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搬家:醫學檢驗的觀念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某一群人中,有個疾病D的盛行率p=10% (0 .1=前測機率=測驗前的機率),有個檢驗疾病的方法T,敏感性(sen)=80%,特異性(spe)=90%,如果有個人進行了檢查,檢驗報告是陽性,他有多少的機會是真的有病? 如果是陰性,就真的沒事了嗎?
陽性預測值 PPV: 檢驗有病的人中有多少是真的有病: 真陽性/真+假陽性
陰性預測值 NPV: 檢驗沒病的人中有多少是真的沒病: 真陰性/真+假陰性
這二個是我們想知道的答案 (後測機率=測量後的機率)
odds 勝算比(超爛的翻譯): 發生某事件的人數與未發生該事件人數的比值
簡單的說,疾病D的盛行率p=0.1,有病的人/沒病的人=0.1/1-0.1= 1/9,也就是這一群人的odds。也可以說成,這群人中,有病的機率和沒病的機率是1比9。
Likelihood Ratios (相似比):概念上很像是odds
LR+ :當檢驗結果為陽性,有病的機率是沒病機率的幾倍=真陽性/假陽性=sen/1-spe
LR- :當檢驗結果為陰性,有病的機率是沒病機率的幾倍=假陰性/真陰性=1-sen/spe
我自己比較喜歡用LR-的倒數(LR-')去理解:
LR-': :當檢驗結果為陰性,沒病的機率是有病機率的幾倍=真陰性/假陰性=spe/1-sen
檢驗T的 LR+ = 0.8/1-0.9=8/1。LR- = 1-0.8/0.9=2/9。LR-' = 0.9/1-0.8=9/2

這邊復習一下貝式定理,二個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機率,等於各自的機率相乘,而疾病的發生率和檢驗很明顯是獨立事件
前測odds*LR=後測odds,再反推出後測機率(PPV, NPV)
前測odds*LR+ = 這群人中,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 * 檢驗結果為陽性時,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 = 這群人中,檢驗結果為陽性時,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 1/9 * 8/1=8/9=後測odds,反推PPV= 8/8+9=8/17 = 47% ,也就是檢驗為陽性,有47%的機會得病。
前測odds*LR- = 這群人中,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 * 檢驗結果為陰性時,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這群人中,檢驗結果為陰性時,有病的機率和沒病機率的比=1/9*2/9=2/81=後測odds,也就是說,檢驗為陰性,只有2.4%機會得病。
同樣一群人,疾病D的odds也可以寫成 沒病的機率/有病的機率(odds')=0.9/0.1=9/1。這時候用上LR-',就會變成:前測odds'*LR-'=這群人中,沒病的機率和有病機率的比 * 檢驗結果為陰性時,沒病的機率和有病機率的比 =這群人中,檢驗結果為陰性時,沒病的機率和有病機率的比=9/1*9/2=81/2,反推 NPV=97.6% 。我自己覺得這樣好記多了。
所以我們得到了結論,在疾病D的盛行率為p的這一群人中,某個人T檢測的結果為陽性時,可能有47%是真的有病。如果T檢測的結果為陰性時,只有2.4%有病;換言之,有97.6%是沒病的。
接下來,假設有另一個檢測T2的sen=90%, spe=70%,如果我們把原先那一群T檢測為陽性的人,找來再進行T2的檢測呢? 這樣的話,新的盛行率就會變成47%了喔,所以前測odds=47/53
T2的 LR+ = 0.9/1-0.7=3/1。 LR-'=0.7/1-0.9=7
前測odds' *LR-'=53/47*7=7.9 NPV= 88.7%
二次檢測都是陽性的話,就比較有把握說這個病人得到疾病D的診斷了。
臨床上,我們幾乎不可能知道某個病的發生率p是多少。原因很簡單,會來某個醫院的人,本身就有一定程度的selection bias,base line狀況不一樣,疾病的發生率就不一樣。一個74歲臥床住安養院的病人和一個25歲工作過勞快死的年輕人,得到肺炎的機率就不會一樣。
懂了以上這些之後,再去看evedence base physical diagnosis就容易多了,像是以肺炎為例,evedence base physical diagnosis裡LR+ 最高的幾個檢驗相乘,會得到80幾的數字。
這表示有這幾個symptoms/signs的病人,得到肺炎的機會是不得到的80多倍(嚴格來說病人的symptoms/signs不會是完全獨立的事件,所以不能直接這樣相乘,但便宜行事還是可以當參考。)。這樣就算發生率很低或是不知道,我們還是很有把握的說這個病人有肺炎。再加上影像和實驗室的幫忙,基本上這樣的疾病診斷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35內容數
    以簡潔的文字紀綠學佛的心得 「能不能用一句話,說明佛教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一位不信宗教的客座教授這樣問,看著面面相覷的我們,他緩緩的說:「Why people sufferin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清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風の谷のナウシカ)是這個作品的全名。動畫在日本首映時間是1984年3/11,比我出生整整早一個月。原本有一首同名的主題曲,但是在動畫中完全沒出現,而是直接在原聲帶中才收錄。 漫畫版是由宮崎駿「本人」畫的漫畫作品,從1982年連載到1994年才完結,內容當然是比動畫多非常多。我認
    自力解脫 佛法的修行有個最重要的門檻,就是解脫,解脫指的是脫離六道輪迴(三界),不再受到業力的束縛(但過去造的業還是會有影響)。要達到這個程度,需要努力的修行,要能入禪定,在禪定中去除很多煩惱,最後達成目標。不同的法門,就是選用不同的路線達到這個結果,但無論如何,都要靠自己的努力。這個叫自力解脫。就
    了凡四訓是明朝末年袁了凡先生寫給他兒子的家訓,也是對自己一生作為的總結與反省,在過去400年中流傳很廣,一直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和重視。不管學佛學儒的,都會推薦這本書,裡面當然有科舉時代追求作官的功利考量在內,但單以文章來說,它有三個優點,是這類勸人為類的書中少有的: 第一個是名詞有明確的定義,像是善的
    人的「現今」生物分類學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科: 人科 Hominidae 族: 人族 Hominini 屬: 人屬 Homo 種: 智慧種 sap
    主題四:如何認知時間。屬於你自己的時間。25~30分 活動:讓大家由身體來感受自己如何認知時間。 ******* 這段是借由NLP(神經語言程式)中,時間線的部分,讓學員感受到自己是如何認知時間的,每個人的時間結構都不一樣。底下是知識上的通論,和主觀的時間認知會不太一樣。 人類如何認知空間: 這一段
    主題三:抽象思考和語言。不能說話討論的超級比一比。20~25分 活動: 視人數分成幾組,(真的人太少就一人一個主題也行),每組給與不同的題目,以及2~3分鐘的「討論」時間,組內討論時,「不可以說話」,只能用比的。時間到之後,輪流上台比出題目,這時底下猜的人才可以出聲猜。分成基本題和挑戰題。 基本題目
    「風之谷的娜烏西卡」(風の谷のナウシカ)是這個作品的全名。動畫在日本首映時間是1984年3/11,比我出生整整早一個月。原本有一首同名的主題曲,但是在動畫中完全沒出現,而是直接在原聲帶中才收錄。 漫畫版是由宮崎駿「本人」畫的漫畫作品,從1982年連載到1994年才完結,內容當然是比動畫多非常多。我認
    自力解脫 佛法的修行有個最重要的門檻,就是解脫,解脫指的是脫離六道輪迴(三界),不再受到業力的束縛(但過去造的業還是會有影響)。要達到這個程度,需要努力的修行,要能入禪定,在禪定中去除很多煩惱,最後達成目標。不同的法門,就是選用不同的路線達到這個結果,但無論如何,都要靠自己的努力。這個叫自力解脫。就
    了凡四訓是明朝末年袁了凡先生寫給他兒子的家訓,也是對自己一生作為的總結與反省,在過去400年中流傳很廣,一直受到許多人的喜愛和重視。不管學佛學儒的,都會推薦這本書,裡面當然有科舉時代追求作官的功利考量在內,但單以文章來說,它有三個優點,是這類勸人為類的書中少有的: 第一個是名詞有明確的定義,像是善的
    人的「現今」生物分類學 域: 真核域 Eukaryota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科: 人科 Hominidae 族: 人族 Hominini 屬: 人屬 Homo 種: 智慧種 sap
    主題四:如何認知時間。屬於你自己的時間。25~30分 活動:讓大家由身體來感受自己如何認知時間。 ******* 這段是借由NLP(神經語言程式)中,時間線的部分,讓學員感受到自己是如何認知時間的,每個人的時間結構都不一樣。底下是知識上的通論,和主觀的時間認知會不太一樣。 人類如何認知空間: 這一段
    主題三:抽象思考和語言。不能說話討論的超級比一比。20~25分 活動: 視人數分成幾組,(真的人太少就一人一個主題也行),每組給與不同的題目,以及2~3分鐘的「討論」時間,組內討論時,「不可以說話」,只能用比的。時間到之後,輪流上台比出題目,這時底下猜的人才可以出聲猜。分成基本題和挑戰題。 基本題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除了「夠好」經驗法則和避免最壞結果的決策模式外,作者也特別強調機率和自然頻率的觀念。 我們在前面討論蒙提霍爾問題時已經稍微接觸過,接下來我們繼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以下是作者舉的一個例子: 女性罹患乳癌的盛行機率是1%。 如果一名婦女有乳癌,那麼她檢驗為陽性的機率是90%。 倘若一名婦女沒有乳
    我們生活的世界離不開數字。有的時候是非常精準的科學,也有的時候是表達我們的觀點。這些數字對我們的影響力很大,看看我們可以說出來的話有哪些吧
    Thumbnail
      前面說明了所謂「假設檢定」的邏輯,也就是推論統計的基礎。但前面都還只是概念的階段,目前沒有真正進行任何的操作──還沒有提到推論統計的技術。   這篇其實有點像是一個過渡,是將前面的概念銜接到下一篇t分數之間的過程,也可以說是稍微解釋一下t檢定怎麼發展出來的。
    隨因為推論統計邏輯明顯有問題 心理學實驗看到的 p value是 P(Data| Hyptohesis), 也就是假設成立的情況下拿到這樣的資料的機率 以下是大家常見的推論步驟: 先設一個虛無假設 (H0) 拿資料, 算 p value ( = P(Data | Hypothesis)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繼續來講如何從常態分布的機率進行假設檢定,進而推論母體的平均數吧! 這篇會提到否證的邏輯、魔法數字0.5以及統計檢定到底是什麼這三個主題。
    Thumbnail
    當你說出樂觀與保守的估計值後,一定有人會問落在這個範圍的機率為何?這時你可以根據過去統計資料來推算發生機率,沒有資料就用你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發生的機率。 比如說:「 預估範為 200~500 萬,機率 90%,因為...,除此之外超出 500 萬機率是 8 %,低於 200 萬是 2 %。 」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解釋了常態分布怎麼幫助我們計算事件發生的機率,而更之前也看過了抽樣分布是如何形成常態分布的過程,現在就要利用這兩件事情來慢慢帶出什麼是統計學中的「假設檢定」了。
    Thumbnail
    疑病症患者天天擔心自己患有嚴重疾病,導致門診就診率高,但瑞典研究發現,這些患者的死亡風險卻明顯升高,大多數死亡可預防。建議精神科診治他們的焦慮症和憂鬱症,以及增加疑病症患者的治療可及性。研究小組期待引起患者家屬和相關醫生的重視。
    Thumbnail
    "管過去它做了什麼"是絕對不對的觀念,不是只有政治而已,而是為人處世必須要小心萬劫不復的陷阱。 在數學或流行病統計上有一個叫做貝氏定理,應用在觀察一個人,則相當於觀察他失去信任的過程。
    Thumbnail
    除了「夠好」經驗法則和避免最壞結果的決策模式外,作者也特別強調機率和自然頻率的觀念。 我們在前面討論蒙提霍爾問題時已經稍微接觸過,接下來我們繼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以下是作者舉的一個例子: 女性罹患乳癌的盛行機率是1%。 如果一名婦女有乳癌,那麼她檢驗為陽性的機率是90%。 倘若一名婦女沒有乳
    我們生活的世界離不開數字。有的時候是非常精準的科學,也有的時候是表達我們的觀點。這些數字對我們的影響力很大,看看我們可以說出來的話有哪些吧
    Thumbnail
      前面說明了所謂「假設檢定」的邏輯,也就是推論統計的基礎。但前面都還只是概念的階段,目前沒有真正進行任何的操作──還沒有提到推論統計的技術。   這篇其實有點像是一個過渡,是將前面的概念銜接到下一篇t分數之間的過程,也可以說是稍微解釋一下t檢定怎麼發展出來的。
    隨因為推論統計邏輯明顯有問題 心理學實驗看到的 p value是 P(Data| Hyptohesis), 也就是假設成立的情況下拿到這樣的資料的機率 以下是大家常見的推論步驟: 先設一個虛無假設 (H0) 拿資料, 算 p value ( = P(Data | Hypothesis)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繼續來講如何從常態分布的機率進行假設檢定,進而推論母體的平均數吧! 這篇會提到否證的邏輯、魔法數字0.5以及統計檢定到底是什麼這三個主題。
    Thumbnail
    當你說出樂觀與保守的估計值後,一定有人會問落在這個範圍的機率為何?這時你可以根據過去統計資料來推算發生機率,沒有資料就用你自己的方法來推算發生的機率。 比如說:「 預估範為 200~500 萬,機率 90%,因為...,除此之外超出 500 萬機率是 8 %,低於 200 萬是 2 %。 」
    Thumbnail
      在上一篇文章解釋了常態分布怎麼幫助我們計算事件發生的機率,而更之前也看過了抽樣分布是如何形成常態分布的過程,現在就要利用這兩件事情來慢慢帶出什麼是統計學中的「假設檢定」了。
    Thumbnail
    疑病症患者天天擔心自己患有嚴重疾病,導致門診就診率高,但瑞典研究發現,這些患者的死亡風險卻明顯升高,大多數死亡可預防。建議精神科診治他們的焦慮症和憂鬱症,以及增加疑病症患者的治療可及性。研究小組期待引起患者家屬和相關醫生的重視。
    Thumbnail
    "管過去它做了什麼"是絕對不對的觀念,不是只有政治而已,而是為人處世必須要小心萬劫不復的陷阱。 在數學或流行病統計上有一個叫做貝氏定理,應用在觀察一個人,則相當於觀察他失去信任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