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外觀點3:艾倫‧狄波頓《宗教的慰藉》的閱讀心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原書名:Alain de Botton , "Religion for Atheists : A non-believer's guide to the uses of religion"
本書的繁體中文版
本書有兩大價值:
一、作者明確指出世俗社會在日常生活、文化、文學、歷史、身心安頓等方面,有哪些光憑既有知識、科學技術難以解決的問題。
二、他指出天主教有哪些理念及作法,值得我們參考,甚至予以採納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狄波頓說:傳教士普遍具有良好的口才,也善於利用週邊環境,使用圖書、器物這些道具,向信眾講經傳道。不論傳授經文或是教義、儀式,傳教士很重視信眾的個人需求,努力拉近一些抽象觀念、經文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宗教人士及團體相當重視文藝對人心的啟發,作品往往具有道德訓誨及提供心靈慰藉的功能。教會擅長利用詳盡的日曆與時間表,指示或帶領信眾去閱讀哪些經文,做哪些事情,唱什麼樣的聖歌……而且能引領人們反覆不斷做好這些事情,並強化人們的記憶及理解能力。因此他建議文學、藝術領域的研究者與教學者多向宗教界學習,讓文學、藝術方面的知識深植社會,也讓更多人感受文學、藝術的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3會員
236內容數
這個專題的文章主要在介紹歷史方面的書籍、影片、網站文章的內容,以及我的讀後心得。我是以非科班出身、非史學圈的讀者做介紹與批評,每個月至少發文一篇,請多多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是余杰個人的散文集,也是閱讀聖經以後的心得筆記。涉及的議題相當廣泛,有信仰、人生、文化、教育等等。難得的是,余杰對《聖經》的熱愛,以及對其他醜惡人事物的平和態度,不偏激而不做作。
本書是張開基閱讀向立綱「活靈活現」、「人鬼之間」、「靈體、靈性、靈媒」這三本書後所寫的評論。作者援引大量原文,嚴詞批判向立綱及「黃老師」的靈學觀點,並指陳書中不少自相矛盾、邏輯不通的文句。 
張開基「千古騙局 業報輪迴」上、下冊,宇河文化 書有兩冊。張開基認為佛教立基在「因果」、「業報輪迴」,但是「因果」渺茫難知,「業報輪迴」經自己長期研究,極有可能是人為機制,而不是自然律,因此他在此書批判佛教,說明佛教哪裡違背自然生態原則,哪裡難以自圓其說。  
聖嚴的《基督教之研究》是以論文〈基督教之研究〉作為主體。如果是作為聖嚴個人的文學著作,這本書非常有個性!作者對基督教的黑暗歷史、耶和華的神格演變,以及對耶穌殉道精神的評論,秉筆直書,無論肯定與批判,態度毫無保留。然而,若以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聖嚴的論文〈基督教之研究〉雖然名為「研究」,卻……
這篇文章僅提供給有心改革佛教、未來想撰寫宗教評論的人。虔誠的佛教徒,點閱前,請審慎考慮!至於反佛教、想看佛教出包的人……請至其他相關論壇、臉書社團,那裡比較能夠滿足您的情感需要與娛樂需求,這是一本語氣比較嚴肅的書。
作者對基督教全面批判,舉凡教義、神學、教會組織、傳教方法,以及信徒普遍的言行及思維方式,都有舉證。岑朗天將基督教的發展視為背離耶穌原義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他稱為「異化」……
這是余杰個人的散文集,也是閱讀聖經以後的心得筆記。涉及的議題相當廣泛,有信仰、人生、文化、教育等等。難得的是,余杰對《聖經》的熱愛,以及對其他醜惡人事物的平和態度,不偏激而不做作。
本書是張開基閱讀向立綱「活靈活現」、「人鬼之間」、「靈體、靈性、靈媒」這三本書後所寫的評論。作者援引大量原文,嚴詞批判向立綱及「黃老師」的靈學觀點,並指陳書中不少自相矛盾、邏輯不通的文句。 
張開基「千古騙局 業報輪迴」上、下冊,宇河文化 書有兩冊。張開基認為佛教立基在「因果」、「業報輪迴」,但是「因果」渺茫難知,「業報輪迴」經自己長期研究,極有可能是人為機制,而不是自然律,因此他在此書批判佛教,說明佛教哪裡違背自然生態原則,哪裡難以自圓其說。  
聖嚴的《基督教之研究》是以論文〈基督教之研究〉作為主體。如果是作為聖嚴個人的文學著作,這本書非常有個性!作者對基督教的黑暗歷史、耶和華的神格演變,以及對耶穌殉道精神的評論,秉筆直書,無論肯定與批判,態度毫無保留。然而,若以學術研究的角度來看,聖嚴的論文〈基督教之研究〉雖然名為「研究」,卻……
這篇文章僅提供給有心改革佛教、未來想撰寫宗教評論的人。虔誠的佛教徒,點閱前,請審慎考慮!至於反佛教、想看佛教出包的人……請至其他相關論壇、臉書社團,那裡比較能夠滿足您的情感需要與娛樂需求,這是一本語氣比較嚴肅的書。
作者對基督教全面批判,舉凡教義、神學、教會組織、傳教方法,以及信徒普遍的言行及思維方式,都有舉證。岑朗天將基督教的發展視為背離耶穌原義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他稱為「異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讓我們拐個彎提一下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因為涉及的層面很大,當然也包含對教會的影響,這裡面牽涉的東西很複雜,影響有好有壞,我也只能稍微提一下。 首先教會錢變多以後 ,有錢贊助藝術文化活動,修道院也是,修道院收納一堆有錢人家子弟之後,開始規劃更好的空間,首先就是藝術。 簡單說,文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基督教的靈修與道教的修真分別涉及個人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修煉,強調個人與神的親密交流以及與道合一的境界。兩者在目的和方法上有所差異,卻都體現了人類對超越物質世界,追求更高層次存在的渴望。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從效率的觀點,花錢消災似乎是一種科學的方式,畢竟一個法會的辦理,還要去採買各種祭祀的供品,布置場地等等的成本耗費,完全不是個人在家居士搞得起來的~  
我有位曾任全球最大基督教慈善基金會台灣區會長的教授老友, 前兩周, 我們討論宗教文化哲學議題, 他寫到: 歐美有個比例的所謂「天主教」和「基督教」徒,都是把週日的彌撒和主日聚會當成「社交場所」,「教會團體」和政黨與社會團體也相異不大。回首中古世紀歐洲天主教的歷史,也是讓人懷疑誰是「老大」?天父還是
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
Thumbnail
前言   《神聖與世俗》(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The Nature of Religion)於1957年出版(法文版),作者為宗教史學家、哲學家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 1907—1986)。伊利亞德認為神聖與世俗是人類生命存在的兩種基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宗教是給死人用的,還是給活人用的? 什麼時候又是接觸宗教的最佳時間點呢? 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讓我們拐個彎提一下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因為涉及的層面很大,當然也包含對教會的影響,這裡面牽涉的東西很複雜,影響有好有壞,我也只能稍微提一下。 首先教會錢變多以後 ,有錢贊助藝術文化活動,修道院也是,修道院收納一堆有錢人家子弟之後,開始規劃更好的空間,首先就是藝術。 簡單說,文化水平的提升非常重
  楊腓力在本書「作者的話」當中就開宗明義說明他是「為了徘徊於信仰邊界的人寫了這本書」。一神論、多神論是信仰,無神論也是一種信仰。不管在哪一個社會文化,最初都有一個神聖的信仰。除了共產黨的無神論以外,這個世界對於真、善、美有一種普遍的渴望,而這渴望的對象不是別人,正是......
Thumbnail
基督教的靈修與道教的修真分別涉及個人對於精神層面的追求和修煉,強調個人與神的親密交流以及與道合一的境界。兩者在目的和方法上有所差異,卻都體現了人類對超越物質世界,追求更高層次存在的渴望。
Thumbnail
宗教可以是一個很美好的事物。他使人有力量、獲得寬慰。  不知為什麼,有一些些人卻會誤用裡面的論點, 無論是有意無心,用了裡面的故事來審判別人。
從效率的觀點,花錢消災似乎是一種科學的方式,畢竟一個法會的辦理,還要去採買各種祭祀的供品,布置場地等等的成本耗費,完全不是個人在家居士搞得起來的~  
我有位曾任全球最大基督教慈善基金會台灣區會長的教授老友, 前兩周, 我們討論宗教文化哲學議題, 他寫到: 歐美有個比例的所謂「天主教」和「基督教」徒,都是把週日的彌撒和主日聚會當成「社交場所」,「教會團體」和政黨與社會團體也相異不大。回首中古世紀歐洲天主教的歷史,也是讓人懷疑誰是「老大」?天父還是
話說在前頭,這本書非常不易讀,不是翻譯的錯,而是原文就有非常高的資訊密度,而且相當學術性,沒有一定的前導知識,讀起來會相當累人,我就讀了好久,還要查其他資料,所不會推薦給一般對教會使有興趣的人。 但這本書非常精彩,含金量非常高啊!或許神學生可以讀一下這本,更推薦給牧師讀就是了(福音派路師尤其需要,
Thumbnail
前言   《神聖與世俗》(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The Nature of Religion)於1957年出版(法文版),作者為宗教史學家、哲學家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 1907—1986)。伊利亞德認為神聖與世俗是人類生命存在的兩種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