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卡爾.榮格
自從伊莉絲.桑德老師出版了「高敏感是種天賦」後,社會漸漸的開始接受高敏感族群,然而對這族群的人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接受自己的特別,除了想太多,你還可以這樣認識自己的天賦。
什麼時候發現自己的高敏感特質 相對於許多的高敏感族群來說,我算是蠻早就意識到自己的特別的。 第一次大約是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個注重學生品格教育的班導師,有一天老師放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紀錄片給班上看,結束之後只有我一個人哭得唏哩花啦的,在全班一陣喧譁覺得我好奇怪的當下,老師說:「這代表Renee(當時是講本名的)是個特別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啊!大家要覺得他好棒啊!」。 接著比較有印象的應該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我向隔壁鄰居借了一本乞丐小孩回家閱讀,書還沒讀到一半我的眼淚已經開始潰堤,我心裡想著這麼歹命的故事每個人看到應該都跟我一樣揪心吧!逢人就分享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動,結果得到的回應都是-----沒這麼誇張吧!從此開啟了我和別人不一樣的生命議題。
高敏感特質帶來了什麼樣的困擾
第一個當然是我比較容易受到文字的影響,不管是書籍、電視劇或是電影都很容易陷進去故事情節當中,除了悲情系列的之外,我甚至連看大英雄天團都可以哭,這件事情讓我在朋友圈被恥笑了很久!但這並非只有壞事而已,在國高中考國文考試的時候倒是有很大的幫助,特別題目是「這段話作者主要想闡述什麼樣的情緒」時我幾乎沒有失分過。
第二個是我的求學過程中交友一直都沒有很順利,除了外在因素讓我一直處於被排擠狀態外,我其實也不太能和同一群人一直保持著某種親密的關係,像是下課揪團去上廁所或是放學後還會一直聊天這種,對我來說就是一種負擔,但這個行為讓我看起來像是個邊緣人(實際上就是),漸漸的我跟同班同學的距離越來越遠。
最後一個應該是很容易受到旁人的影響,當一個團體中,我感受到有一個人散發出不喜歡我的氛圍,我就不太能和這個團體好好共處,這件事情讓我在求學過程中吃了不少的苦頭,不只別人主動的霸凌我,我甚至覺得我在霸凌我自己,尤其是學校生活這種不得不繼續相處的團體,旁人的一點情緒都會讓我的情緒受到強大的波瀾。
高敏感族的自處方針
其實我覺得這本書提供了不少實際的行動可以去執行,本書的「好點子清單」對我來說是最受用的部分,有不少點子是我平常就喜歡做的事情,但透過本書的引導讓我發現,原來這些我以為日常的行為,就是我好好照顧自己的證明,這對有嚴重完美主義的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鼓勵,那些我以為我永遠只能做個魯蛇的日子都在我自己走出來的這一刻被撥雲見日了。
作者還在書中提到:「人類很容易把自己置入某個特定類型。擺脫該類型的束縛,才有機會再成長。」這個社會給了很多人不同的標籤,例如:開朗、憂鬱、善良、深思熟慮......等,還有一個很常見的「星座」歸類法,當我們受創的時候就會習慣用這些標籤來逃避自己成長的機會,在一個擺脫不了的瞬間裡可能就成了我們常說的精神疾病,但我們其實可以在受創的過程裡學會做「真正的自己」。
- 認識自己的高敏感特質
譬如說高敏感族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先學會分辨自己的敏感類型,100個高敏感人就會有100個不同的人格特質,特別是第2章中所條列的那些「常有的心理問題與解決狀態」,除了看見自己的心理問題之外,同時也找出自己的情緒光明面,認識自己的敏感地雷點可以避免我們讓自己過度負荷,還有很重要的是,在那些反面情緒的背後,也會有他們的情緒光明面。
特別推薦帶你認識內在原型,享受情緒自由的---情緒陰影(許皓宜)。
- 了解自己是如何變得敏感
雖然書中有說高敏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特質,但是環境的塑造也是人格養成當中重要的環節之一。仔細回想在自己的成長的過程當中,是因為什麼樣的事件讓自己的特質變得更加敏感,特別是那些過了許多年以後,還讓人印象深刻且無法釋懷的事情。
- 勇敢面對過去的傷痕
我認為這是追求「整合自我」的道路當中很重要的關卡,每個人在成長的路程都會受到大大小小的傷,這些傷帶領我們成為現在的模樣,然而高敏感族群面臨的困難總是特別多也是事實,特別是出生在情緒不穩定的家庭中的高敏感族,那讓我們對自我價值總是充滿著懷疑。
面對痛苦是療癒自己必經的路程,能勇敢接受自己的傷口,就能勇敢接受他人的愛。
如何做到讓高敏感成為一種天賦
其實我不敢說我已經走到完全整合的狀態,偶爾我還是會被自己的高敏感特質給卡住,尤其是在「完美主義」這件事情上,但我自己的經驗當中,要突破生命中許多的執著與恐懼是需要很多的行動的。
心理的世界不像外顯的生理學一樣容易發覺,當我發現有那麼多的方法可以去使用時,我會去了解且行動,透過行動來了解自己的狀態與產生自己的經驗。例如當我在聊天當中聽到讓我不舒服的話題時,我會開始試著去溝通說明我自己的不舒服感,當然別人不一定會因為我說出口後會立刻改變,但這是一個讓我們去為自己發生的契機,也給別人學習體恤他人的機會。
最後是了解自己的高敏感天賦後,我選擇了一份適合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模式,讓我的缺點在我的工作中能變成不可取代的優點,也減少我去執行我不習慣的工作模式時所帶來的厭倦和疲乏感。
把過度敏感者的人格特質視為疾病的成因,其實犯了極大的謬誤。若敏感視同疾病,那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大概都有病。
高敏感特質其實無法以外在行為來辨別,本書特別提到了外向、內向及尋求刺激型,但正如前面提到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分類最大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清楚「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
全系列還出版了高敏感是種天賦2實踐篇、開啟高敏感孩子天賦和啟動高敏感的愛情天賦等書,特別推薦給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妥協和懷疑自我價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