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返車程向來是看書的好時機,累了就睡,而中篇小說也恰好是這長度車程能輕鬆讀完的。休假看書,這本的篇幅剛好,讀起來不會太有壓力。
做為今年金鼎獎入圍的作品,故事的軸線清楚,人物也不致於太複雜。從女音樂家的驟逝說起,調音師這個被視為藝術性較低、技術成分高的角色串起了關乎音樂、天賦、表演、教學、精神錯亂、商業等看似不相干的元素,說著一個被咒詛的才華如何煉出一個費解的惡魔。破壞一切的不被理解沒能在多年後被時光沖淡,反而成了割人的碎片,支離破碎的徬彿鬼魅,到處滋事。
談起演奏和教學,藝術領域似乎不成文的把次級品做為教學用的藍,等待哪日有個青出現,來勝過指導者一般。美術的圈子好似也是這麼運作的。擁有天賦不必然是受到祝福,一旦沒能有個舞台綻放光芒,就可能自焚成了背負滿腹才華的妖怪,以為知曉通達藝術的真諦,卻陷在自我中而不自知。
各種妒恨在時空中釀成了災源,刺出包覆的外殻,別人的善意也都成了催化劑,使得恨從恨自己到恨世界.。在這種難以排解的壓力中,每一個小刺激都可能一發不可收拾。主角的自白一開始處境艱難,及至後來各種自成邏輯,卻難被理解。
混雜著同性間、師生間及夫妻間、僱傭間的情愫,單方面的錯誤解讀和為著各種理由把真實埋藏在心裡,使得故事經常在想象和真實間扭成了脆弱而緊張的線,隨時都可能崩解。那種不打擾的溫柔,在這當口,就顯得不得要領,一下子成為了悲劇的序幕。
尋琴也尋情,如果你熟悉鋼琴樂曲、知名的大師及各品牌的鋼琴,會對小說的描述更清楚。包含曲子的風格,和它背後的故事,和曲子的難度等,都成了小說的元素。鋼琴演奏的原理、鋼琴的構造和調音的工作,都在故事中仔細的描述,也繞著調音師成了故事的主旋律。然而一般看似主角的音樂家似乎成了配角,而通常是配角的調音師則是擔任主要敘事者。主客易位了嗎?留給讀者慢慢品味。
推薦給喜歡鋼琴的朋友,這是本繞著鋼琴說的故事,也推薦給對藝術資賦優異教育有興趣的朋友,或許那些描述內心感受的部分能成為理解的一扇窗,看見天才的某個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