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6/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放棄很容易,太容易了。不放棄我就會變得比較好嗎?

放棄很容易,放棄就放棄了。要如何讓他們願意試試看,再繼續下去?不一定要有熱忱或喜歡,因為那對他們來說可能都還未曾經歷。什麼是熱忱?什麼是夢想?不是要先有了這些才繼續下去,而是要先繼續下去才可能生出這些東西。這是我在《神的孩子》身上所發現的,而這與我從前對自學生所說的:「你知道你想要什麼再繼續下去」,剛好相反。
前幾天北上,我去看了青藝盟的《神的孩子》,我看著那群主動或被迫從高風險家庭離開,目前被安置在中介機構的孩子,演出自己的生命故事。我忍不住將他們與我在帶的自學生相比,因為他們年齡相仿,都是十四、五歲的孩子。我看著他們演出,看著青藝盟的余浩瑋與夥伴們陪伴這群孩子的過程,我覺得余浩瑋他們真是他媽的太強了;用強來形容很奇怪,不如說他們根本是一直把自己丟進洞裡的笨蛋。
我對自學生們說,不想寫就不要寫,不想做就不要做,你們自己決定,掌握權在你們手中;雖然我這麼說,但我還是要不斷的丟不同的東西,要不斷的丟東西出去來了解那些孩子的特質與反應;或者反過來,讓他們了解自己的特質與反應,教育就是這種來來回回的東西。
但我看余浩瑋,我就覺得自己給出去的東西實在太少了,如果我給了十件,那余浩瑋根本就是給一百件。或許不該以數量的多寡來計算,而是自己投在裡面的百分比。青藝盟他們根本投了快百分之百,但最終還是可能有孩子會放棄。
因為他們所面對的那群中介機構的孩子,可能不知道什麼叫做「想要」,什麼叫做「喜歡」,因為想要也沒用,喜歡也沒用,反正又不可能成功。什麼叫做相信、什麼叫做付出?什麼叫做認識自己?「我就爛」這句在網路上被做成梗圖的話,在他們身上就是被黏住的標籤,你覺得他們要如何為自己做決定?對他們來說,放棄很容易,或許該倒過來說,要他們找到不放棄的理由太困難了。為什麼不能放棄?放棄之後比較輕鬆啊。為什麼不能放棄?不放棄我就會變得比較好嗎?我真的有可能變得比較好嗎?
但真的有可能會變得比較好,就算你的原生家庭無法改變,但你有可能會變得比較喜歡自己。在演出結束後,我聽著那位飾演沛沛的十五歲女孩,聽她說著自己本來也不想演,「可是因為已經答應了,而且演完有兩萬塊……」兩萬塊是助學金,聽起來超實際,所以她還是把它演完。她這樣講,聽起來好像做這個演出有點勉強,可是我一邊聽她說話一邊看著她,她在台上說話時眼睛是亮的,最後她說,「演完嘉義場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真是超屌的!」
有人問沛沛,那你本來為什麼不想演?沛沛一副很理所當然的表情,「就很累啊,還要走位什麼的……」「我本來也想跟那群跑掉的人一樣不演……」我想起《神的孩子》這齣戲裡的一段對話,有一點戲中戲的味道:
「那些老師很煩,要我們說什麼自己的生命故事……幹!說完生命故事阿我的生命就會變好喔?幹!」
我一邊看著他們,一邊回想自己前陣子剛結束中自學生的課時,自己的心理狀態。我現在越想越覺得不好意思,相較之下我陪伴的那群中自學生,他們的學習動機已經夠多了,已經夠主動了,我到底是在不平衡什麼?
但另一個自己確實也知道那個不平衡不是假的,因為另一個我有自己的內在需求。但如果先拋開另一個我,先不管自己的狀態,我很明白教育本來就是這種非得來來回回的東西。如果學生超主動,超會自學,那很好,那是一種理想的學習狀態。但更多的時候是大人必須不斷地拋東西給孩子,並且做好他們可能不一定有反應的心理準備。
沒有接觸過的東西,他們可能不會知道自己喜歡。也有可能是接觸過了,才知道自己不喜歡。教育是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不是「成果」。不是「你學了什麼就一定要有成果」,而是你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
說得好像很勵志,好像很高調很對,但坦白說當老師的要這樣竭盡心力的陪伴真是超難。我有時想,當老師的也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生活要過,所以當我看到那些把自己的生命都放進去,與學生的生命拌在一起的「老師」,我就不好意思說也做著類似老師的工作。
「真的做下去之後,我發現人要去改變一個人其實是很難的。」「其實對這些小孩子來說,他需要的不是有人要來改變他,有人要來影響他,而是要有人能夠陪他走一段路。」《神的孩子》演出結束後,會後座談播了一段影片,余浩瑋說了這句話。
最後我看他們謝幕,每次看他們謝幕我都想哭。謝幕後才是開始,這句話不是比喻。
我看著台上的那群孩子,感覺著他們的感覺。他們現在對自己的感覺是什麼呢?他們覺得自己開始有能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嗎?有時候我會想,一個人如果能擁有不害怕去做的能力,那麼所謂的選擇或許就有機會在自己的手裡,失敗了也不會因此否定自己。
我從前說的「不想做就不要做」,指的是面對不想要的東西,有說不的能力。我們能不能在想要的時候勇敢去做,不想要的時候勇敢說不?我覺得,一個人能夠有這兩個看起來毫不起眼的能力,那麼或許就能算得上一個自由的人了。
為什麼結尾這樣勵志?
坦白說,在某些情況下,我覺得做不到就放棄,也不會怎樣 XD。
但是在習得無助的對象身上,我是覺得,如果能再堅持一下,或許會是好的,等到他們擁有可以堅持下去的力量,他們就可以真正擁有放棄的力量。那時候就不是因為習慣放棄而放棄了,而是他們真的能為自己做決定。

  • 關於「青藝盟」:一個在台灣推動藝術教育超過18年的劇團 。創辦人余浩瑋在青少年時期原是一位放浪的中輟生,在被華崗藝校退學後,被戲劇啟蒙老師帶進了劇團,在表演藝術的潛移默化下,找到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因為被戲劇拉回正途,自2001年起舉辦「花樣年華 全國青少年戲劇節」至今 ;2017年起開啟「風箏計畫」。(以上文字取自青藝盟臉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