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出遊,不管上山還是到海旁,總會看到「土雞城」或「XX海岸」之類的餐廳。雖說各地自有各地的風味,但相差也實在不遠。在菜單上那百多道菜式之中,或許你會見到「甕」這個名詞。「甕」對香港人來說比較陌生,但在台灣偶爾還是會遇到它的踪影。
第一次看到甕,是兩年前的桃園冷冬夜,風很急,我們一家從飯店開車出來覓食,遠遠看到轉角有一家「活蝦料理」。這名字很吸引,想像中應該是一桌子蝦料理。我們一家都愛吃海鮮,所以就進去嚐鮮了。
看餐牌,錯了!所謂「活蝦料理」是用蝦炮製出不同的菜式,例如胡椒蝦、黃金蝦、檸檬蝦等等,但不是從頭盤到甜品都以蝦入饌。隨意點了蒜味蝦與檸檬蝦,當老闆捧着一個金屬巨物放上桌時,天爸完全不懂眼前這個器皿是甚麼。
(⋯⋯⋯⋯一張圖片)
粵菜煎、炆、蒸、炒、燉、煮、炸、燴、煀、扣…煮法多樣,但也從未見過這種器皿。有點像罐、更有點像舊式茶樓桌下之物,我們好奇探頭內望,陣陣香氣從中傳出,在這器皿之中隱藏着一身蒜泥的泰國蝦。
(⋯⋯⋯⋯一張圖片)
問老闆:這是甚麼?
答:蒜味蝦…
天爸:我說這個金屬的…
答:這是甕啊,用這個煮才好吃的!
在台灣,鄉郊總會看到甕缸雞,把雞放入約一個人高度的大甕中烘熟,那是我們在台灣認識的甕;有些餐廳會標榜出售煨湯,店門外放着一個又一個大瓦罐,這也是我們在台灣理解的甕。成語「請君入甕」源於俊臣審查周興時,請周興入甕取意要燒死他…所以天爸的想像中,甕一點也不小。
查字典,甕是指陶製的缸,即甕本身有點像「煲」或「盅」。
問老闆為何用甕煮才好味?而且為何要整個甕拿到餐桌之上?老闆答曰甕熱氣集中,蝦汁能保留其中,為了讓食客吃到原汁原味的蝦,所以要整甕上桌。
天爸查資料,雖然找不到以甕煮蝦的真正出處,但綜合一些說法,以甕煮蝦應該與70年代興起的釣蝦場有關。當時南部有些池塘專門養泰國蝦,但因為當時運送技術不好,不利長程運送泰國蝦到北部,所以有些養殖業者開放魚塭,供人釣蝦以消化產量。蝦子釣起後就要煮食,當時場主會擺放炭爐,讓釣客用竹籤串起後慢烤至熟。炭爐效率不佳,場主改為供應大型烤箱,亦有些較具生意頭腦的,直接在旁開設餐廳,成為今天「活蝦料理」的源起。
(⋯⋯⋯⋯一張圖片)
天爸猜想泰國蝦本身鮮味不強,必須依賴配料調味。但以往不論炭烤抑或烤箱,蝦汁都會流失甚多,難以保全鮮味。於是廚師改用金屬甕,將泰國蝦與配料置放其中,明火煮熟,保全蝦汁與配料之味,於是甕成為今天烹煮「活蝦料理」的廚具器皿。
(⋯⋯⋯⋯一張圖片)
但那只是天爸的猜想,事實是否如此真的不可而知。但至少,天爸在香港未曾見過這種甕,應該是台灣獨有的廚具。
註1:「⋯⋯⋯⋯」的部份是收費讀者才看到的資訊喔!
註2:你的訂閱是給天爸天媽最佳的支持喔,始終要維持三個仔女的生活費不容易啊⋯一個月只需要60元,你就能看到所有文章囉,不然部份收費文章就可能會錯過啊!
訂閱請按我,謝謝!
註3:不管你有沒有訂閱,你都可以按以下「贊助」來支持天爸及天媽喔!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