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1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華人父母總是喜歡替孩子決定所有事情?

    上週,我在我的社團中貼了一個文章連結,內容是關於在美國的華裔孩子長大後對自己一路中文教育的反思。 一位教師網友有感而發的說:
    不懂為甚麼華人父母總是喜歡替孩子甚至是孫子決定所有事情??
    我按捺不住滿腹的心情,我想替這些家長們平反,也想為自己辯解...
    我女兒從我肚子裡出來的那一天,都仿佛是昨天一樣,我一邊回覆,一邊思考著自己是怎麼看待“替孩子”做決定這件事。原來我們遠比我們覺得的更早開始替孩子做決定。
    從懷孕開始,其實爸媽就開始替孩子決定很多事情了:衣服的材質、生產的醫院、月子怎麼做、頭型怎麼睡?胎教要放什麼音樂?每天要吃什麼維生素補足胎兒神經發展需要的營養?藻油和魚的DHA有什麼差別?然後孩子出來了,家裡怎麼擺設?是分開房間還是一起?哭鬧時爸媽怎麼一致的對應?怎麼等待孩子會翻身、會吃第一口米湯?東西是自己煮、是買現成?
    多如山的問題,沒有一個有標準答案,爸媽只能自己學習,摸索。
    然後孩子開始會走了,社交語言等等的發展怎麼辦呢?送學校嗎?做好承擔孩子開始生病的心裡壓力了嗎? 孩子開心嗎?不開心的話,我可以做什麼改變,讓孩子在一個適合他的環境成長呢? 再來,保育園、幼稚園、私立、公立等等,孩子的身份認同,爸媽自己的生涯規劃,這全部都很傷神。
    每一個決定都基於我們對孩子的認識,甚至是對自己的認識,父母對家庭的共識。
    未來,有更多更多的考驗,在父母還是法定監護人的時候,責無旁貸的,不想也得去學習怎麼陪著小孩成長。 他長大以後,面對的是現在的我們所不了解的社會,聽聽自己跟孩子的聲音,學習慢慢的放下,等到跟孩子揮手祝福他的那一刻吧。
    所以,在可以堅持的時候,在基於良好親子關係的時候,多陪孩子多鼓勵孩子,要他知道放棄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讓他具備基本的判斷能力,去尋找屬於自己的人生。
    父母嘛,不就是用心陪著走一段路而已嘛。
    網友所說的“華人父母”,其實我也不太清楚看到的樣本是誰。謝謝他提醒我們,告訴我們其實還有這樣對華人父母的刻板印象。我相信孩子,我們也會努力不單方面的去“替”孩子決定事情,而是學習“陪伴”孩子,“一起”做決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