抱有一個願景: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達到學術成就的巔峰,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現實往往與他們的幻想相去甚遠。 ▋專業工人的角色 年輕的學術工人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進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學歷主義過度依賴學歷作為評估員工能力和潛力的主要標準,忽略了個人實際技能、工作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導致人才錯配、創新能力受限、員工流動率提高、員工激勵問題、多樣性缺失、培訓成本增加、組織彈性受阻、公平性問題、社會責任缺失、品牌形象損害等十大傷害。
2022年度世界經濟論壇中,針對製造業人才短缺論的議題,將之整理彙整如下,提供大家參考。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2年發布的《製造業的未來》報告,人才短缺是製造業可持續性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這陣子常聽到雇主找不到人來工作, 甚至應客戶的請求幫忙找供應商。   目前看到報導是這樣說的: “由於少子化,畢業生越來越少,企業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科技產業,又以半導體需求最大。每年台成清交工程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全部加起來,尚無法滿足台積電一家人力需求。許多半導體大老擔憂數理人才不足,而傳統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每年,學術界這座宏大的殿堂都需要新鮮的血液,吸納年輕的專業人才來共同建設這個龐大的知識體系。這些年輕的學者們常抱有一個願景:通過幾年的努力,能夠達到學術成就的巔峰,獲得豐厚的回報。然而,現實往往與他們的幻想相去甚遠。 ▋專業工人的角色 年輕的學術工人們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領域,投入大量精力進
Thumbnail
這禮拜一時間好像沒想到甚麼主題,倒是在日常工作以及協助履歷健診的過程之中,不難發現有一種模糊的產業困境,簡單來說目前的科技半導體的發展非常蓬勃,也確實走在很領先的階段,這類產業工作勢必就能夠支撐比較好的薪酬,不過前提也是這些產業自身的毛利率相當具競爭力。 同樣的,這種產業的人力需求也確實會
Thumbnail
學歷主義過度依賴學歷作為評估員工能力和潛力的主要標準,忽略了個人實際技能、工作經驗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能導致人才錯配、創新能力受限、員工流動率提高、員工激勵問題、多樣性缺失、培訓成本增加、組織彈性受阻、公平性問題、社會責任缺失、品牌形象損害等十大傷害。
2022年度世界經濟論壇中,針對製造業人才短缺論的議題,將之整理彙整如下,提供大家參考。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2年發布的《製造業的未來》報告,人才短缺是製造業可持續性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這陣子常聽到雇主找不到人來工作, 甚至應客戶的請求幫忙找供應商。   目前看到報導是這樣說的: “由於少子化,畢業生越來越少,企業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科技產業,又以半導體需求最大。每年台成清交工程相關科系的畢業生全部加起來,尚無法滿足台積電一家人力需求。許多半導體大老擔憂數理人才不足,而傳統
Thumbnail
怎麼人力困境講到這?  人力困境的本質是不匹配,早年台灣教育水準很差,可說是師資問題,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現場有大量不合現代教育標準的公教人員。後來師專的成立提供小學教師,師大則是中學,幾十年後的今天,教師的產出已經過剩(反對的人麻煩看一下教甄錄取率)。
Thumbnail
除了研究所考試失利,為什麼我選擇加入新創? 我所觀察到業界(新創)和學界(考古)工作的差異是什麼? 如何透過兩點評估,了解自己適合待在學界或是進入業界工作呢?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所謂的後面,指的是智力水準在一半以後的人,他們的適應能力通常也不好,若用中產白領的思維,覺得換工作就換,薪資不好就轉,只是害死這些人。這些人圖的是穩定,以及一定社會地位的工作。一昧鼓勵,給予不切實際的想像,最後只會訓練出一批批憤世嫉俗,自以為精通十八般武藝,其實連武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