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心靈雞湯,腦中浮現什麼書?
本文泛指非小說、心靈成長類型,沒有嚴格定義
小時候沒有特別愛看書,對於書架上的書籍,就好像餐桌上的菜肴,閒置也是可惜,就讓我品嘗吧。那時候父母買的書,我還有印象的就是張怡筠、戴晨志、劉墉,現在看來偏向情商、說話技巧,略帶有厚黑學,彷彿看穿什麼,讓國小的自己稍微跟社會連結,也變成有點老成就維持不動,自己到了這個年紀還停留於此,變成childish /childlike傻傻分不清楚
工作有錢以後,主動閱讀則有三個
以下是我讀過幾本也覺得不錯的書,完整的補充可以回去看原典
近10年排行榜上最有名的書當屬這本,我覺得作者一系列的書都不錯,讓我最茅塞頓開的觀念就是做自己,自己為自己負責,以浸淫在傳統中國文化的我來說,有如當頭棒喝,乖乖念書這麼多年卻找不到真實的自己,或許該當歐美人一回(相對於傳統,鐘擺到光譜另外一側) ?
作者其他書也很棒,像是父母老邁或是有關孩子的「不教養的勇氣」,讓我最喜歡的一句話:
孩子/父母好好活著就可以了
不知道你會不會跟當初的我一樣傻眼? 什麼叫好好活著,人不是該怎樣怎樣,例如好工作、好成績、乖乖配合社會嗎? 對,那會讓我們很方便,不過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孩子不是我們附屬品,我們年輕不敢任意批評他人,那為何年長要教化長輩呢? 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任務,我們不用干涉、指揮,只要協助就好。
阿德勒一生或許是因為自卑而讓自己內心強大,跟心理學主流的行為學派、精神分析走不同路線,類似人本主義的走向可以讓自己轉念。
結婚以後,熱心的阿姨在聊天的時候,跟我分享
書籍方面則是推薦非暴力溝通與薩提爾冰山理論
前者經典就是非暴力溝通,國內則有前副總統擬參選人賴佩霞的「我想好好跟你說話」,都值得閱讀;後者我則是從李崇建老師的書入手,建議可以買「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新版本,因為還內附精美薩提爾練習專用練習本《冰山練習曲》。儘管我只有練習不到10篇,不過從知道到做到本來就是漫長的路,有內化成為自己心法與實際收穫比較重要。
你的生氣不是生氣
生氣其實不是原始情緒,基本情緒可以參考Paul Ekman,也就是電影腦筋急轉彎的諮詢專家。只要冰山理論分析一番,就知道生氣可以一一拆解
試想一個情境,孩子的學習卡關?
父母可能會生氣,但生氣可能是父母的教養不一致產生矛盾、自己感到丟臉、回想到童年不堪經驗、功課至上的期待、渴望孩子比自己傑出...
很多時候,問題的癥結來自各方,不過自己重新檢視一番後,可以用不同面向看待,接受自己,接受世界。
有了孩子以後才知道原來一種米養百樣人,而且不同的孩子我都要忍...單純把孩子當獨立客體好像還不夠,我需要換上不同眼鏡的世界觀!
踏入高敏感的領域,我開始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特質,敏感的人或許佔兩成,多數人內向,不過也有外向的;外向的高敏感人HSE可能不斷嘗試新事物,但卻也可能立刻被榨乾。
接受自己不是要抗衡世界,而是讓自己的多樣性可以容於社會,例如我就是不喜歡突如其來的聲響,我就可以適當安排自己的座位並配備抗噪音耳機,適當提示他人自己的不同,或是尋求更適合自己的環境。
當瞭解也願意接受自己與他人或多或少有高敏感的特質時,自己就不會因為他人與我的不同而大驚小怪,諸如背被標籤摩擦不舒服、感覺電視等電器的電磁波/聲響,雖不至於共感,卻比較能同理,更開放多元的理解世界。
綜合上面三類書籍給我在育兒路上的觀念就是尊重孩子為獨立個體,我應該是教練(有薩提爾教練模式一書),有教無類,給予協助而非灌輸觀念,不過在安全問題上我就無法單方面尊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