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麻煩(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到底是?

「我」的定義,很早就有分成三種論述。
第一種,我的身體就是我的全部。人格,思想,心智、感覺等等都只是大腦的運作的結果,一切都是依附於這個身體而有的,一但身體消失了,「我」也就不存在了--其實就是唯物論:人類(我)只是由物質組成的現象,佛法稱之為「斷(滅)見」。現實世界中,法律是以這種概念運作的,以人的「身體」為主體,再衍伸出權利,義務,犯罪,刑罰等等的概念和規範。(人身)自由之所以重要,就是因為我應該要可以「支配」自己(的身體)要做什麼,這是「我」的權利(主宰)。也就是「我即身體,身體即我」
第二種,有形的身體和無形的靈魂(心智、心靈或其它什麼都好)共同組成了「我」。也就是身體和靈魂都是我的一部分,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我。這符合大多數人的感覺,也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主要概念。這個論點中,身體和魂魄都是可以獨立存在,但是要二者結合,才算是完整的我(認知主體),也才能發揮完整的能力(主宰)。
第三種,「我」是獨立於身體之外而存在的。把身體當成我或是我的一部分都是錯的,這和把身上穿的衣服當成身體的一部分是相同的道理。衣服不是身體的一部分,身體也不是我的一部分。「真我與我」裡面的「真我」和迪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的我,就是這個定義。雖然「我」和這個身體會產生一些新的現象(自我的感覺),但是「我」本身就是圓滿的、無暇的、獨立存在同時權能俱足的(主宰),佛法稱之為「常見」(持以為常)。算是一種和佛法不同的「唯心論」。
如果「我」的概念,除了主體和主宰外,又加入了其它的內容,還會衍伸出不同的東西。像是儒家犧牲「小我」、完成「大我」這類的論述,就會演變為社群(群體)主義。而認為個體有不可侵犯的某種權利(天賦人權),就會演變為自由(個人)主義。社群主義會說,為了大家好,不可以做某些事,就算只害到自己也不行,因為對群體來說是損失。自由主義會說,人有犯傻和做蠢事的自由--只要我不害到別人。這些是「我」這個概念往外延伸的結果。
只有釋迦牟尼佛說:「一切法無我」。對,就他一個不合群。 幸好我們有唯物的法律保障的言論自由。

誰決定?

佛說:一切法無我。「無我」,是比較針對「主宰和支配」來說的。雖然「無我」真正的意義其實是:「沒有獨立存在的認知主體」也「沒有主宰和支配的能力」。
先看「沒有主宰和支配的能力」這一項。如果看過「自由意志」這個詞,還看過「人類根本沒有自由意志」這類論點的論述過程,只要把「自由意志」改成「主宰和支配」,就差不多可以感覺到「無我」在說什麼了。因為二者的論證結構和思路幾乎一模一樣(不過內容有差就是)。
佛法是用反證法來說明的,最淺白的論述是,如果有一個可以主宰和支配身體的「我」,那個「我」應該要可以:決定什麼時候肚子餓,決定什麼時候睡覺,什麼時候上廁所,出生,死亡,生病,老化,身材,長相....等等的,然而事實上這些東西「我」全部都無法決定,「我」只能被動接受身體的生老病死,感覺到肚子餓所以要吃東西,覺得累所以要休息睡覺,那到底是「我」在支配身體還是身體在支配「我」?
如果是身體在支配我的話,「我」還有所謂的主宰和支配嗎?
事實上就是沒有主宰這件事,沒有主宰的權能,也沒有主宰的事實,總之就是,我們其實無法決定任何事情,所以佛說「無我」:沒有主宰和支配的能力。
那佛法怎麼看「獨立存在的認知主體」呢? 下一段說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35內容數
以簡潔的文字紀綠學佛的心得 「能不能用一句話,說明佛教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一位不信宗教的客座教授這樣問,看著面面相覷的我們,他緩緩的說:「Why people sufferin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清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容易搞混的文字 朋友送了一本書,叫「真我與我」,對我來說,看這本書還真是個大挑戰,因為裡面非常多的文字,和我知道的佛法內容極端相似,有的只有很微小的差別,有的乍看之下是一模一樣,但其實不同。 身為一個自認正信的佛教徒,面對這種窘境其實是有「三法印」這條捷徑可以走的,不過這條捷徑不適合二種人,一種是習
容易搞混的文字 朋友送了一本書,叫「真我與我」,對我來說,看這本書還真是個大挑戰,因為裡面非常多的文字,和我知道的佛法內容極端相似,有的只有很微小的差別,有的乍看之下是一模一樣,但其實不同。 身為一個自認正信的佛教徒,面對這種窘境其實是有「三法印」這條捷徑可以走的,不過這條捷徑不適合二種人,一種是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認為「做自己」的現代用語是在近代時空背景下的產物,當所有事物都變得更加個人主義,如何不為自己多想想?更隨著自由選擇機會增加,我們在思考關於自己的各層面也花費更多時間,以至於要奮力起身「為自己」索回權力。然而,什麼又是你「自己」?
Thumbnail
我們的宇宙統一 當一個人取得重大進步時,就會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所有“他者”的感覺實際上都是一種幻覺,對所有人來說都只是源於存在的主觀“我性” ,即自我。因此,所有的存在都是主觀的,本質上都是相同的,現實中沒有分離。這在實踐中意味著我們控制自己的生活體驗,將其作為純粹的內在體驗。
  我們的身體的確是一種獨特的物。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總是「恰好」與主體形影不離,我們總是會看到自己的手、自己的腳、尤其自己鼻頭的一小部分。身體如此地總是出現,以至於我們的知覺與意識能夠準確地在多數用不到的時候將他們忽略掉,譬如你的鼻頭,我們可不總是注意到它在自己的視線裡面。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小我的誕生,是源自於人類心靈中的分裂,在其中,人的身份被分成兩個部分,稱之為“ 主詞的我” (I )和“ 受詞的我” (me )或是“ 受詞的我” (me )和“ 我自己” (myself)。 因此,每個小我都是精神分裂的,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 人格分裂” 。你和你自己的心理形象相生相依,這個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認為「做自己」的現代用語是在近代時空背景下的產物,當所有事物都變得更加個人主義,如何不為自己多想想?更隨著自由選擇機會增加,我們在思考關於自己的各層面也花費更多時間,以至於要奮力起身「為自己」索回權力。然而,什麼又是你「自己」?
Thumbnail
我們的宇宙統一 當一個人取得重大進步時,就會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所有“他者”的感覺實際上都是一種幻覺,對所有人來說都只是源於存在的主觀“我性” ,即自我。因此,所有的存在都是主觀的,本質上都是相同的,現實中沒有分離。這在實踐中意味著我們控制自己的生活體驗,將其作為純粹的內在體驗。
  我們的身體的確是一種獨特的物。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總是「恰好」與主體形影不離,我們總是會看到自己的手、自己的腳、尤其自己鼻頭的一小部分。身體如此地總是出現,以至於我們的知覺與意識能夠準確地在多數用不到的時候將他們忽略掉,譬如你的鼻頭,我們可不總是注意到它在自己的視線裡面。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我們的真實自我】對自己的「高我」好奇嗎? 為了了解如何讓療癒發生,你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真正是誰 。 你不只是血肉之軀,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跟一個偉大的多的東西連結。 你不是一個身體,你擁有一個身體,它是你為了這個塵世經驗所選擇的外衣。你選擇這生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這是為了你想要的學習。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Thumbnail
說「諸法無我」,沒有一個常住不變易的「我」,或具有主宰性的「我」在生死輪迴,然而在善惡業報的因果不昧當中,不免隱藏著有一個相續且同一性的我在受果報的問題,這是否與「無我」說相違?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人類意識和潛意識的關係,通過對意識角色及功能的分析,提出了對意識的新理解。從多重人格到意識的進化,文中針對意識、記憶和情感的功能作了深入探討。
Thumbnail
小我的誕生,是源自於人類心靈中的分裂,在其中,人的身份被分成兩個部分,稱之為“ 主詞的我” (I )和“ 受詞的我” (me )或是“ 受詞的我” (me )和“ 我自己” (myself)。 因此,每個小我都是精神分裂的,用比較通俗的說法就是“ 人格分裂” 。你和你自己的心理形象相生相依,這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