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轉自知乎@猎头老王

職場時間管理這事兒,其實是老生常談了。但老王最近發現,很多人都走入了誤區。前幾天有人前來諮詢,說自己受了很多文章的影響,覺得自己一定要自律,要時間管理,要成為自己的主人。結果熱血沸騰地堅持了一段時間後,非但沒有感到工作效率的明顯提升,反而整個人更加焦慮。

他疑惑地問:“不是都說時間管理可以讓我們掌控自己的人生嗎?為什麼總覺得自己被掌控了?”

老王告訴他,時間管理是需要復盤的。遇到問題就一定要停下來,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分析出存在哪些偏差。如果你也有過類似的困擾,可以一起來復盤一下。

1、時間管理的本質是目標管理,你的目標設定合理嗎?

為什麼有些職場人會陷入時間管理的焦慮,是因為在有限時間內沒有達到預期結果,本質上其實是因為目標設定不合理。

某貿易公司的總裁助理小莫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為了管理時間,他每天會做出任務列表,並細化至幾點到幾點,完成什麼內容。每完成一項,就劃掉一項。

不過,他的完成情況總是大打折扣,比如時常上一個時段的任務只完成了四分之三,下一個時段就會特別緊張,需要趕時間。最後陷入惡性循環,把人急得滿頭大汗。

老王認為,目標設定一定要科學合理,否則時間列表再細緻,執行得再認真,也會身心疲憊。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沒有掌控人生的快感,反而增加了挫敗感。大腦一直會告訴你,你今天沒有很好地完成計劃,增添沒必要的壓力。

當遇到這樣的情形時,職場人就要及時修訂時間管理計劃,甚至重新思考近期的職業目標設定。所有的事情,都要一步一步來做。如果非要一夜之間平地起大廈,哪裡是在管理時間,反而是在被不科學的目標所綁架,會讓自己越繃越緊,越“管”越失控。

2、時間管理並不是單純地劃分精力,而是要學會做減法。

大多數職場人對四象限的時間管理法都不陌生。它就是把事情進行歸類,分成: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分類後,職場人會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優先級,知道要先做些什麼。

有一次老王去朋友家做客,他兒子剛剛進入職場一年多,拿著一張列表跑來請教。我一看,就差點樂了。小伙子特別認真,把每個像限都寫得滿滿的。但問題是,我們哪裡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呢?

時間管理的關鍵,並不是簡單地劃分重要或者緊急程度。而是通過這樣的整理歸類,更清楚自己的時間應該怎樣安排。很多事情,都是需要刪掉,或者暫時刪掉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時間管理需要取捨的智慧。

成年人的“舍”,至關重要。如果每件事情都要抓,那麼就算表面你做了分類,焦慮和忙亂感並不會消失。職場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關鍵的領域,實實在在地打出井水來。

3、一定要安排緩衝時間,可以用來思考,或者補全未完成項目。

人的大腦就像一根彈簧,如果壓得死死的,就會失去彈性。所以,在我們的時間管理當中,一定要設置緩衝時間。

老王經常與一些長輩們聊天,其實我們的祖輩們,是不需要時間管理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年代,他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再清楚不過,老天爺都安排好了。而現代人需要時間管理,就是因為節奏太快,信息太多,要做的事情太冗雜。

為了減少迷失,職場人除了要學會減法,也要適當留出緩衝時間。如果連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一條路走到黑,很可能會出現問題。

職場人白先生告訴老王,從前他也是馬不停蹄的狀態,但是後來發現,做得好的人都是想得透徹的人。他一門心思拉著車向前跑,人家卻每天都在看地圖。結果誰贏誰輸,這不是明擺著的事麼。

真正善於時間管理的人,懂得設置大量的休息和緩衝時間,讓自己具備並保持思考的能力。

自從白先生意識到這個問題,每天都要留出一點時間,哪怕什麼也不做都好。結果不但心情好了很多,效率也更高了。

時間管理,並不是要把自己逼成一套執行程序。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我們的思考就必須要跟得上。而一個總是將時間塞滿任務的人,很難跳出這些眼前的局限。

4、最高級的時間管理是沉浸,而不是站在時間之外。

在這行工作了十幾年,老王見過很多職場精英、行業大牛。說句實話,他們的時間管理,都已經擺脫了列表的階段。

有朋友告訴老王:時間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沉浸。這種沉浸,當然不是沉浸在無意義的時間消耗當中,而是美好且有價值的事情上。

換句話,優秀職場人並不是在痛苦地完成一項又一項任務,他們都找到了熱愛或者心甘情願深挖下去的領域,並具有了判斷力和自驅力,因此可以將一件事情做到極致。

舉個例子來說,所有真正在讀書、健身、跑步的那些人,都不是每天咬緊牙關在堅持,而是在這件事情中找到了過程中的快感和結果上的意義。

如果你想真正成為一個職場牛人,也要在工作中同時找到快樂和意義。當到達了這個境界的時候,就可以把表格扔掉了。

寫在最後

科學的時間管理,並不會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焦慮,而是游刃有餘。當職場人感覺到效果不佳,就要立刻去複盤,找到問題出在哪裡。否則,很可能沒有管理好時間,反被時間管理了。

avatar-img
BOSS成功指南的沙龍
38會員
8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位95後職場新人問:我不想送禮也不想巴結上司,不靠關係不走人情,將來能混出頭嗎?這位95後職場小白的顧慮,也是普遍心態。其實,不用特別擔心,隨著95後00後進入職場,會給職場帶來清新之風......
人的語言,是一種十分神奇的東西。 它真真正正是讓人又愛又恨,因為它可以讓人感到如沐春風,神清氣爽,也可以讓人感到凜冬將至,心如死灰。 人際交往過程中,確實有些人,掌握著過人的溝通思路,他們有著思路清晰的方法,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既能正確無誤地傳達自己的觀點給別人,別人也不會......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溝通是有效的,其實未必如此。 你覺得自己已經說得很明白,可是對方還是不明白。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你可能能力很強很優秀,或者對家庭負責熱愛生活。但是有時候工作效率確很難提高,或者家庭生活中一言不合就吵架。那麼問題出在哪呢?
國企員工經常會問“為什麼能力最強的人,反而當不上領導?”因為他們覺得,他們身邊能力最強的那幾個人,努力掙扎十幾年,最終也當不上領導,而上級提拔的領導看上去都挺“笨”的,尤其是莫名其妙交流來的領導,根本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本事,憑什麼對我們指手畫腳。
語言是誤解的根源,也是理解的基礎。唯有高質量的溝通,才能真正展現出語言的魅力。 溝通的效率影響了工作的質量,而溝通的邏輯決定著溝通的質量。在工作中,很多溝通障礙,從根本上來講都源於邏輯錯誤、邏輯漏洞。
「在職場上,很多人在乎自己為成長付出的努力,卻常常忽視了成長的效率。」 職場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同期踏入職場的人,在三五年之後,他們的發展有可能截然不同。很多時候,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並不是努力程度之差,而是成長效率不同。
有位95後職場新人問:我不想送禮也不想巴結上司,不靠關係不走人情,將來能混出頭嗎?這位95後職場小白的顧慮,也是普遍心態。其實,不用特別擔心,隨著95後00後進入職場,會給職場帶來清新之風......
人的語言,是一種十分神奇的東西。 它真真正正是讓人又愛又恨,因為它可以讓人感到如沐春風,神清氣爽,也可以讓人感到凜冬將至,心如死灰。 人際交往過程中,確實有些人,掌握著過人的溝通思路,他們有著思路清晰的方法,在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既能正確無誤地傳達自己的觀點給別人,別人也不會......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溝通是有效的,其實未必如此。 你覺得自己已經說得很明白,可是對方還是不明白。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你可能能力很強很優秀,或者對家庭負責熱愛生活。但是有時候工作效率確很難提高,或者家庭生活中一言不合就吵架。那麼問題出在哪呢?
國企員工經常會問“為什麼能力最強的人,反而當不上領導?”因為他們覺得,他們身邊能力最強的那幾個人,努力掙扎十幾年,最終也當不上領導,而上級提拔的領導看上去都挺“笨”的,尤其是莫名其妙交流來的領導,根本不知道他們有什麼本事,憑什麼對我們指手畫腳。
語言是誤解的根源,也是理解的基礎。唯有高質量的溝通,才能真正展現出語言的魅力。 溝通的效率影響了工作的質量,而溝通的邏輯決定著溝通的質量。在工作中,很多溝通障礙,從根本上來講都源於邏輯錯誤、邏輯漏洞。
「在職場上,很多人在乎自己為成長付出的努力,卻常常忽視了成長的效率。」 職場上,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同期踏入職場的人,在三五年之後,他們的發展有可能截然不同。很多時候,產生這些差異的原因並不是努力程度之差,而是成長效率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