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與馬力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馬力

氣、機車的動力來自引擎,一般多以功率(馬力)、扭力來衡量度引擎的性能
馬力是功率單位之一,而不是力量的單位
  • 功率=力量*速度
  • 功率的定義: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功
  • 車子:一定的時間內所產生供給車子運動的能量多寡
  • 同樣時間內,能夠提供越多能量的引擎,它的功率越大,也就是馬力越大
  • 引擎測試標準
JIS(日本)、SAE(美國)、EEC(歐盟)、DIN(德國)四種
DIN已經較少被歐洲車廠所採用。
JIS、SAE、EEC三種測試內容相近,引擎的測試結果也幾乎相同。
  • 製造廠會因為商品的性能需求或是為了符合污染排放標準,對引擎做不同的周邊安排以及調校,使同一型的引擎在不同的國家或車型上會有不同的馬力值。
  • 引擎的測試方式
總馬力:是在引擎沒有附掛任何附加設備時所做的測量值。
淨馬力:引擎在附掛發電機、水泵、排氣管....等附加設備後所做的測量值。(目前引擎測試幾乎都是淨馬力測試)

扭力

  • 引擎在運轉速時所輸出的扭矩=引擎的出力(引擎扭力大小=出力大小)
引擎在不同的轉速下,扭力輸出會不同
  • 扭矩或扭力是針對旋轉運動
引擎的驅動力,從飛輪經過變速箱傳遞到車輪,都是在旋轉狀態下,駕駛者感受到車輛加速的力量。
一部車很夠力,是因為感受到引擎強大扭力所產生的加速力。
  • 扭力數據:14.9kg-m/4400rpm
數據解讀:當引擎在全負荷/全油門狀態於4400rpm時,會有14.9kg-m的「最大」扭力。
表示該具引擎在4400rpm時,會有14.9kg.m的「最大」扭力;不是引擎在4400rpm時,就有14.9kg-m的扭力。
  • 引擎扭力輸出會隨著引擎轉速而不同,扭力最主要還是跟引擎負荷有關(油門踩踏深度)
  • 扭力輸出特性
  • 與車輛的加速性有關,並且與爬坡、載重能力 (載重能力還牽涉底盤設定) 相關
  • 不同的引擎設計,會有不同的扭力輸出特性
有些是低轉速扭力大;有些高轉速扭力大;有些渦輪增壓有全速域大扭力的高原式扭力輸出特性。
一般日常使用,多在市區低速行駛,或是在高速公路以高檔位做高速行駛,此時引擎多在中低轉速下運轉,所以以低轉速高扭力的引擎為主。
常使用高轉速的競技用車,多採用強調高轉速大扭力的引擎。

常見的扭力標示單位

  • kg-m、lb-ft、Nm
臺灣一般多使用kg-m為扭力單位;
歐洲常以Nm標註;
北美則多採用lb-ft為扭力單位。

扭力與馬力

  • 引擎測試時,所能測到的是扭力值
馬力是由扭力與引擎轉速算出來的;
所以扭力與馬力是在同一個測試中得到的。
  • 功率=力量*速度
馬力是功率的單位,而不是力;
在旋轉運動中,扭力是力量,而轉速是速度;
馬力是扭力與引擎轉速的乘積;
其中牽涉旋轉與直線運動間的轉換。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7會員
472內容數
一位在因緣際會之下,動了想去紐西蘭的念頭,卻陰錯陽差跑到澳洲打工度假的背包客。 脫離台灣世俗的期待,踏上打工度假的不歸路,第二人生正式在澳洲啟航。 如果人生很短,那青春就是短暫一瞬間,屬於你的第二人生,下一站在哪呢?還沒開始的理由,又是什麼呢? 歡迎來到我的澳洲故事館,分享我在澳洲的旅程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atrick.Wo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懸吊系統三大元素: 懸吊機構、彈簧與阻尼器 懸吊 vs 操控性:增加輪胎的貼地性以及維持車身的平穩 懸吊 vs 舒適性
離合器(Clutch): 在旋轉中的兩軸可以迅速聯接或分離的傳動機構, 維持等速率、等扭矩、限制動力與扭矩, 達到快速起動、超載釋除、反轉運動等特殊目的。 離合器的連接或分離須使用軸環與撥桿 離合器種類: 1.確動離合器:方形顎夾離合器、單向斜爪離合器 2.摩擦離合器:圓盤離合器、離心式離合器
電容放電式點火系統(Capacitor Discharge Ignition, CDI): 大多數的車輛是使用感應放電式點火系統(電晶體點火系統)。 根據CDI所接的電源不同: AC-CDI(電容放電式磁電機點火系統) DC-CDI(電容放電式蓄電池點火系統)
後避震器:結構基本上與前避震的差異不大,主要是把彈簧外露,把油路做在裡面 1.中置單槍 2.雙槍避震 3.單置避震
FR suspension: Telescopic Fork(伸縮叉避震器) 油壓避震器構造分為:阻尼、彈簧、前叉油(避震器油)
機車組成分類:動力部分、傳動部分、行駛部分、操作部分、電力設備、其他、油 機車簡易分類:外部結構、內部結構、引擎周邊、引擎結構與運作
懸吊系統三大元素: 懸吊機構、彈簧與阻尼器 懸吊 vs 操控性:增加輪胎的貼地性以及維持車身的平穩 懸吊 vs 舒適性
離合器(Clutch): 在旋轉中的兩軸可以迅速聯接或分離的傳動機構, 維持等速率、等扭矩、限制動力與扭矩, 達到快速起動、超載釋除、反轉運動等特殊目的。 離合器的連接或分離須使用軸環與撥桿 離合器種類: 1.確動離合器:方形顎夾離合器、單向斜爪離合器 2.摩擦離合器:圓盤離合器、離心式離合器
電容放電式點火系統(Capacitor Discharge Ignition, CDI): 大多數的車輛是使用感應放電式點火系統(電晶體點火系統)。 根據CDI所接的電源不同: AC-CDI(電容放電式磁電機點火系統) DC-CDI(電容放電式蓄電池點火系統)
後避震器:結構基本上與前避震的差異不大,主要是把彈簧外露,把油路做在裡面 1.中置單槍 2.雙槍避震 3.單置避震
FR suspension: Telescopic Fork(伸縮叉避震器) 油壓避震器構造分為:阻尼、彈簧、前叉油(避震器油)
機車組成分類:動力部分、傳動部分、行駛部分、操作部分、電力設備、其他、油 機車簡易分類:外部結構、內部結構、引擎周邊、引擎結構與運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對筆者而言,這套計算工具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產物,既認為它並不正確,但在缺乏詳細資訊的情況,也僅能以此推估馬達特性。主要是因馬達產品的規格,部分廠商僅提供了功率數據,但更為直接的轉矩及轉速則不一定有;其中轉速較為容易使用轉速計獲取,但轉矩值的量測,除了要使用更為昂貴的轉矩計之外,還須將馬達拆卸為獨立個體
Thumbnail
本文是筆者在查反電動勢公式時,赫然發現並未詳細描述,故進行補完。 反電動勢的數學公式,最常出現在馬達電器方程式當中,是用來描述馬達運作時的電能狀態的數學表示式;如下列所式,其中V為馬達輸入電壓,i為馬達電流,Rm則是馬達電阻,Lm是馬達電感,di/dt代表電流對時間的微分,因為馬達電感的作用僅在電
Thumbnail
儘管帳面數據四缸的引擎只有360匹馬力,遠遜於V6的400匹馬力,但M139渦輪引擎可以在中低速就開始給你90%以上的扭力,加上自排DSG 的完美加速性遠勝於六速手排,因此實戰上2.0T加速應該比V6輕快許多。
推力是噴氣式引擎最常被提起的性能,會影響推力大小的因素除了原有的設計外,外在的因素不外乎氣壓、氣溫、濕度、飛行高度及飛行速度,本文主要以物理公式解釋這些因素對推力增減的影響。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挑選電動自行車規格時,針對電池的部分有幾個常見規格描述,如電壓(V)、安時(Ah)及瓦時(Wh)等,其關聯性如下圖的數學式所列,也就是電壓值(V)乘上電流值(A)就等於功率(W),再導入時間函數並以小時(h)為單位來定義,將此定義作為一種電池容量的描述。由於安時(Ah)與瓦時(Wh)皆係用於告知電池
Thumbnail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Thumbnail
重量在自行車產業內一直是個很重要的KPI,為兵家必爭之地。筆者曾經詢問過業界人士,其比較的基準單位是以10公克為一個差異標準;當然公斤(Kg)仍是個很重要的指標,會帶來強烈的心理感受差異,如3.1公斤跟2.9公斤在銷售時的落差感受,就是一道明顯的門檻對比。 然而轉換到電動系統時,這種目標的追求就很
Thumbnail
在汽車改裝的世界裡,有一個經常被忽視但極其關鍵的概念——簧下重量。這個術語對於一些車迷來說可能聽起來有些陌生,但它實際上對車輛的操控性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今天,就讓我們深入探討簧下重量對於車輛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改裝有效地降低它,從而提升我們愛車的性能。
Thumbnail
對筆者而言,這套計算工具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產物,既認為它並不正確,但在缺乏詳細資訊的情況,也僅能以此推估馬達特性。主要是因馬達產品的規格,部分廠商僅提供了功率數據,但更為直接的轉矩及轉速則不一定有;其中轉速較為容易使用轉速計獲取,但轉矩值的量測,除了要使用更為昂貴的轉矩計之外,還須將馬達拆卸為獨立個體
Thumbnail
本文是筆者在查反電動勢公式時,赫然發現並未詳細描述,故進行補完。 反電動勢的數學公式,最常出現在馬達電器方程式當中,是用來描述馬達運作時的電能狀態的數學表示式;如下列所式,其中V為馬達輸入電壓,i為馬達電流,Rm則是馬達電阻,Lm是馬達電感,di/dt代表電流對時間的微分,因為馬達電感的作用僅在電
Thumbnail
儘管帳面數據四缸的引擎只有360匹馬力,遠遜於V6的400匹馬力,但M139渦輪引擎可以在中低速就開始給你90%以上的扭力,加上自排DSG 的完美加速性遠勝於六速手排,因此實戰上2.0T加速應該比V6輕快許多。
推力是噴氣式引擎最常被提起的性能,會影響推力大小的因素除了原有的設計外,外在的因素不外乎氣壓、氣溫、濕度、飛行高度及飛行速度,本文主要以物理公式解釋這些因素對推力增減的影響。
Thumbnail
電動自行車產業喜歡玩數字之爭,因此有段時間筆者常被要求拉高馬達轉矩值;以中置馬達為例,開始基本要求的轉矩值為50Nm,之後一路擴增到120Nm,現今是否有再持續增加,筆者就沒有再追蹤下去了。 筆者不愛這數字之爭,主要是從系統搭配的角度來看,就算馬達能作到如此大的轉距動能輸出,其實整台電動自行車並沒
Thumbnail
挑選電動自行車規格時,針對電池的部分有幾個常見規格描述,如電壓(V)、安時(Ah)及瓦時(Wh)等,其關聯性如下圖的數學式所列,也就是電壓值(V)乘上電流值(A)就等於功率(W),再導入時間函數並以小時(h)為單位來定義,將此定義作為一種電池容量的描述。由於安時(Ah)與瓦時(Wh)皆係用於告知電池
Thumbnail
筆者剛開始接觸電動自行車產業時,大馬力及時速45公里的車款正在風頭上,因此廠商希望筆者能設計一款出力達到1馬力(1hp=750W)的動力馬達。筆者就在原本250W的體積空間內嘗試加大馬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測試,最大曾經達到1,000W的輸出功率;若能進一步優化散熱設計,預計將可達到1.5KW的功率
Thumbnail
中置馬達作為目前電動自行車的主流,但筆者的直覺卻對這項產品不甚喜愛。一開始筆者只是單就自行車的造型來看,中置馬達就是硬是擠了一大坨東西在車架的下方,實在有礙觀瞻。當然輪轂馬達也是甚為突兀,但剛好變速飛輪的發展越來越多段,面積也就越來越大,擋住了裝在後輪的輪轂馬達,使得後驅的輪轂馬達開始不那麼難看,也
Thumbnail
重量在自行車產業內一直是個很重要的KPI,為兵家必爭之地。筆者曾經詢問過業界人士,其比較的基準單位是以10公克為一個差異標準;當然公斤(Kg)仍是個很重要的指標,會帶來強烈的心理感受差異,如3.1公斤跟2.9公斤在銷售時的落差感受,就是一道明顯的門檻對比。 然而轉換到電動系統時,這種目標的追求就很
Thumbnail
在汽車改裝的世界裡,有一個經常被忽視但極其關鍵的概念——簧下重量。這個術語對於一些車迷來說可能聽起來有些陌生,但它實際上對車輛的操控性能有著深遠的影響。今天,就讓我們深入探討簧下重量對於車輛性能的影響,以及如何透過改裝有效地降低它,從而提升我們愛車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