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特務|失語者的徬徨與吶喊──《誰是被害者》主創團隊訪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台劇的黃金年代,已經來臨,我們每個人都身居其中。
當前,一個絕對不可忽視的新時代旗手,就是推出《麻醉風暴》、《紅衣小女孩》、參與《我們與惡的距離》等作的瀚草影視。
今年,瀚草影視聯手 Netflix 推出劇集《誰是被害者》。才看完兩集,我就為其精湛的群戲演出、高水準的製作與調度、嫻熟的類型敘事、出色的人物設計、犀利的剖析觀點、深刻的人文關懷與精準到位的技術環節深深折服。
我不知道這會不會成為台灣影劇史上的經典──這只能由時間與觀眾證明。但我知道,這是我看過最好的台灣劇集。
本次專訪《誰是被害者》的監製曾瀚賢、製作人湯昇榮,以及雙導演莊絢維與陳冠仲。從主創團隊的視角,分享一部傑出戲劇,背後的思維、關懷與藝術企圖。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被害人們──失語者的嗚咽或吶喊
主角,代表著故事的主題,代表著故事世界觀的體現。他是觀眾投入情感的焦點,是觀眾理解故事線索的脈絡,而我們的主角,叫做方毅任。一個觀察力敏銳、鑑識能力高超,但是無法理解他人情感、也無法讓自己的情感被理解的亞斯伯格患者。他身上背負著無法訴說的秘密,捍衛著剛強外表下深藏的脆弱情感。在一連串恐怖的謀殺案中,他要從敵視他的刑警趙承寬和精明的記者徐海茵底下,找到他世間最重要的親人──唯一的女兒,生死未知的涉案者,他人生最大的愛與遺憾。
方毅任的內在與外在,是一連串難以化解、無法訴說的衝突。主創團隊用這個危險而痛苦的角色,帶給我們一個犀利的矛盾視角,切入每個案件所代表台灣社會不同產業、文化的被害者,來表達《誰是被害者》的內在主題──
失語者不被理解的痛苦,逼他們只能以一種撕裂傷口的方式,訴諸極端暴力吶喊與哀號。這是被害者們與遺棄他們的世界,唯一的溝通方式。
《誰是被害者》導演陳冠仲(右)/瀚草影視
陳冠仲:「一開始在做劇本的人物和結構的時候,首先思考的是被害者,被害者有很多面向,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都想要被理解。
這些被害者渴望被理解,於是,我們創造一個鑑識員,他能夠精準理解事物的表象,但是卻無法理解人的情緒。我們逼迫他去理解,也讓其他人被迫理解他。」
湯昇榮:「在這個社會氛圍下,每個人都是被害者,每個人在社會體制裏面都受到很多不被理解、無法訴說的苦。有一群人選擇放棄,有另外一群人也是被害者,但他們還沒有選擇放棄,成為我們的主角。是這群還沒有放棄的人,把想要放棄的人抓住。」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在第二集中,我們透過一個精彩的橋段,看到這樣的方毅任,要如何面對他對理解的渴望和不被理解的哀號。
當他追尋女兒的目標,被女主角徐海茵阻擋,無法迴避時,他情緒瀕臨崩潰,他冷靜地走回車上,接下來在車內極盡所能地暴走。我們看到壯碩的張孝全,在一個逼仄的空間中,化身困獸,釋放他無法控制的暴力。
那橫流的力量和混亂,是他的語言,他的哭泣,以及他的憤怒。而這場戲,是這樣推敲出來的:
《誰是被害者》導演莊絢維(左)、陳冠仲(右)/瀚草影視
莊絢維:「這場戲,劇本上寫,他在這裡發作。但是我們一直推敲是以怎麼樣的模式,實際上做了什麼樣的行動,那時候我跟他的溝通是:你從小有亞斯伯格症,你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你會被訓練需要一個自己安全的空間。所以那時候他最大的威脅是徐海茵,那他能去的地方只剩下車上。當他高度壓力,瀕臨崩潰的時候,不要在外人面前爆炸,要先回到你的舒適圈。
所以當他面臨徐海茵威脅時,他就壓下來,很冷靜地走回車上,然後作他從小到大可能做過很多次的發洩,最後筋疲力竭地出來,壓抑自己,好好跟徐海茵談判。
這場戲表達了方毅任這個人的特質,也讓觀眾同理他的痛苦,同時,暗示他的危險性。」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不倚靠語言,而要以肢體、表情來詮釋,甚至推進需要大量資訊的推理劇集,對編導演,乃至所有環節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
但辛苦是有代價的,這些努力與嘗試,都帶給觀眾新的刺激和視野。
打造一個角色,是整個團隊的成果。
莊絢維:「我看到張孝全的身形,讓他詮釋亞斯伯格,我就覺得是很好的角色。張孝全他很壯,我們又給他很制式化的背包和襯衫,所以你看到他整個人是很緊繃的。
方毅任這個角色你看到有太多的情緒在他裡面,你不知道他怎麼去理解和處理這個情緒,而他的身材又那麼壯碩,隨時準備爆發,給予故事很強大的張力。」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類型-觀眾觀看的視角,以及團隊的總體戰
好的關懷與情感,為的不是文以載道,不是對觀眾說教,而是為了達到戲劇最重要也最偉大的目標──好看。
《誰是被害者》,就是一個好看的劇集,而且是通俗意義的好看。這些人性和藝術上面的打磨,是為了讓觀眾能夠更投入故事中的人物與情感,深刻動人的娛樂。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所有表達的主題,都必須統合到成熟的類型敘事上。
主創團隊,對類型作出了這樣的理解和嘗試:
《誰是被害者》工作照/瀚草影視
陳冠仲:「所謂類型,對我們來說,是把觀眾放在比較前面的位置。從每個環節的構思,都要去問、去思考觀眾想要什麼,然後用一個團隊來達成。
類型劇更需要的是一個團隊合作,它不再是導演去面對所有問題,而是從一開始的每個環節都在做橫向溝通,我們一起去找觀眾需要的是什麼 。」
莊絢維:「為了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入同一個命題,我們團隊上面去琢磨非常多的細節。像是偵三隊(故事中查緝命案的刑警單位)的場域,它是內搭景,新時報也是。我們跟美術溝通時,說的是他們生活的樣態是什麼。像是偵三隊的人都不回家,所以空間裡面的生活感是非常足夠的。然後每個人的服裝、狀態都是非常疲累的,就可以想像,當這些人每天面對的都是兇殺案的狀態,到底是怎麼樣子。所以美術和造型要盡量補充那樣的生活感。
像方毅任的實驗室也是,方毅任是有距離、冰冷的角色,所以你看他工作的場域就是很冷、沒有生活感、不近人情的。新時報就像是一個都市叢林,每個人都在裡面競爭。同時演員也是,他們的整體表演非常到位,所以從每個人的工作中,都可以表達出每個人不同的質感。
不管是造型、美術跟演員,都要清楚知道每一個角色的狀態,以及這三個空間應該長什麼樣子。然後把每一個角色的現狀、它面對的問題細節完整呈現,這是團隊運作的成果。」
《誰是被害者》工作照/瀚草影視
那麼,如何透過這些團隊的成果,來創造懸疑的類型呢?莊絢維進一步說明。
莊絢維:「如果是講推理,就是每一個環節:美術、演員、編劇,都要在每個事情上面藏一些線索。從美術上面可以發現一些跟劇情相關,可以推動劇情的線索。就算演員沒有台詞,他的反應也可以透露一點什麼。
像是美術製作的屍體也是。被害者身上每一道傷痕,道盡了他悲慘的故事。這次的特殊化妝技術強度高,但更重要的是幫角色說故事,創造懸念。懸念是必須一個扣一個的,觀眾是沒有耐心的。
剪接也是、配樂也是,每個環節都在故事上盡他的能力為劇情服務。整體目標一致,把推理的每個環節精準做到,最終成品才會是一個懸疑推理劇。他不能只是說:我的劇本懸疑推理,但是拍出來還是不是那個樣子。這是每個團隊都要非常清楚它們的任務是什麼才能作到的。」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曾瀚賢:「所以為什麼我們會有一個找女兒的線。因為找女兒是一個相對簡單,大家都容易理解的動機,你不會因為你是美國人你就看不懂。你可能在中間燒腦過程中跟不上,但是你可以從一個父親想要尋找女兒的心情,跟著我們的情節,進入我們的世界。
我們希望,不管你想要找到情感的救贖與圓滿、你想要走傳統刑案推理,猜不透兇手是誰的趣味,或是你是重口味的影迷,想要看屍體、飛車這些畫面,也都可以得到滿足。我們希望大家可以在故事中慢慢發覺出驚喜,你進入故事,跟著它們呼吸,這是我們希望賦予這個劇的價值。」
《誰是被害者》劇照/Netflix
*我們能否夠訴說自身的故事,被世界理解?
所有好的故事,都是文化與社會的象徵。以失語的被害者渴望訴說、追求理解為主題的《誰是被害者》,同樣,也呼應了我們社會的焦慮。
在國際上被剝奪話語權的台灣,是否能夠訴說自己的故事,被聽見、被理解,從而在遺棄我們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
或許,我們可以從 Netflix 這個串流之王,找到一個契機。
《誰是被害者》製作人曾瀚賢(左)、湯昇榮(右)/瀚草影視
曾瀚賢:「Netflix 在全球播放,他們累積很多很好的數據。他們有辦法用實際的數據告訴你,在這麼多國家嘗試過的宣傳、製作,要怎麼達到更好的效果。所以他們時常會跟我們分享經驗,幫助我們在策略運用上可以更豐富、或是視野更打開一點。
我們在台灣做劇,時常想像的都是要離開台灣、賣出台灣。可是看起來世界對我們來說好像是一整塊的感覺,而不是一個分別各自獨立的國家。這個是和 Netflix 合作一個不一樣的地方。它給了我們對於世界具體的輪廓,而不再是想像。藉由這個國際平台的力量,我們可以讓台劇原本有的特色,透過好的行銷模式,可以到全球一百九十幾個國家。」
湯昇榮:「OTT 平台帶給我們環境很大的改變。如果我們作出一個好的東西,是可以放在全世界平台,和大家競爭。韓劇不就做到了嗎?美劇還不是大家都看?我覺得這件事情對台灣的創作團隊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可能性。它提醒我們,本土的東西還是有行銷世界的可能性」
《誰是被害者》導演莊絢維(左)、陳冠仲(右)/瀚草影視
《誰是被害者》是一個精心打造的藝術品,是一個終於能夠匹配 Netflix 自製劇水準的傑作。我對它有信心,但真正能夠決定它位置的,永遠是觀眾。
但至少,2020 年,一個黑天鵝橫掃全球,影視產業劇變的時刻,瀚草影視為台劇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或用主創團隊自己的話來說:
陳冠仲:「對我來說,這個劇做完之後把他放在 Netflix 平台,我們一點也不會覺得意外。我們覺得它被放在那裏是應該的。我們不怕他跟其他戲被比較。」
湯昇榮:「我們有自己的特色、我們有很強烈的風格、我們有自己的表現方法、自己的文化,這是我們自己的故事,不會輸給其他人。」
曾瀚賢:「類型劇,放到國際平台上,我們最可以競爭的是在地性。我們用在地的演員、詮釋在地的故事、表達在身邊的議題和情感、傳達生活中的人事物。
別的國家和戲劇不一定能詮釋我們自己的生活。如果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來詮釋自己的生活,得到很多的滿足和療癒,那這個劇自然可以得到它應該走到的高度。」
採訪、撰稿:乃賴
全文劇照、工作照提供:Netflix、瀚草影視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怎樣叫做「故事是被說出來的」?又是怎樣叫做「故事是被層層疊疊地說出來的」?表面上是連串獵奇短篇,但當電影起頭加了個「妄想症者怎麼說話」的設定,一切變得好有趣。
把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拍出開闊的格局,既是折射出歷史時空底強悍與微妙的交織,又是關於人的如何與為何能夠自由?有多場凝結幽微心思的戲,緩緩推向的高潮尤其動人。
超乎期待的佳作。故事如果已經走到了這裡:你只能對愛人問出「為什麼你不再吸引我了」。但一夜之間,還年輕關係還新鮮的他她又回來……愛是歷史嗎?隨時會變為只是歷史的嗎?愛是記憶嗎?愛因記憶而永恆嗎?
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延續《去X的世界末日》又萌又喪的厭世碎語,摻入《怪奇物語》光怪陸離的復古小鎮氣息,再將《牠》中的演員化學反應極致處理,讓《這樣不OK》開始迸撞出一些不尋常的火花。宛如燉煮了一盤繽紛的大鍋炒,雜揉進青春成長喜劇與奇幻驚悚劇的精華。
非一般時代劇。除了提真一、妻夫木聰和竹內結子,最精彩的是用經濟角度切入歷史,雖無法真的全貌呈現據以改編山本博文史學原著的精鍊洞察,但在復仇、喜劇的娛樂性裡,確實融入邏輯又清新的視角,重塑歷史現場,是很醒腦的觀影經驗。
怎樣叫做「故事是被說出來的」?又是怎樣叫做「故事是被層層疊疊地說出來的」?表面上是連串獵奇短篇,但當電影起頭加了個「妄想症者怎麼說話」的設定,一切變得好有趣。
把不為人知的小故事拍出開闊的格局,既是折射出歷史時空底強悍與微妙的交織,又是關於人的如何與為何能夠自由?有多場凝結幽微心思的戲,緩緩推向的高潮尤其動人。
超乎期待的佳作。故事如果已經走到了這裡:你只能對愛人問出「為什麼你不再吸引我了」。但一夜之間,還年輕關係還新鮮的他她又回來……愛是歷史嗎?隨時會變為只是歷史的嗎?愛是記憶嗎?愛因記憶而永恆嗎?
像哈西迪社群這樣牢牢記得集體受害的過往,將之刻印成血脈相承的傷痛與憤怒,這讓社群無比團結,卻排外並整肅異己。於是,艾絲蒂的出逃,她到了柏林後的自由,發揮音樂天賦時的快樂,不僅是身為一個女性反抗了保守的宗教傳統,同時也是身為集體受害者的後代,勇於以自我、而非群體的面目而活。
延續《去X的世界末日》又萌又喪的厭世碎語,摻入《怪奇物語》光怪陸離的復古小鎮氣息,再將《牠》中的演員化學反應極致處理,讓《這樣不OK》開始迸撞出一些不尋常的火花。宛如燉煮了一盤繽紛的大鍋炒,雜揉進青春成長喜劇與奇幻驚悚劇的精華。
非一般時代劇。除了提真一、妻夫木聰和竹內結子,最精彩的是用經濟角度切入歷史,雖無法真的全貌呈現據以改編山本博文史學原著的精鍊洞察,但在復仇、喜劇的娛樂性裡,確實融入邏輯又清新的視角,重塑歷史現場,是很醒腦的觀影經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The Victims' Game)》是良人行影業、瀚草影視與台灣大哥大於2020年推出的台灣懸疑推理電視劇,改編自台灣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的長篇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劇集由莊絢維、陳冠仲執導,梁舒婷、徐瑞良編劇,並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領銜主演。
Thumbnail
跟徐漢強聊《鬼才之道》,幾乎都在聊「創傷」。在這部鬼比人多的電影裡,每個角色出身都很悲情,而徐漢強形容,這是他總結前半生的自傳式作品,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傷疤揭開。他甚至說,如果這就是他的最後一部片,「也已經夠了,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在第二季中關於「理解」的課題更是延續至此,尤其是在主角方毅任和女兒曉孟身上更是凸顯,不論是關於方毅任的亞斯伯格特質,使他先天上難以理解別人的情緒、也難以被別人理解,導致與女兒關係再次陷入僵局。本篇將再次延續「理解」的母題,聊主角方毅任和女兒曉孟的「理解課題」。
Thumbnail
社區裡有一位叫林夢的空姐,與鄰居張澤東酒後一夜激情,卻意外身亡,而有女友的東東,並不是殺她的兇手,一邊掩飾自己在場,還要找尋真兇,甚至發現了社區一件件不能說的秘密,劉冠廷可說是全劇最累的一個角色了,眼神與心理變化更是演繹地非常傳神。就在真兇終於透明時,竟然是一個你想不到的人,也是一段不能說的愛。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在《誰是被害者》第一季的最後,原本一心求死的「江曉孟」,最後在張孝全飾演的「方毅任」真情流露下,最終活了下來,也因此到了第二季中,「江曉孟」活下來的意義與目標,就成為了本季的故事重點之一,也希望能讓觀眾透過這個曾生無可戀的少女身上,看見微光。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已經淡忘了《誰是受害者》第一季的內容,當時應該覺得不難看吧,所以看到第二季將要上檔,還留意了一下上檔日期。 週五很適合追劇,八集也不長,精彩的話,會收不住就熬夜把它追完,但這套劇,我大概看了一半再多,在劇情交代了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辦公室瘋雲》系列影射台灣電商史上的免運大戰,描寫電商公司內部鬥爭以及人物之間的糾葛,以及辦公室裡的權力分佈和兩大主管的明爭暗鬥。作者天地無限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再進化,即便只是置身事外的讀者也有十足的臨場感。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誰是被害者(The Victims' Game)》是良人行影業、瀚草影視與台灣大哥大於2020年推出的台灣懸疑推理電視劇,改編自台灣推理小說家天地無限的長篇推理小說《第四名被害者》。劇集由莊絢維、陳冠仲執導,梁舒婷、徐瑞良編劇,並由張孝全、許瑋甯、王識賢領銜主演。
Thumbnail
跟徐漢強聊《鬼才之道》,幾乎都在聊「創傷」。在這部鬼比人多的電影裡,每個角色出身都很悲情,而徐漢強形容,這是他總結前半生的自傳式作品,也是第一次把自己的傷疤揭開。他甚至說,如果這就是他的最後一部片,「也已經夠了,沒有遺憾了。」
Thumbnail
在第二季中關於「理解」的課題更是延續至此,尤其是在主角方毅任和女兒曉孟身上更是凸顯,不論是關於方毅任的亞斯伯格特質,使他先天上難以理解別人的情緒、也難以被別人理解,導致與女兒關係再次陷入僵局。本篇將再次延續「理解」的母題,聊主角方毅任和女兒曉孟的「理解課題」。
Thumbnail
社區裡有一位叫林夢的空姐,與鄰居張澤東酒後一夜激情,卻意外身亡,而有女友的東東,並不是殺她的兇手,一邊掩飾自己在場,還要找尋真兇,甚至發現了社區一件件不能說的秘密,劉冠廷可說是全劇最累的一個角色了,眼神與心理變化更是演繹地非常傳神。就在真兇終於透明時,竟然是一個你想不到的人,也是一段不能說的愛。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在《誰是被害者》第一季的最後,原本一心求死的「江曉孟」,最後在張孝全飾演的「方毅任」真情流露下,最終活了下來,也因此到了第二季中,「江曉孟」活下來的意義與目標,就成為了本季的故事重點之一,也希望能讓觀眾透過這個曾生無可戀的少女身上,看見微光。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j1K_5qt0Ug已經淡忘了《誰是受害者》第一季的內容,當時應該覺得不難看吧,所以看到第二季將要上檔,還留意了一下上檔日期。 週五很適合追劇,八集也不長,精彩的話,會收不住就熬夜把它追完,但這套劇,我大概看了一半再多,在劇情交代了
Thumbnail
今天的影片內容全部都是我的個人意見,裡面很可能有些我過度解釋,或者我夢到的劇情環節,請各位理智討論、海量包容,給怕被捏的孩子們一句無雷簡評:2019年台劇神作在此,不看?神經病喔!啊,不能說神經病,很敏感。
Thumbnail
《辦公室瘋雲》系列影射台灣電商史上的免運大戰,描寫電商公司內部鬥爭以及人物之間的糾葛,以及辦公室裡的權力分佈和兩大主管的明爭暗鬥。作者天地無限對於人物心理的描寫再進化,即便只是置身事外的讀者也有十足的臨場感。
Thumbnail
「活著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誰是被害者》無疑為台劇製作創下一個新里程碑,除了張孝全、許瑋甯與李沐在劇中精湛且觸動心弦的演出外,此劇大膽將「自殺議題」搬上螢幕,透過劇中角色真實呈現精神疾病的不同角面,引領觀眾探尋光亮背後的黑暗與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