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丫朵厭世讀書記】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前陣子喜歡到處亂看網路上介紹推薦書,雖然不一定會跟著看,但就覺得看他們介紹,感覺自己也沾了點邊,快速瀏覽過一遍一樣,腦袋有塞進去一點東西,有踏實感一點。
原本有點排斥看別人的推薦文後才去看,特別是頗有名氣的人,因為曾經有這樣不好的經驗,看到某人推薦某部電影(我忘記是哪部了),於是抱持的期待的心情去看,結果並沒有如想像中好看,那種落差感讓我看完後只想翻白眼。所以後來只聽朋友之間的私下分享,不再參考網路。
前陣子,遇上手汗事件,讓我一整個DOWN到不行,加上書名很能引起我的興趣,當時的我的確很需要找人聊聊。所以根本不管書有多厚,又或者是不是真的好看,就直接訂了。看到真身,頓時感到顫抖,心裡OS: 我究竟哪來的自信可以把它看完?!將近500頁耶!OMG!!!
才看了前2-5頁,我就明白了這本書為何會如此受歡迎、引人入勝的原因。而且我也知道我一定會(可以)把它看完。前半部看很快(也恰巧剛好手邊沒事),故事彷彿暗藏黑洞,會把人整個吸進去,也很認真劃重點,很快就看了過半了,後來有事忙,就先擺在一旁。這幾天有些懶洋洋,就想把它完結吧!因為就剩下不到1/3了。本來還想慢慢看,只是快看完時忽然有些焦慮了起來,沒得看下去怎麼辦?!但愈到尾聲,就愈想知道大家接下來究竟怎麼樣了?於是就這樣一路順暢無阻的看完它。
作者字裡行間充滿活潑跳躍的專業智慧,自然率真又幽默風趣的讓人感受到她的溫暖與真誠,完全沒有學究般的艱澀與深奧,然而你/妳的確在看心理學,你/妳也的確跟著故事裡的每個人在做心理諮商。
不論是劍拔弩張的約翰、鬱鬱寡歡的麗塔、在微光中找尋希望的茱莉、在觥籌交錯裡尋求人際連結的夏綠蒂,或者是身為心理師的蘿蕊(作者)的自我剖析,每個躍然紙上的故事到最後都讓人感動到無以復加,最後我還眼眶濕濕的與他們告別。讓我真正觸動的是,我彷彿在每個故事裡找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間接地獲得了療癒的力量。
所以手汗事件算什麼,去年同一天經歷求職的雙重打擊又如何(這兩件也算戲劇性事件嗎?跟故事裡比起來似乎又顯得非常微不足道),「失敗是做人的一部分」,老生常談的話題,其實都懂,但還是被作者的粗體字給震住了,是呀!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呢?偏偏在那一刻瞬間潰堤。(心裡的那顆生蛋到底跑出來做什麼啦?)
五個印象深刻的章節
#12: 歡迎蒞臨荷蘭
這節其實說穿了,就是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但卻引用一位唐氏兒家長寫的經驗,來講這個早已老掉牙的人生常談,讓我頗為震撼,雖然都明白箇中道理,但這樣的譬喻縱然有些心酸,卻也讓人不禁會心一笑。(不要問我為什麼是荷蘭而不是其他國家?若好奇請進書店翻閱細讀這一節即可明瞭,但我更希望你看著看著能直接把這本書完整讀過一遍)
#39: 人怎麼改變
以夏綠蒂為例,分享了改變的一連串階段:前思考期、思考期、準備期、行動期、維持期。
夏綠蒂說的一句話有如醍醐灌頂般叫人不得不清醒「我一直想讓他們改變...」
雖然我們都明白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的道理,但真正做起來卻還是有難度的。因為人都是害怕改變的,而且面對自己要改變也是最難跨越的部分。夏綠蒂是如此,你/妳也是,我亦然。
#42: 我的「內夏瑪」(希伯來文的「精神」或「靈魂」P347)
雖然我還沒找到自己的「內夏瑪」,但我相信自己離它愈來愈近了。
#43: 別對快死的人講什麼
這節其實滿讓人難過的,不過也真實反映將死之人,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讓人可以知道如何得體的回應他們,才能達到正確傳達本意,又能適時的讓他們感受到溫暖與依靠的效果。這節獲益良多。
EX:「這實在讓我難過」、「有沒有我幫得上忙的地方?」、「我不知道幫不幫得上忙,可是我關心你」等等。
#56: 快樂有時
這節是晴天,是暴風雨過後的晴天,看到彩虹出現後的快樂與坦然。所以有時候悲傷,有時候快樂又何妨?!不要只記得悲傷時的感受,也要記住快樂時的心情才是。
以下節錄10個讓我覺得很有感的句子:
  1. 愛經常看起來像很多看似不是愛的東西。P169
  2. 然而憤怒常常是冰山一角,只要看透表層,你會發現還有很多感受浸在水裡;恐懼、無助、嫉妒、寂寞、不安全感等等。P171
  3. 跟著嫉妒走,它會讓你看見你渴求的東西。P185
  4. 人生裡的「戲劇性事件」不論多不愉快,它們有時卻是一種自我治療,一種迴避內在風暴、讓自己冷靜下來的方法。P264
  5. 人要是欺騙自己還有無窮無盡的時間,會變得懶惰。P351
  6. 人脆弱的時間像生蛋,一掉就破,濺得滿地都是;有了韌性之後則像熟蛋,掉到地上也許還會受損,但不至於完全破碎,也不會灑得滿地。這麼多年下來,我面對媽媽時已從生蛋變成熟蛋,只是我心裡那顆生蛋還是三不五時冒出來。P412
  7. 越能坦然面對自己的脆弱,就越不容易害怕。P415
  8. 不論兩個人關係多好,有時候你就是會受傷;不論你多愛一個人,有時候你就是會傷到對方。不是因為你想傷害人,而是因為你是人,你無可避免會傷到伴侶、父母、子女或摯友--而他們也會傷到你--因為追求親密就是會受傷。不過,愛的親密關係的美好之處,就是它有彌補空間,心理師把這個過程稱做「破裂與修復」。P426
  9. 你有時候必須放膽一試,在確知一件事的意義之前先去經驗它。討論如何解開自我束縛是一回事,動手解開束縛是另一回事。言語必須化為行動。P454
  10. 生命中的關係不會真正結束,即使你再也見不到那個人。關係親密的人會繼續待在你心裡某個地方。你過去的情人、你的父母、你的朋友、活著的、逝去的--全都會喚起你的回憶,不論你有沒有察覺。他們時常讓你看見你如何與自己和他人互動,有時候是你在心中與他們對話,有時候是他們在你夢裡對你說話。P457
這本書不只推薦給正在十字路口徬徨無助的你/妳,更推薦給每個在情緒上需要被擁抱撫慰的你/妳。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 Lori Gottlieb)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 Lori Gottlieb)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A Therapist, HER Therapist, and Our Lives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3179 作者: 蘿蕊・葛利布 原文作者: Lori Gottlieb 譯者: 朱怡康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20/04/0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