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打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打架」說穿了就是一種原始本能,在群居動物中社會地位的建立,就是透過武力來決定的。孩子有時會因為氣不過就會動手了,有時因為要保護自己就動手了、有時因為朋友間瞎起鬨就會動手了,所以打架不見得都是壞孩子,要看當下所發生的狀況而定,年紀越小的孩子越容易用肢體的動作來解決問題,事發當下不管是主動方還是被動方,家長都必須做好引導的動作教導孩子,不可以用動手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教會孩子必須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未來孩子才不會成會霸凌者或是被霸凌者的角色。
avatar-img
2會員
9內容數
現今的社會環境的確是比以前嚴峻許多,校園霸凌事件發生的比例越來越高,年齡層也越來越低,希望藉由筆者的觀點與經驗來告訴家長們一件事情,就是「打架不一定是壞孩子,請教你的孩子會打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靖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序          記得孩提時期跟人家打架哭著回家,一進家門家母並沒有馬上關心我的傷勢,而是生氣的跟我說:「有本事打架打輸了就不准哭回來,你現在再去給我打,打贏了才准回家。」在鄰居的想法中怎麼會有這樣教孩子的,家母跟鄰居說:「以後的社會環境會比現在更嚴峻,我這是訓練孩子要有勇氣去面對未來所發生在
自序          記得孩提時期跟人家打架哭著回家,一進家門家母並沒有馬上關心我的傷勢,而是生氣的跟我說:「有本事打架打輸了就不准哭回來,你現在再去給我打,打贏了才准回家。」在鄰居的想法中怎麼會有這樣教孩子的,家母跟鄰居說:「以後的社會環境會比現在更嚴峻,我這是訓練孩子要有勇氣去面對未來所發生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孩子用推人、咬人或打架來解決問題時,他們往往被貼上「小霸王」的標籤。然而,這些攻擊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情緒、需求或能力發展的問題,而非單純的壞脾氣。面對這樣的行為,幼兒園老師和家長需要攜手合作,在不同場域提供一致的引導與支持,幫助孩子學會用更健康的方式與他人互動。
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就必然脫離不了權力爭奪。 從小開始,父母說你不聽話就揍你,是一種暴力的權,為什麼你只能被動的挨打?因為你們之間資源的不對等,體能上及生活資源上的不對等。 出社會之後,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 再來就是朋友之間,伴侶之間等等,大大小小的權力爭奪。 我覺得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跳
Thumbnail
我只要一提倡不要打小孩,就會出現「讓小孩過得無憂無慮太安逸,以後沒有抗壓能力,面對不了現實」這類型的評論。但是變得殘忍的人,往往是那些小時候沒有被無條件包容過,所以長大不會愛的人,是不懂愛的人,推進了世界的殘酷。
Thumbnail
嬰兒期的失控 孩子失控時,都會歸罪於外部世界   筆者曾看過一部短影片,一隻叫做Buck的小小狗打了兩次嗝,之後牠開始吠叫,而且叫的時候似乎感覺外面世界有敵人,牠是在對那個敵人吠叫的。依照精神分析理論來看,在小動物、嬰幼兒,包括部分還停留在嬰兒期心理發展水準的成年人身上,可以看到以下現象...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Thumbnail
對兒童而言,有良性競爭,或有機會和同伴一起玩耍、感受自己為團隊的一份子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性格,如毅力、團隊合作精神、運動家精神和生理成熟度等,讓兒童在體育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良性的競賽不但能幫助兒童的全面發展,也有益於培養兒童與社會的關係。比賽讓兒童有機會可以應用在練習中學到的技能和戰術
Thumbnail
「手足競爭」是一個兒時經常發生的現象,但在成年後仍會出現。本文探討成年手足之間競爭的成因,並提供建議方法,協助讀者放下競爭,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打架就是錯的,做人就是要避免紛爭。但這麼多是世代下來,吵架、打架依舊照常發生,如果你身邊最重要的人,跟人打架了,你怎麼辦? 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純粹的客觀,你理性,我客觀,世界就和平。不只人跟人會爭奪,動物之間也是,也許地球生物滅絕了,只剩下機器人就可以創造出這樣的和平世界。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孩子用推人、咬人或打架來解決問題時,他們往往被貼上「小霸王」的標籤。然而,這些攻擊行為背後往往隱藏著情緒、需求或能力發展的問題,而非單純的壞脾氣。面對這樣的行為,幼兒園老師和家長需要攜手合作,在不同場域提供一致的引導與支持,幫助孩子學會用更健康的方式與他人互動。
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就必然脫離不了權力爭奪。 從小開始,父母說你不聽話就揍你,是一種暴力的權,為什麼你只能被動的挨打?因為你們之間資源的不對等,體能上及生活資源上的不對等。 出社會之後,就是雇主與員工之間。 再來就是朋友之間,伴侶之間等等,大大小小的權力爭奪。 我覺得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跳
Thumbnail
我只要一提倡不要打小孩,就會出現「讓小孩過得無憂無慮太安逸,以後沒有抗壓能力,面對不了現實」這類型的評論。但是變得殘忍的人,往往是那些小時候沒有被無條件包容過,所以長大不會愛的人,是不懂愛的人,推進了世界的殘酷。
Thumbnail
嬰兒期的失控 孩子失控時,都會歸罪於外部世界   筆者曾看過一部短影片,一隻叫做Buck的小小狗打了兩次嗝,之後牠開始吠叫,而且叫的時候似乎感覺外面世界有敵人,牠是在對那個敵人吠叫的。依照精神分析理論來看,在小動物、嬰幼兒,包括部分還停留在嬰兒期心理發展水準的成年人身上,可以看到以下現象...
Thumbnail
兩歲的小小孩,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無法拿捏身體的協調性,社會化也較不足,與外界的互動還不夠,尚處於「自我中心」發展階段。文章提供了父母應對小孩打人行為的方式,建議利用模擬遊戲與情緒卡等方式來理解小孩的想法和情緒,並引導小孩找出打人行為背後的真正意涵,以及替代行為的方式。
Thumbnail
這本書重點內容包括父母教育方法、重要觀念以及如何影響孩子大腦發展。本書認為打屁股不能改善孩子行為,並提供更好管教方式,推薦父母、師長或教育學者閱讀。
Thumbnail
對兒童而言,有良性競爭,或有機會和同伴一起玩耍、感受自己為團隊的一份子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性格,如毅力、團隊合作精神、運動家精神和生理成熟度等,讓兒童在體育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良性的競賽不但能幫助兒童的全面發展,也有益於培養兒童與社會的關係。比賽讓兒童有機會可以應用在練習中學到的技能和戰術
Thumbnail
「手足競爭」是一個兒時經常發生的現象,但在成年後仍會出現。本文探討成年手足之間競爭的成因,並提供建議方法,協助讀者放下競爭,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打架就是錯的,做人就是要避免紛爭。但這麼多是世代下來,吵架、打架依舊照常發生,如果你身邊最重要的人,跟人打架了,你怎麼辦? 我們都希望自己可以純粹的客觀,你理性,我客觀,世界就和平。不只人跟人會爭奪,動物之間也是,也許地球生物滅絕了,只剩下機器人就可以創造出這樣的和平世界。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