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父母總是喜歡替孩子決定所有事情?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上週,我在我的社團中貼了一個文章連結,內容是關於在美國的華裔孩子長大後對自己一路中文教育的反思。 一位教師網友有感而發的說:
不懂為甚麼華人父母總是喜歡替孩子甚至是孫子決定所有事情??
我按捺不住滿腹的心情,我想替這些家長們平反,也想為自己辯解...
我女兒從我肚子裡出來的那一天,都仿佛是昨天一樣,我一邊回覆,一邊思考著自己是怎麼看待“替孩子”做決定這件事。原來我們遠比我們覺得的更早開始替孩子做決定。
從懷孕開始,其實爸媽就開始替孩子決定很多事情了:衣服的材質、生產的醫院、月子怎麼做、頭型怎麼睡?胎教要放什麼音樂?每天要吃什麼維生素補足胎兒神經發展需要的營養?藻油和魚的DHA有什麼差別?然後孩子出來了,家裡怎麼擺設?是分開房間還是一起?哭鬧時爸媽怎麼一致的對應?怎麼等待孩子會翻身、會吃第一口米湯?東西是自己煮、是買現成?
多如山的問題,沒有一個有標準答案,爸媽只能自己學習,摸索。
然後孩子開始會走了,社交語言等等的發展怎麼辦呢?送學校嗎?做好承擔孩子開始生病的心裡壓力了嗎? 孩子開心嗎?不開心的話,我可以做什麼改變,讓孩子在一個適合他的環境成長呢? 再來,保育園、幼稚園、私立、公立等等,孩子的身份認同,爸媽自己的生涯規劃,這全部都很傷神。
每一個決定都基於我們對孩子的認識,甚至是對自己的認識,父母對家庭的共識。
未來,有更多更多的考驗,在父母還是法定監護人的時候,責無旁貸的,不想也得去學習怎麼陪著小孩成長。 他長大以後,面對的是現在的我們所不了解的社會,聽聽自己跟孩子的聲音,學習慢慢的放下,等到跟孩子揮手祝福他的那一刻吧。
所以,在可以堅持的時候,在基於良好親子關係的時候,多陪孩子多鼓勵孩子,要他知道放棄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讓他具備基本的判斷能力,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
父母嘛,不就是用心陪著走一段路而已嘛。
網友所說的“華人父母”,其實我也不太清楚看到的樣本是誰。謝謝他提醒我們,告訴我們其實還有這樣對華人父母的刻板印象。我相信孩子,我們也會努力不單方面的去“替”孩子決定事情,而是學習“陪伴”孩子,“一起”做決定。
    avatar-img
    2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sa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到底在海外的華裔兒童學中文遇到的第一關是什麼?沒有教材?沒有環境?沒有中文的同齡朋友?我覺得都不是,第一關其實是...
    到底在海外的華裔兒童學中文遇到的第一關是什麼?沒有教材?沒有環境?沒有中文的同齡朋友?我覺得都不是,第一關其實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不時總有同輩問我,對於生育小孩有何心得或建議?我常說,我不會給任何建議,重點是,你要想清楚做出每一個決定後所承擔的權利義務,並為此負責。這樣的心態,無論套用在任何問題上,應該都不太會出錯。 只不過,近來我逐漸感覺到,生育小孩的權利義務,其實沒那麼簡單就能想清楚。 生理保健、安全維護這類基本照顧事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當媽的,都會說說孩子經。 做媽的,總有做媽的視角,做媽的顧慮。 那孩子呢? 路上,你會發現...很多年輕人,極度做自己,表現自己,從外觀看來,就很明白。 比如說,超另類的髮色,無法解釋的指甲色,半身,或滿身的美麗圖騰,這些....媽媽們都是怎麼看的呢? 與其說孩子標新立異,不如說...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學齡前兒童擁有腹肌是合理的事嗎?是健康的身心狀態嗎?即便到了現在這個世代,還是會出現揠苗助長的家長,並且認為孩子是有意願也覺得想要這麼作。但是孩子的價值觀是來自於家長的態度,因此說是孩子的想法,更該說是家長的個人期待。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不時總有同輩問我,對於生育小孩有何心得或建議?我常說,我不會給任何建議,重點是,你要想清楚做出每一個決定後所承擔的權利義務,並為此負責。這樣的心態,無論套用在任何問題上,應該都不太會出錯。 只不過,近來我逐漸感覺到,生育小孩的權利義務,其實沒那麼簡單就能想清楚。 生理保健、安全維護這類基本照顧事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當媽的,都會說說孩子經。 做媽的,總有做媽的視角,做媽的顧慮。 那孩子呢? 路上,你會發現...很多年輕人,極度做自己,表現自己,從外觀看來,就很明白。 比如說,超另類的髮色,無法解釋的指甲色,半身,或滿身的美麗圖騰,這些....媽媽們都是怎麼看的呢? 與其說孩子標新立異,不如說...
    等你當家長你就知道了。 這句話,希望在此能提供些新的觀點與思考 關於為什麼我們這一輩人不再像以前一樣將生兒育女當作義務 關於為什麼為什麼會不斷重複父母的養育模式 因為「養育」不是對應他人(孩童)所產生的行為 而是基於我們個體的人性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參加高中生學校家代會,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小孩都願意盡心付出,但對小孩是否真的有益?家長組織陪唸團隊並提供點心,但這樣的照顧可能反而影響孩子的獨立性訓練。教育上,最重要的是品德,而學業則可能受到遺傳影響。大家對於小孩教養有什麼想法呢?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學齡前兒童擁有腹肌是合理的事嗎?是健康的身心狀態嗎?即便到了現在這個世代,還是會出現揠苗助長的家長,並且認為孩子是有意願也覺得想要這麼作。但是孩子的價值觀是來自於家長的態度,因此說是孩子的想法,更該說是家長的個人期待。
    Thumbnail
    「別因為自己選擇做對的事而內疚。」 – 《白日之下》這一句,是我對下一代的期望。但願這期望沒有耽誤她的人生路。 「你知道為甚麼Asian parents都多要子女讀專業學科畢業後當專業人士嗎?」女兒說因想子女生活安定能賺錢養活自己。「同意,不過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