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幸福的科學|Ep.2 如果我有___,我會比較快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課程教授:Laurie Santos
|課程重點:得到想要,真的會比較快樂嗎?
|課程來源:Coursera The Science of well-being

問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事物會讓我們快樂?

If only I had _____ , I would be so happy.
你可以填上你想要填入的單字,接下來會探討,空白處是否能增加人們的快樂。

這點多數人第一個念頭會想到“金錢”,耶魯大學的學生可能會想到“成績”或是“工作”,購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的“愛情”,我們大腦給的第一個答案,會是快樂的來源嗎?

第一個假設,收入高會不會讓我們感到快樂呢?
答案是階段性的,金錢會帶給你快樂,但到了一個水準後,高薪並非能讓你更快樂。

當薪水到了一個美國人認為的平均水準後年薪 USD$75,000,大家的快樂指數就不太會再有顯著的成長。

也可以說,當我們的生活水平到了一個程度,一開始的收入提高會讓我們的快樂指數指數性的成長,這是因為“滿足基本需求”是重要的。
換算在台灣大約是年收入70-80萬左右(中位數以上)。

也就是說,一開始你會在金錢中得到指數性成長的快樂,到了薪水已經到了一個中高水平(課程是說調查平均34歲就是最高臨界點了),你的開心感就會趨於平淡,但隨著欲望(生活評分不斷升高)上升或是跟身邊的人比較,你要得更多卻無法得到指數型成長的結果。

第二個假設,擁有更多喜歡的東西,會讓我們感到快樂嗎?

教授用一張圖片來做對比「40年代的家庭」、「現代的家庭」,現代的家庭理應擁有的物質更多、更便宜、更好取得,但是在平均快樂指數是沒有提高的。

還有一個調查是針對唯物主義者。這群人渴望得到物質→因此不斷努力賺錢→最終得到了自己要的東西。

他們理應有達到目的,應該會很快樂!

但事實並沒有,在預期以為自己會很快樂的狀態,對比得到物質後的自己,這群人並沒有更快樂。反而,如果這個過程不斷重複,他們的快樂指數還下降了。

調查來源:1976-2003調查唯物主義與非唯物主義的人,渴望物質的人比非唯物主義擁有更低的生活滿意度。


Does awesome stuff really make us happier?
No. Seeking it makes us less happier.


最後一個假設,我覺得最有趣的調查,找到“真愛”會讓我們更快樂嗎?
本調查以結婚前後的樣本,每年詢問他們婚姻的快樂指數。
調查發現,在蜜月期到婚後兩年內是快樂指數最高的一段時間,兩年後快樂指數就恢復到婚前單身的期間。

謎音:快樂還是要靠自己,連找到真愛都不行保證你永遠快樂的啊。

教授另提出有位學者提出了並且調查,快樂的內在與外在影響。

問題:

  1. 會不會快樂可能是天生的?基因決定一切?
  2. 生活環境決定一切? 失明的人、截肢的人、失業的人,怎麼可能快樂得起來呢?

調查發現了,推測 50%的快樂可能是來自基因,但並不全然由基因決定,10%來自不可控的外在環境(貧窮、重大意外、失業等),40%是來自我們自己的決定。

“We can work hard to be happier. The problem is that we seem to be working toward the wrong things.”

大部分的人都很相信大腦給你的直覺答案,但大腦對於幸福感的直覺是錯誤的,大腦就是會給予我們很多生存直覺,所以我們常常會有“我以為”,但最後卻事與願違。

raw-image

有關大腦可能會給我們錯誤的資訊,即便事實已經確定他是不正確,但大腦無法協助你導正。

如下舉例:

哪一條紅線比較長?

raw-image

其實兩條紅線一樣長。但你被別的參考誤判了!

We have just wrong !

補充資料:Perfect Grades
Levine et al. (2012). Accuracy and artifact: Reexamining the intensity bias in affective forecast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3(4), 584-605.
This paper tells us people overestimate how they will feel about certain grades - but the paper also suggests that inaccurately predicting future emotion may be a flaw in the research procedure in which people predict one thing but are later asked to report another

課程來源:coursera
論文與調查料:請參考課程文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是凱莉的沙龍
61會員
81內容數
出社會後,跟書越來越有交集,熱愛埋沒在書海裡,跟書越靠近越覺得心很平靜,似乎稍微跟世界接軌,從外往內,希望能寫更多心得分享給大家。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一位有名的心理學家菲利普.梅林(Philipp Mayring)說過 「滿足就是自我認知的結果」 既然這是一個主張自我成長的頻道,或許我們該來談談,幸福和滿足有什麼不同之處了。
Thumbnail
哈嘍,大家好,我今天想講講關於「快樂」,這個奢侈品的問題。沒錯,「快樂」在如今,幾乎已經成了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追求到很多東西,但在「快樂」上,似乎是經常不成正比,甚至是越是拼命追求,越容易覺得沮喪和不快樂,那這是爲什麽呢? 我們到底又該如何做,才能真正快樂呢?快樂真的有那麽那麽
Thumbnail
哈嘍,大家好,我今天想講講關於「快樂」,這個奢侈品的問題。沒錯,「快樂」在如今,幾乎已經成了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去追求到很多東西,但在「快樂」上,似乎是經常不成正比,甚至是越是拼命追求,越容易覺得沮喪和不快樂,那這是爲什麽呢? 我們到底又該如何做,才能真正快樂呢?快樂真的有那麽那麽
Thumbnail
你快樂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哈佛大學教授帶你解析!
Thumbnail
你快樂嗎?如果不是,為什麼?哈佛大學教授帶你解析!
Thumbnail
撰文:施宜蓁 一位和大多數同學沒有太大差別的高中生,過著學校和家裡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結束了無新意又令人疲憊的一天後,他抒發這些壓力的方式就是坐在電腦桌前打電動,彷彿精神時光屋,幾乎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等回過神來才驚覺原來已經接近凌晨了。
Thumbnail
撰文:施宜蓁 一位和大多數同學沒有太大差別的高中生,過著學校和家裡兩點一線的枯燥生活,結束了無新意又令人疲憊的一天後,他抒發這些壓力的方式就是坐在電腦桌前打電動,彷彿精神時光屋,幾乎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等回過神來才驚覺原來已經接近凌晨了。
Thumbnail
現代人追求的快樂  你覺得什麼是快樂?   在我們受的教育跟環境中,彷彿人都要追逐著那遙不可及的現實,那個現實告訴我們:人,活著一定要有錢,有足夠的錢才能買房、才能跟伴侶結婚,才能用有好的物質生活,當你擁有這些後,就能擁有想要追求的幸福和快樂。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快樂成為常態 再變成習慣  完成
Thumbnail
現代人追求的快樂  你覺得什麼是快樂?   在我們受的教育跟環境中,彷彿人都要追逐著那遙不可及的現實,那個現實告訴我們:人,活著一定要有錢,有足夠的錢才能買房、才能跟伴侶結婚,才能用有好的物質生活,當你擁有這些後,就能擁有想要追求的幸福和快樂。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當快樂成為常態 再變成習慣  完成
Thumbnail
What makes us truly happy? 身為讀者的你/妳是否思考過快樂相關的議題,為什麼越長大越不快樂呢?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簡單的快樂成為了奢侈的享受? 相信聰明的讀者可以看出,筆者把快樂分成三個階段。 選擇的快樂: 2. 簡單的快樂: 另外,何謂快樂的定義?
Thumbnail
What makes us truly happy? 身為讀者的你/妳是否思考過快樂相關的議題,為什麼越長大越不快樂呢? 我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注意到簡單的快樂成為了奢侈的享受? 相信聰明的讀者可以看出,筆者把快樂分成三個階段。 選擇的快樂: 2. 簡單的快樂: 另外,何謂快樂的定義?
Thumbnail
1月14日,第十四篇,幸福與金錢。 前幾天談了慾望與悲劇,今天聊聊滿足慾望的手段:金錢。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同意「金錢買不到快樂」(或至少相信這句話,再加上「沒錢一定不快樂」。)
Thumbnail
1月14日,第十四篇,幸福與金錢。 前幾天談了慾望與悲劇,今天聊聊滿足慾望的手段:金錢。我想大部分的人都同意「金錢買不到快樂」(或至少相信這句話,再加上「沒錢一定不快樂」。)
Thumbnail
心理學界的普遍共識,相較外在,內在動機在人類行為上更容易促發堅持效應,因此,促發快樂上精神層次滿足相較物質滿足確實更有影響力。不過,回到現實層面,若沒有達到必要的生活基準條件,結合心理需求金字塔來看,即使內在精神層次的影響力再大,未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人就無法專心享用快樂,只能被生存的焦慮給淹沒。
Thumbnail
心理學界的普遍共識,相較外在,內在動機在人類行為上更容易促發堅持效應,因此,促發快樂上精神層次滿足相較物質滿足確實更有影響力。不過,回到現實層面,若沒有達到必要的生活基準條件,結合心理需求金字塔來看,即使內在精神層次的影響力再大,未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人就無法專心享用快樂,只能被生存的焦慮給淹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