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老子」 與「自發性> 

  人生的經驗似乎總在人與人之間的對比產生意義,於是我們將得失心懸吊在希望和恐懼之間,很少真正去面對最純粹的本心之欲。
  我們每個人都擁有自然賦予的獨特力量,如果我們能超脫那些由對比產生的框架,透過覺察信念、信任自發性,並追隨那些由內在升起的直覺力與信心,會有一種靜謐的喜悅由衷升起,那份喜悅,是個起點,開始成為自己的起點。
  老子是道家代表,他在道德經中所以要人棄絶「聖」、「智」,我們不能用文字表面來解讀,從當時的文化背景來看,老子說的「聖」是品格上的包裝,「智」是才智上的用巧。對老子來說,智慧、仁義、巧利三者都是用來文飾的,不足以為治天下之本,所以他要為政者「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如此,人心自可「見(現)素抱樸,少私寡欲」。
  我由老子的「見(現)素抱樸」看到信任內在的自發性,隨順自然韻致,我們的步伐會更踏實、自在。
  Jane Roberts有一首關於<自發性>的詩作,那「源頭的神奇」就是我們內在的自發秩序,也是與生而來的素樸之心。
#自發性
  ——Jane Roberts
  並非我的頭腦比以前
  知道得更少,卻是
  它的推理終於演繹出
  其源頭的神奇,而
  在它的邏輯之下
  感受到那推動
  它自己思維的
  更深的自發秩序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