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思議那不可思議的 ―回顧荒野成立階段關於塑造文化與制度的思考歷程...下

    (四)荒野文化的建構
    幾乎所有的團體一成立,就會開始構思制度與擬訂規範,的確制度最大的好處就是明確又有效率,容易複製,有了制度對組織不斷的成長擴展是非常方便的,但是也因為這個世界變化越來越快,愈來愈複雜,有許多的突發狀況,制度不可能規範到所有細節,這時候該如何反應與處理?而且若以防弊角度來看,制度規範的再嚴謹,還是會有漏洞,最後一大堆煩人的規定,卡死了許多創意,更累死了許多循規蹈矩的人。不過除此之外,對於組領導人來說,尤其是非營利組織這類公益團體而言,制度最大的致命傷害就是,你依法可以制定組織的制度,但是另一批新的幹部,也一樣可以依法改變你原先的制度,另訂一套。
    講一個極端的情況,當一群夥伴辛苦創立一個團隊,努力了許多年,打下一片江山,當他們卸任之後,新的領導幹部可以合法地變更所有目標甚至組織宗旨,讓創辦人的原始初衷完全不見。這是制度最大的缺點,制度是人訂的,所以也可以由人很容易的就變更。
    這時就必須由組織文化來輔助了,文化很抽象,但是的確存在。我們會說這是猶太人,因為做事方法就像猶太人,我們也會說,這感覺就像是日本的風格,的確,日本有日本的文化,猶太有猶太的文化,台灣也有台灣的文化,但是又沒有人敢權威的說,究竟什麼算是台灣文化。因為不明確,所以也沒有人可以去變更。
    我在當秘書長時,荒野所有的印刷品,包括對內或對外的印刷品,一定是從我診所的電腦製作完稿的,其實組織領導人與其他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他有論述權,可以主持會議講話,發行刊物,聯絡大家,必須利用這些可以發表意見的機會,不斷述說團體裡伙伴之間發生的真實故事,這些一再被述說與轉述的故事就會形成典範,當組織內的所有成員都認可這個典範背後意涵的價值與選擇時,那麼屬於團隊具有的文化就形成了。
    在荒野成立那幾年,還沒有網路,電子信箱也還沒有很流行,所以所有理念傳遞與溝通媒介只能透過刊物,因此那時就用最簡約的方式出「荒野快報」,而且二個星期就出一期,目的就是不斷地講真實發生的故事。到了第二任秘書長的後期,各志工群組都開始有了電子信箱群組,我就開始「信騷擾」大家,以分類分級方式,每天(核心幹部)或每周(一般會員)寄送電子信給大家,目的還是為了說故事。
    (五)荒野遊俠以荒野之名
    這些年若有機會跟荒野新的志工伙伴演講時,會順便觀察一下這些新的幹部,是否仍維持著荒野的精神,總會覺得每一個發下心願的人,當然可以做到很多事,但是就長期而言,只有組織才能對社會有最深遠的貢獻,因為每個人都會死亡,再出名的人再有影響力,各領風騷數十年,也都會過去(甚至不必那麼久,往往對公益事情努力數年或數十年來,會因個人生涯規劃或家庭因素,工作健康因素……而轉趨引退)那些如偶像般的個人貢獻若沒有回歸到一個團體,隨著個人引退或過世,所有累積的「社會貢獻度」都隨之消逝,其實是很可惜的。
    看世界各國有影響力的非營利機構,沒有一個不是累積該團體數十年來眾多前輩們的努力,才會今天對社會持續的影響力,絕不只是現今在朝在世這的這一批義工所能得致的。
    因此,在肯定每個人的努力之際,也得把功勞信譽回歸到荒野。記得在二十多年前擔任社區童軍團團長時,曾簽了一份服務員諾言,其中有段話影響我很深:
    「我永遠願意,忠誠地,勇敢地,為童軍運動(為荒野)做人,加強公眾的信心,鞏固童軍運動(荒野)的榮譽,愛護一切愛護童軍運動的人,無論地位高低,權力大小、財富有,盡心竭力爭取童軍運動的每一點滴和整個的健全,使他的一切,凡是經過我手的,都更切實,更周密,更繁榮,更崇高。」這個信念,也是所有荒野人的信念。
    記得在秘書長任內,曾在荒野快報裡,以「荒野遊俠」這個名詞,來具體呈現荒野人的素質,這篇荒野二十五周年回顧的最後,就以當年我寫的這六大特徵來送給所有荒野伙伴,一方面是不忘初衷,另一方面也是自勉之。
    1.荒野遊俠是熱愛大自然的。同時也因為熱愛大自然進而會去關心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 2.荒野遊俠是快樂且自由自在的。我們快樂地、樂觀地、溫和地、堅定地、面對漫漫的保育之路。
     3.荒野遊俠始終為了公眾的權益而努力。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遊俠是為崇高理想在流浪的。
     4.荒野遊俠是不重名利的。遊俠是完成任務後就飄然隱去,不居功、不受酬,是遊俠的天性。
     5.荒野遊俠是機動性高且重效益。我們經常以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充份實踐遊擊戰的特質,因此我們不重門面與排場。
     6.荒野遊俠是勇於開創、樹立典範的。遊俠是不拘泥於繁瑣制度的,以充份彈性來開創各種可能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