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7/1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心理控制」系列首章

首先,這篇文章的調性出現在我的粉絲專頁上,大概會讓你們有點跌破眼鏡。 不過不必意外,我本來還有另外一個粉絲專頁叫「彭博NLP影響力心法」內容探討的大概就是心理學在功利主義上的應用。 不過我時間上沒辦法既接個案、教學、發素材、又拍YT影片外、還能經營兩個粉絲專頁。何況,我白天還有一份賣房子的工作呢!所以還是把NLP的各種應用都放到這來吧! --- 心理學要怎麼實現對人腦的控制、影響呢?你可能直覺想到催眠。 但我得說,這完完全全是個誤區。催眠得建立在對方的潛意識完全同意的狀況下才能成功,且潛意識會有自我保護的機制。任何催眠都無法強迫個案做出他不願意的事情。 所以答案不是催眠。 而這個系列,就是針對這樣的命題,一一為各位破解、教學這些技法、以及其相關的心理知識。我們就開始第一步吧! --- 在「影響力」一書中,作者Rober Cialdini開宗明義就說,人們的潛意識就像是電腦的韌體、錄音機的磁帶,是天生被預設的。 而我們只要做出正確的行為,就能夠開啟對方大腦固定的程序。就像是鑰匙插進鎖孔、鎖孔就一定會開的道理。而大腦有著多道鎖孔,我們有著多把鑰匙。 他提到的第一把鑰匙就是:「互惠原則」。 互惠原則實在是白話到不行。簡單來說,我先對你釋出善意、送你點小禮物,你就會在我未來向你請求幫助的時候無法拒絕我。 而「互惠原則」一定得建立在我們主動釋出善意、付出代價嗎?這倒未必喔! 作者以說服高手角度出發探討影響力。這邊他指的高手分別是銷售人員、募款人員、廣告人員。而我們從NLP出發、從大腦結構出發,我第一章節獻給各位的,將會是這「互惠原則」更深一層的後設。 當你掌握了這項後設,其實「互惠原則」的利益交換中的「利」字,就會變得模糊不清。你可能根本不需要付出任何金錢、代價。你唯一要做的就只是動動嘴,就能引對方為你所控。 這個就是我多次在我的頻道、社群、部落格、課程上提及的--- 「#回饋圈」 --- 回饋圈,也就是和當事人建立關係。而這個關係建立的方向,則視你的目標來訂定。 無論是要追求異性、銷售、或是地位的建立與鞏固。從一開始就得決定好回饋圈的走向及形狀。 這個圓有幾個端點呢?端點是大小不一的嗎?在這個回饋圈的設計中,對方有跟你平起平坐嗎?是對等關係嗎? 回饋圈的原型來自於Gregory Bateson的心智生態學。在貝特森的定義中,能夠形成回饋圈的兩個個體,在彼此身上都有想要得到的東西。以小資源換大資源的、需要更強大的控制力來維持這個圓的能量不滅。 而以大資源去換取小資源的,則是在這段關係中的受控端。 明白了回饋圈的道理之後,也許我們可以回頭想想。人與人的關係、人與金錢的關係、人與物品的關係,是不是都遵循著回饋圈的道理? 縱使是一個你看不順眼的人,也是在你剛跟他見到面的那一剎那,就產生了回饋圈了。也許是他身上有著你曾經否定過的特質、或是跟你過往的經驗記憶有關的負面印象相關聯。 --- 現在回過頭來看互惠原則。 互惠原則只是回饋圈展現的一種方式。如果你把人與人的彼此交流都成功地用回饋圈來看待,並且能夠精準地在兩側寫上他們各自在對方身上所求為何,那你就能看到更多樣的回饋圈呈現。 不論是人情壓力、道德綁架、情緒勒索、責任加身的服從等等,通通由回饋圈出發。 甚至我可以斷言的說,沒有回饋圈的建立,任何洗腦、催眠、心理控制都不會成功生效。所以,在確定對方踏入回饋圈之前,我們應該先暫緩所有說服、影響、洗腦控制的行為,直到對方釋出了完整的訊號能被你所控。 至於回饋圈的建立方式,在我的社群貼文、YT影片、部落格文章已經贅述過太多太多,有心的話你們稍微找一下都找得到的。 如果你實在懶得找,那老樣子吧!請你在臉書上找到我這篇貼文,在下面留言區留下:「心理控制師」+「你想要的原因」,我會再次把「回饋圈建立方法」的影片傳給你。 --- 心理控制系列的第一章,就交由回饋圈來打頭陣了。我會看各位的回饋狀況再來決定要不要一步步揭露這樣的秘術心法。在這裡為了後續這個系列的撰寫,我要蒐集一些你們的心得,這些心得如下: 1.你曾經被說服、被影響「轉念」的經驗。舉例來說,你本來堅守立場A,但因為對方說了一些事情,讓你瞬間站隊到立場B去了。請你在下面告訴我妳這樣的經驗。 2.在這樣受影響的過程中,你是否有覺得莫名其妙、或是迷迷糊糊就被改變立場的感覺? 3.事後回想,你絕對對方成功影響你的關鍵是做了什麼?或是說了什麼? 請把你的經驗留在下面,或是你在這過程中有的疑問也可以一併放進你的心得,我會在後續章節拿你的故事來做舉例比喻和解說。 #歡迎大力分享 #跟粉絲們做個問卷調查 #如果你喜歡這個系列,請下面回饋給我 #不喜歡的話,連讚都不要點!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