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8/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別讓你的和善接納 成了討好退讓】

最近在和小孩互動的過程中,很多時候會有點沮喪,也有點自我懷疑。尤其當小孩在鬧情緒時,同理孩子的情緒、與正向的溝通後,小孩的情緒仍然很滿,不但沒有緩和,仍瘋狂的發洩,甚至出現怪爸爸、打媽媽的行為。
每當類似情況發生時,總會自我反省,這個不逆向教養是否走偏了?會不會養成不孝子?我是一直在退讓嗎?孩兒是不是吃定媽媽了?他們會得寸進尺嗎?
正向教養中提倡的「溫和且堅定」的教養態度,我發現也是很多接觸正向教養的父母們,拿捏不準的距離,溫和和堅定常常一不小心成了退讓和對立。
關於這個困擾,我也請教了這段時間帶領我「原生家庭」和「正向教養」工作坊的羅寶鴻老師和大樹老師,羅寶鴻老師分享了相關影片,討論如何避免「和善裡帶著討好」和「堅定裡帶著對立」的不當方式: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316869299461870;而大樹老師更從孩子的觀點,提醒了我:「接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並不是同意孩子可以那樣做。重點是我看到了、我知道了、我想理解你的感受,但是怎麼做比較適當,可以事後冷靜可以談時再討論。另一個重點是,孩子的情緒為何會這麼滿?發生了什麼事?孩子遇到了什麼困難挑戰?有沒有人可以陪伴孩子面對這些挑戰?」
我試著想想最近的狀況,樂樂幾乎都是:1)精神不濟、極度疲累的情況下,發生情緒爆炸、怪爸爸打媽媽的情形。2)好勝心強的他,不希望自己犯錯,所以無意識地保護自己,把問題歸咎於別人身上。針對第一點生理需求,我想可以盡量試著預防;而針對第二點心理狀況,我想我要更堅定自己的立場,並讓他知道他可以如何做得更好。
昨天又遇到樂樂玩遊戲輸,開始誣賴媽媽作弊、開始耍賴的情形。我試著1) #同理他的情緒也表達自己的感受:樂樂我知道你很想獲勝,沒有贏很難過;但你誣賴媽媽沒有做的事情,我也很難過;2) #同理但不處理:我給他一段自我生氣發洩的時間;3) #給他兩個選擇:繼續生氣,不要跟作弊的媽媽玩;如果你也發現誤會媽媽了,你可以怎麼做呢?4) #給予肯定:針對他勇於承認道歉的行為,給予肯定。
而經歷了這段過程,我也自我鼓勵了一下,我相信持續做,一定會不一樣的!
「正向教養」並不是一直退讓、秀出底線;或是沒原則、溺愛、予取予求。其實我更喜歡它的英文原意 POSITIVE DISCIPLINE,比較像是正面的紀律,建構在紀律和規矩的基礎上,而以正面積極的方式來進行;反之,有時過度和善對教養孩子是不利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