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與演化(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主題三:抽象思考和語言。不能說話討論的超級比一比。20~25分
活動:
視人數分成幾組,(真的人太少就一人一個主題也行),每組給與不同的題目,以及2~3分鐘的「討論」時間,組內討論時,「不可以說話」,只能用比的。時間到之後,輪流上台比出題目,這時底下猜的人才可以出聲猜。分成基本題和挑戰題。
基本題目:
1。生氣(忿怒) 恐懼(害怕) 悲傷(難過) 高興(快樂) :情緒
2。冷 熱 痛 癢:感覺、感受->觸覺
3。酸 甜 苦 鹹:味道->味覺
4。香 臭 :氣味->嗅覺
紫色,灰色:顏色->視覺(彩度,錐細胞)
5。12345:數字->數學
聲音->聽覺,
***********
基本題,是由身體表現具體但主觀的經驗,建立起具體感覺到抽像概念形成的過程,在生理上,先是皮膚有冷熱痛癢的知覺,才歸納出「這些是屬於身體的感受」(感覺)這樣的概念,再把身體的感受定義成觸覺;先對食物有酸甜苦鹹的知覺,才歸納出「這些是屬於嘴巴的感受」(感覺)這樣的概念,再把嘴巴的感受定義成味覺;目地是帶出人類由具體感覺到抽像概念形成的過程,其它題目階同。
所以最特別的味道(無味)、氣味(無氣味)、顏色(透明),數字(0)。都是先建立抽象概念後,才得出的特例,本身也是抽象概念。所以我們會說「沒有蘋果」而不是「0個蘋果」,吃東西是把所有的味道都比對過一輪,才會說「沒有味道」。
*************
勇者挑戰:
1。地、水、火、風,空氣,光(線),
2。全抽像:思考,意識,人生,命運,生活,信仰.....。
************
挑戰題和基本題最大的差別,是這些概念無法用單一感官去認知,我們在認知這些看似具體的事物時,是同時使用五感去體驗後(但不一定每次都需要五感全用,有時也可以單用一種),才定義出來的。表現上可以不需要全都展現,別人就可以猜到想表達什麼了,這就是抽像思考的能力。
人是無法直接感知空氣的,人只能感知空氣的流動,所以空氣和風的概念相比,只是規模的大小,另外,人類還借由呼吸的身體動作和鼻子感受到的氣流,以及神經系統對氧氣是否足夠的感覺來定義空氣,空氣比風的概念還複雜。人對光(線)的經驗,主要是由視覺來定義的,但是在自然界的環境中,也包含熱(觸覺)的部分,所以明暗,色彩才會讓人產生不同的感覺。
全抽像名詞,是人類大腦的產物,可以不需要前五感就產生,雖然人活著總是需要前五感來經驗這個世界,但這些名詞基本上很難用動作完整的表達,一個用指甲抓皮膚的動作,大概都可以猜是在說「癢」這個感覺,但是雙手合十這個動作,可能要說拜拜、祈求這種具體行動都不是答案,最後才會猜到信仰去。至於命運、生活.....就看大家的創意要怎麼比了。
***********
學員感受發表及講者說明。5~10分鐘
講者說明:
由具體的感受,到抽象的概念,到完全抽象的思考,讓學員感受人類演化到目前為止,最後的升級-以軟硬體整合為主的-認知革命。
舊時器時代晚期革命,認知革命:是人類在直立行走,眼手並用,造成大腦極度發展後,在硬體架構已經完整之下,產生「軟體」更新後結果,主要在「理解抽象概念」,並且「用語言表達」抽象概念二個方向,可以大幅度增加溝通效率,減少學習曲線。ex:已知用火(00~150萬年前)->跨世代累積知識:從保存火種到100種不同的生火方法(50萬年前)->複雜度上升(燒陶,燒磚)->文明誕生後(煉鋼)
個人意見:人和動物最大的不同,就是認知革命後,抽象概念的發展及語言的使用。
--有空再說的--
語言的侷限性:道可道,非常道。無法表達人類能感知的所有內容,語言本身會影響和限制思考能力。
由嬰幼兒的發展看人類的演化:
這是一般人類的發展過程,異常快或慢就不算了。出生:全身癱痪->7坐8爬,1歲站立,1.5~3歲穩定直立行走到跑步, 語言發展從1.5歲開始,但可以表達自己想法要6~7歲,精細動作發展要4、5歲以後(拿筷子,彈鋼琴),筆要拿穩也要6歲以後,抽像思考能力發展隨時間增加,但6、7歲才有能力學習國民教育的內容,所以差不多7歲上小學,是受制於人發展的能力,而且有1~2年的個體差異。幼兒到兒童的發展,其實就是把人的演化再跑一次,所以人類的幼兒真的就只是破壞性很強的動物而已。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會員
35內容數
以簡潔的文字紀綠學佛的心得 「能不能用一句話,說明佛教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一位不信宗教的客座教授這樣問,看著面面相覷的我們,他緩緩的說:「Why people suffering?」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清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認知的本體 雖然上一段我們把「空」代換成「螢幕和水」是錯誤的,但是把「第六識」(意識)代換成「螢幕和水」可就正確無誤了。我們所觀察到、感受到、思考到的一切事物,就是影像和波浪,而「第六識」就是螢幕和水。 在唯識學中,人的認知能力有分很多層級,而真正的認知本體,其實是第八識的見分(或見精,第八識的能力
「空」 佛法在論述空,可以有幾個方法,先從文字上來看。我們常聽到的「緣起性空」「自性空」「空無自性」「空相」....等等的,都可以先粗略的理解成「有條件存在」。 也就是龍樹菩薩說的「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 亦是中道義」。前二句其實是在講「空是所有由因緣而產生的事物或現象」,就只是「有條件
這是我之前在 李佳達老師的某次「李佳達大歷史」課程中,客串一堂課的主題,原先只有講綱,現在把內容寫下來,可以當成參考資料,如果有人想討論類似的主題,請拿去用。 課程目的: 希望大家用自己的身體來感受演化在自己身上產生的結果。重點在感受,覺察自己。知識面內容是其次。 ******(***中間的內容,是
不懂才是正常的 「空」這個字堪稱是佛法最難理解的名詞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是佛法特有的觀點,其它文化,包含印度本身,都沒有直接等價於佛法上「空」的哲學概念(當然會有部分類似的觀點),這導至在討論「空」的概念時,會一直在文字上繞得暈頭轉向,最後就會證得雙眼看天,腦袋放空的境界。 第二個原因,從大家耳熟
他怎麼修的? 只有下硬功夫,好好的照著佛法的修行方法,慢慢的提升程度,漸漸的就能看懂佛法的內容了,除此之外別無它法,總不能想著要跑馬拉松但是連家門都不出去吧。 所以對我來說,這本書真正看的不是拉瑪那尊者說的話,而是他的行為。他怎麼修行的?這個問題可就具體多了。 首先是可以看到印度文化對修行人的支持和
文字的問題(1) 用三毒裡的痴當例子,它有很多的定義和描述,我們來看幾個:「迷闇之心名為痴。心性闇鈍,迷於事理之法者。或對事理顛倒,因果迷亂。亦名無明」。「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無明。無明有兩層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錯誤的知。」 英文的痴,用的是delusion,中文翻成妄想(佛法
認知的本體 雖然上一段我們把「空」代換成「螢幕和水」是錯誤的,但是把「第六識」(意識)代換成「螢幕和水」可就正確無誤了。我們所觀察到、感受到、思考到的一切事物,就是影像和波浪,而「第六識」就是螢幕和水。 在唯識學中,人的認知能力有分很多層級,而真正的認知本體,其實是第八識的見分(或見精,第八識的能力
「空」 佛法在論述空,可以有幾個方法,先從文字上來看。我們常聽到的「緣起性空」「自性空」「空無自性」「空相」....等等的,都可以先粗略的理解成「有條件存在」。 也就是龍樹菩薩說的「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亦名為假名 亦是中道義」。前二句其實是在講「空是所有由因緣而產生的事物或現象」,就只是「有條件
這是我之前在 李佳達老師的某次「李佳達大歷史」課程中,客串一堂課的主題,原先只有講綱,現在把內容寫下來,可以當成參考資料,如果有人想討論類似的主題,請拿去用。 課程目的: 希望大家用自己的身體來感受演化在自己身上產生的結果。重點在感受,覺察自己。知識面內容是其次。 ******(***中間的內容,是
不懂才是正常的 「空」這個字堪稱是佛法最難理解的名詞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是佛法特有的觀點,其它文化,包含印度本身,都沒有直接等價於佛法上「空」的哲學概念(當然會有部分類似的觀點),這導至在討論「空」的概念時,會一直在文字上繞得暈頭轉向,最後就會證得雙眼看天,腦袋放空的境界。 第二個原因,從大家耳熟
他怎麼修的? 只有下硬功夫,好好的照著佛法的修行方法,慢慢的提升程度,漸漸的就能看懂佛法的內容了,除此之外別無它法,總不能想著要跑馬拉松但是連家門都不出去吧。 所以對我來說,這本書真正看的不是拉瑪那尊者說的話,而是他的行為。他怎麼修行的?這個問題可就具體多了。 首先是可以看到印度文化對修行人的支持和
文字的問題(1) 用三毒裡的痴當例子,它有很多的定義和描述,我們來看幾個:「迷闇之心名為痴。心性闇鈍,迷於事理之法者。或對事理顛倒,因果迷亂。亦名無明」。「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簡單地說就是無明。無明有兩層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錯誤的知。」 英文的痴,用的是delusion,中文翻成妄想(佛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思想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的深邃和擴展,類似於地球上的演化,一直到宇宙中,思想的力量無所不在。文章探索了思想的力量和深度,表達了在不同時代,不同星系中,思想者對於世界的影響和激發。
Thumbnail
身體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種感覺,平常就像空氣一般自然,很容易覺得習以為常,甚至變得麻木,通常只有在生病、受傷的時候,才會發現他們的重要性。 在五種感官中,如果必須要失去其中一種感覺,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大腦演化的因素複雜,慕尼黑大學生物學家珊卓拉·赫爾德斯塔布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飲食的改變。人類約在200多萬年前首次發明石器用於打獵,開始食用肉類,而肉類比漿果或草含有更多熱量。約在80萬年前,人類發明火,比起生食,胃更能夠分解熟食的營養成分;食用熟食獲得足夠的熱量,也因此演化出更大的腦部。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人類並沒有比其他動物、機器人,甚至家裡的吸塵器好到哪裡去。我們並沒有所謂的靈魂或是自由意志,甚至連「感覺」可能都只是順便出現的污染。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思想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思想的深邃和擴展,類似於地球上的演化,一直到宇宙中,思想的力量無所不在。文章探索了思想的力量和深度,表達了在不同時代,不同星系中,思想者對於世界的影響和激發。
Thumbnail
身體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種感覺,平常就像空氣一般自然,很容易覺得習以為常,甚至變得麻木,通常只有在生病、受傷的時候,才會發現他們的重要性。 在五種感官中,如果必須要失去其中一種感覺,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Thumbnail
為普及生活水準的工業化,因讓價值超越價錢讓人感覺到時代進步,但面對著人之間的協作,所帶來的標籤化時,不免感到三維降階到二維的扁平化,但只要自由的呼吸仍在,各種標籤就會因為蓬勃向上的生機而終究無法完全涵蓋,自由、平等、博愛是人類的原力之所在,沈淪於工業化後也能包容並將其昇華,我們始終是可以更高維的生物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大腦演化的因素複雜,慕尼黑大學生物學家珊卓拉·赫爾德斯塔布認為,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飲食的改變。人類約在200多萬年前首次發明石器用於打獵,開始食用肉類,而肉類比漿果或草含有更多熱量。約在80萬年前,人類發明火,比起生食,胃更能夠分解熟食的營養成分;食用熟食獲得足夠的熱量,也因此演化出更大的腦部。
  社會中最常談論生存競爭的那一群人,他們的「內捲式」爭鬥反而是對於生存競爭特別沒有幫助的行為。他們只是在人類這一物種、甚至是與他們有相近思想的文化種群中爭奪資源,透過擠壓了具相同生活模式者的生存空間,他們成功地表達了自己的這些行為與思路對生存的不利。
Thumbnail
人類並沒有比其他動物、機器人,甚至家裡的吸塵器好到哪裡去。我們並沒有所謂的靈魂或是自由意志,甚至連「感覺」可能都只是順便出現的污染。
Thumbnail
擁有心智是人類最特別的地方。透過心智,每個人都能感知與思考這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然後透過認知的過程,去習得一種想法。這個想法,有時決定了我們一天短暫的心情;有時,則長久改變了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世界就是你想的那樣」,你怎麼想,世界就會變成那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