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藝術在於本質上的“溫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圖片來源:unsplash/版權所有,嚴禁轉載
歐內斯特·海明威:「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六十年來學會閉嘴」。孩兒從小被教育著,有想法有任何事要表達自己,但往往急於一吐為快,卻不怎麼顧慮對方的感受,而當話越說越多,越說越錯,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矛盾也相對越來越多。
沒有人天生就會說話技巧,會說話的人都是不斷的觀察與學習,方能掌握適當的溝通技巧,關鍵在於「換位思考」,唯有「同理心」前進,說出來的話才能貼緊打動人心,即使是批判思維,也能讓他人心服口服,就算嘴再笨,也能閒聊的很溫暖,使得廢話有力量,一開口就把話說入對方心坎裡!
「懂與不懂,不多說。心亂心靜,慢慢說。若真沒話,就別說。」暖心的說話,既是能真心體諒、誠懇道歉、幽默自嘲等等的「高情商」展現。
有時候說對的話,並非有邏輯性,不要急著否定對方,而是尊重對方意見表示理解後再提出自己想法進行討論,進而能夠讓對方更願意聽你說的任何話語。
在社會中,任何情境下,會遇到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無法去要求他人的成長與改變,但能調整自己的一切,端看想讓自己提升於哪層次,然而要如何恰當地表達呢?可以運用四個過程:
  1. 描述觀察到的情況。在表達中不要帶有主觀的詞語,會引起對方的心理反感,例如:“經常”、“一再”、“說多少次了”。
  2. 表達對此事的感受。避免把情緒的根源歸咎到他人身上,要清楚明白自己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自己的一切感受實質上源於自己的需求不被滿足,例如:你造成我很大的困擾,暗含著對對方的指責,調整為我有點苦惱。
  3. 表明自身的需要。清楚地向對方表明自己需要什麼,例如:告訴對方,我需要休息,或者我需要冷靜情緒。
  4. 向對方提出自身的請求。要具體,但不要命令的語氣,將會引起對方的逆反心理。
與他人溝通在於“傾聽”的重要性
學會「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Line貼圖->Eva 插畫家以手繪的方式,設計插畫風格的Q版角色
Instagram–>Eva 動物插畫家 IG,不定期分享各種動物插畫作品
動物插畫家粉絲專頁–>喜愛動物的朋友們,歡迎到紛絲專頁欣賞 Eva 動物插畫家多元化的創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會員
23內容數
一位喜歡繪畫生活的女性,因幼時對繪畫藝術美學設計產生興趣,而從職校護理走向長期照護管理系畢業後,勇闖跨領域職涯生活,開啟多類型數位設計領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o Yo Eva 的其他內容
曾一起做專案的工程師前同事離開公司,在尋找新工作,與我聊聊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心靈上的不適,其實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不了解到底“工作”這件事有什麼樣意義存在著,而迷惘著~
能力是在職場環境中不斷歷練出來的,一位在職場中工作的人,是否懂得把不合理的要求當磨練呢?
在網路世代上的資訊是分散多元的,人人平等,可以自由發言,讓許多孩子能多元化的吸取數位時代的資訊,然而被不同角落的訊息分散了專注力......
很多人總會喊著「做自己」的口號,但你真的知道「做自己」真正的涵義嗎?以及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嗎?一起進來認識如何「做自己」~
改變思維、心態模式不是獲得一勞永逸的結果,而是享受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斷提醒自己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遇到問題和機會時,主動選擇繼續成長......
人生其實很短暫的,不能太過於浪費每一天,但也不需急急追著時間過人生,常常會聽到一句話「有夢最美」,但有夢想也不該只是無止盡的計畫......
曾一起做專案的工程師前同事離開公司,在尋找新工作,與我聊聊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心靈上的不適,其實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不了解到底“工作”這件事有什麼樣意義存在著,而迷惘著~
能力是在職場環境中不斷歷練出來的,一位在職場中工作的人,是否懂得把不合理的要求當磨練呢?
在網路世代上的資訊是分散多元的,人人平等,可以自由發言,讓許多孩子能多元化的吸取數位時代的資訊,然而被不同角落的訊息分散了專注力......
很多人總會喊著「做自己」的口號,但你真的知道「做自己」真正的涵義嗎?以及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嗎?一起進來認識如何「做自己」~
改變思維、心態模式不是獲得一勞永逸的結果,而是享受動態發展的過程,不斷提醒自己兩種思維模式的不同,遇到問題和機會時,主動選擇繼續成長......
人生其實很短暫的,不能太過於浪費每一天,但也不需急急追著時間過人生,常常會聽到一句話「有夢最美」,但有夢想也不該只是無止盡的計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互相瞭解需求是建構互相關係的基礎,學會換句話好好說能有效化解歧異,溫和溝通的技巧對於人際交流至關重要。
Thumbnail
想要拒絕,又怕得罪對方?但若答應了,自己卻覺得委屈?被不當的對待,卻因害怕與對方發生衝突,而忍氣吞聲?這樣兩難的處境,你也有過嗎? 學會《零內耗溝通術》,讓我們從此不再害怕衝突,也不必忍到內傷。面對難以溝通的人,再也不心累! 《零內耗溝通術》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alking on Egg
Thumbnail
你會說話嗎?你總是說著「自己想說的話」,而非「對方想聽的話」嗎? 但親愛的,「建立成功關係的方法並不是學習如何說話,而是看透對方內心!」更有甚者,「還要在話中提及就連他自己都還沒察覺到的潛力。」 聽起來是不是很高段?這是《一開口就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的55個方法》這本書的核心概念。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Thumbnail
說話受歡迎絕對不是天生的,很多時候是需要後天訓練而來,然後也發現這樣的技巧在工作跟社交上都很有幫助。這邊就提一下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個很內向很內向的人的話,要怎麼樣增加說話的有趣程度,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溝通是雙向的 溝通的意思是互相了解對方想法/交換想法,溝通可分為兩部份,要完成這兩部份,有來有往,才是有效的溝通。 聆聽別人 表達自己 當我們有情緒的時候,在溝通過程中會衝口而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這樣不但無法解決事情,還令事情更糟。如何做到讓另一半冷靜地聆聽你的需求,而你又能夠表達自己?吵
Thumbnail
互相瞭解需求是建構互相關係的基礎,學會換句話好好說能有效化解歧異,溫和溝通的技巧對於人際交流至關重要。
Thumbnail
想要拒絕,又怕得罪對方?但若答應了,自己卻覺得委屈?被不當的對待,卻因害怕與對方發生衝突,而忍氣吞聲?這樣兩難的處境,你也有過嗎? 學會《零內耗溝通術》,讓我們從此不再害怕衝突,也不必忍到內傷。面對難以溝通的人,再也不心累! 《零內耗溝通術》這本書的英文名是「Talking on Egg
Thumbnail
你會說話嗎?你總是說著「自己想說的話」,而非「對方想聽的話」嗎? 但親愛的,「建立成功關係的方法並不是學習如何說話,而是看透對方內心!」更有甚者,「還要在話中提及就連他自己都還沒察覺到的潛力。」 聽起來是不是很高段?這是《一開口就把話說到對方心坎上的55個方法》這本書的核心概念。
Thumbnail
只要能掌握溝通分際,是否「本來就很會說話」倒不見得是重要考量。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Thumbnail
大家都知道溝通技巧很重要,但是要注意,只有外在的技巧改善溝通並不夠。本文分享從《同理心對話》學到的技巧,分成『說話者』及『聽者』,讓你從內心開始改善溝通,並達到更深層次的對話。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Thumbnail
說話受歡迎絕對不是天生的,很多時候是需要後天訓練而來,然後也發現這樣的技巧在工作跟社交上都很有幫助。這邊就提一下如果你跟我一樣,是一個很內向很內向的人的話,要怎麼樣增加說話的有趣程度,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