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誰來拯救我不想上班的無力感?談這個世代的職業倦怠(上)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工作了五年又從 MBA 畢業以後,與類似年紀和背景的朋友相聊,以及從社群網站的貼文,竟然開始有不少我認為職場表現最優秀、名校大公司升遷順利的同儕,不約而同的提到:自己從生活以及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與目標。
才三十出頭,傳統上被認為是在職場有些積累,正要大展身手的時間,卻沒有想到這種「pre中年危機」的症候群,會這麼早在我的身邊出現。
我終於正式體認到:職業倦怠潮來了。
寫這篇文章沒為什麼,就單純不想上班。Credit

職場探索後的高原期

我相信在往後的人生中,職業倦怠可能還會一波一波的襲來。但在我有限的朋友圈裡面,大部分第一波的職業倦怠,普遍發生於進入職場五到七年。
在這個時間點,許多尤其是認真探索職涯的人,對於自己所在的職場已經建立的基本的認知:幾點起床、工作要加班到幾點、做什麼事情,賺多少錢,甚至連現在跳槽會經歷什麼都一清二楚。然而,這樣看似清楚敏銳的職場視野,也造成了新鮮感不足,而缺乏對未來的想望。
在初入職場時,我永遠記得第一次薪水入帳的時刻,幻想著我可以拿這筆錢去買那些,從前像是在玻璃窗外幻想的東西。從前在 101 樓下超市買蘋果的我,終於走上 101 蘋果專賣店換一台 Mac。騎腳踏車上學的我,可以憑自己的力量買一台... gogoro?第一次出差時跳上計程車,老闆帥氣地說要去桃園,我原本以為要去桃園機場,結果是去客戶在龜山工業區的工廠。但花公費去桃園也當作出差旅遊我仍樂此不疲。第一次帶實習生,第一次尾牙主持、第一次升職... 每一次都是重新體驗,給了我們在職場中平步青雲直線發展的想像。
「二十幾歲就就名校畢業進大公司年薪 XX 萬」這種安慰到三十幾歲就沒這麼好用啦
可惜這些第一次,在職場上升期過後都不復存在。於是我們從菜鳥變成... 如果有無限自信的人會說自己是老鳥,但我們可能在業界什麼都不是,就只是不那麼單純可愛的普通的鳥。初入職場的新進光環終於完全退去,我們開始面臨真實的挑戰。
也許公司與社會在物質上對我們更好了。掛了一個 Manager 、到全球各地出差,領著相對新鮮人優渥的薪水。但是職業上的重複,很難帶來真實的成就感。當我在五星級飯店裡加班時,想的不是那些出入的富麗堂皇與遠在他鄉的興奮,而是這次的報告跟我三年前做的究竟有什麼不一樣。而我三年後是不是也在作著一樣的 slide ,挨客戶一樣的罵?
人都是為希望而活,因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氣。
(我猜應該有名人說過這種看起來很有道理的雞湯名言,但其實根本想不起來。所以我去 google 果然查到了。這句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裡面講的。Bingo.)

突破現狀的困難

在這個階段的職場工作者,也許初任主管職,或是成了整個專案的負責人。從前只要把自己工作範圍顧好,現在整天被說要有 overall picture 。工作突然增強,這個變化與其說帶來新的挑戰,不如說那些從前沒想過的職場阻力都來了。老闆預設在這個職位的人應該要全心奉獻,同事也意識到資源上的競爭、業界獵頭也開始覺得有幾年經驗了,怎麼什麼技能都不會呢?
工作之餘,如果過度專注職場,甚至後院也開始著火了:與父母的相處問題和健康問題、與伴侶的下一步計畫,或是沒有伴侶的求偶計畫,或是要不要決心踏入婚姻與生育這條不歸路等等。25歲專心一意幫公司賣命的心態,幾年後這把火苗也燒得差不多。還沒找到下一把火苗,反而開始厭世了。
配一些意味不明的圖,以利於讓這篇文章看起來更像雞湯文。Source
與負能量的加速程度相比,物質上的成長卻遠遠不足滿足我們對「成功人士」的期待。我們知道社會對於一個年輕有為的主管是怎麼期待的,還不就好聽的頭銜和名車洋房?但我們完全清楚目前的待遇,對於輕鬆負擔這些奢侈品的距離有多少。除了抱怨台灣職場,在台灣以外的地方並不好多少,帳面上的高薪在中國、日本、東南亞、美國都各有各的困難。

為什麼來得這麼早?

我身邊許多在台灣或鄰近國家,努力工作幾年終於累積資歷與儲蓄才出國的同學,在歐美找到工作後,終於開始出現職場高原期。也明白如果少了「出國」這個目標,也許這份倦怠會出現得更早。
我嘗試理解這些平常用來形容中年危機的敘述,為什麼才 30 歲,早十幾年就開始出現了?以下有些自己的臆測:
第一是婚姻與生育的普遍缺席:中年危機是踏入了深淵以後無法自拔的無力,而 Pre 中年危機是看到這些危機,決定沒有期待就沒有傷害,採用預防性治療的人們提早面臨的問題。傳統 30-40 歲正是一個個寶寶接連誕生,導致工作 + 換尿布夾雜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刻,而如今選擇回頭專注在個人的生活時,在工作中找不到成就感的倦怠就更為強烈。
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那不想上班也理所當然吧?Source
第二是產業的機會不足。目前社會留給 30 歲出頭的機會本來不多。尤其是如今許多產業趨於穩定的狀況下,如果連老闆都沒有戰場,何況交付什麼重要任務給五年經驗的要熟不熟的年輕人。除了自己創業打拼出來的青年領袖以外,在一般的企業上班工作,突破自己的職級而創造價值並不容易。
第三是資訊與物質的富庶。只要不要想買房生小孩,現在的薪水也足以出國玩吃大餐買名牌包,過得也挺滋潤的?要真的有什麼工作上有趣的挑戰, google 一下我也變得全知了,順便把這份工作這個產業做五年會遇到什麼都查過了。看起來似乎也挺無聊的?
有趣的是,國外 MBA 普遍就是給工作三到六年的人念的。這代表也許全世界的這個世代都面臨著一樣的挑戰。因此每個學校聚集了幾百個平均 28 歲,為自己的職涯尋求下一份出路的人。
MBA 是個解藥嗎?以我的經驗來說,經過第一年的實習轉換角色,包括我的許多同學終於了解轉行面臨隔行如隔山的困境。而 MBA 確實提供了一劑藥方,但這帖藥有沒有效,大多還是取決於服藥的我們,是不是對於職場仍然有信仰,相不相信這個世界仍然有值得我們賣命的工作。
25歲死到75歲才埋葬—可怕的是,現在都活不只75歲,行屍走肉超過50年啦!

所以有沒有標準解法?

在外國職場其實常常聽到 Burnout 這個字,把這件事情視為稀鬆平常。甚至也有同事跟老闆承認自己 burnout 需要休息,一點也不擔心別人認為自己「抗壓性不足」。但是我感覺身邊的朋友面臨的困境,與俗稱的 burnout 似乎有點不同。
Burnout 聽起來像是暫時性的症狀,好似蠟燭一時燒完了還是電池沒電了,放個長假、換個老闆、換個工作、甚至換個想法充個電就可以解決了。也許是民族文化不一樣,職業倦怠反而比較接近大前研一所說的「低慾望社會」,是一個長期性對於自己人生「卡住」的無力感,對於不管是升官發財還是擴大影響力,世俗或不世俗的追求都失去了動力。
我很想像那些刊在職場雜誌或是HBR的文章一樣,輕鬆自若的談論那些公司人資會提供的標準答案。然而這些事不關己的解法,大部分人看了應該只會更無力。但我還是努力想找尋一個可能的答案與解法。下一篇,我們再來討論我認為可能有助於舒緩職業倦怠,自己的小偏方。
你身邊的朋友也有這些 pre 中年危機的徵兆嗎?歡迎留言討論!而寫作不免俗的也會有倦怠,所以什麼時候會有下一篇也開始佛系了起來,如果讀者有興趣的話,也歡迎留言敲碗!:)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 MBA 課上,我們學經濟理論,投資分析,市場行銷,領導管理。儘管課程內容包羅萬象,我們卻進行了同一場活動好幾次還樂此不疲。什麼遊戲這麼百玩不膩?這個賭盤完全不需要任何商管領域的知識,贏家卻肯定有著敏銳的商業洞察力。聽來有趣嗎?一起來聊「平均的 2/3」吧!
    離上一次公民課也許超過十年了,小時候老覺得這些制度介紹,實在是枯燥乏味又老生常談。但來到美國加州後,全州一路靠左的價值觀,讓我第一次發現自己不夠 Liberal。而這張自由派奉為圭臬等級的圖,我接觸美國政治文化之前確實沒看過。這篇就讓我們用一張圖來聊聊自由派對於「公平」的看法,與保守派的異議。
    The Social Dilemma 是加上少許杜撰劇情的紀錄片。上架過了兩週,目前仍雄踞在 Netflix 美國區排行榜上前十,並在 IMDB 上獲得 8 分高分。我也看到幾個在灣區科技公司從業的朋友分享,可以說是美國科技圈近日的熱門話題。看完本片,我不禁思考這部片想讓你以為的,究竟是什麼?
    船屋行駛在平靜無波的湖面上,我的美國同學正想要靠岸。我往前一看,岸上尖石浮木滿佈,哪有人走的路?他卻只自顧自說著:「我想不到任何理由我們不爬上去?」 不需要理由,就是美國人的冒險精神。
    在留學圈子裡,兩年前繳出赴美求學巨額學費的第一筆押金,有人戲稱是「下海」。而簽了 offer 、領到第一張薪資支票,應可說是「上岸」,不啻為一里程碑。這篇文就來聊聊我這個土生土長台灣人心目中,你可能不知道的美國:從個人消費結構以至於到神奇的美金,從總體經濟的指標,最後回到個人價值的選擇。
    在 MBA 課上,我們學經濟理論,投資分析,市場行銷,領導管理。儘管課程內容包羅萬象,我們卻進行了同一場活動好幾次還樂此不疲。什麼遊戲這麼百玩不膩?這個賭盤完全不需要任何商管領域的知識,贏家卻肯定有著敏銳的商業洞察力。聽來有趣嗎?一起來聊「平均的 2/3」吧!
    離上一次公民課也許超過十年了,小時候老覺得這些制度介紹,實在是枯燥乏味又老生常談。但來到美國加州後,全州一路靠左的價值觀,讓我第一次發現自己不夠 Liberal。而這張自由派奉為圭臬等級的圖,我接觸美國政治文化之前確實沒看過。這篇就讓我們用一張圖來聊聊自由派對於「公平」的看法,與保守派的異議。
    The Social Dilemma 是加上少許杜撰劇情的紀錄片。上架過了兩週,目前仍雄踞在 Netflix 美國區排行榜上前十,並在 IMDB 上獲得 8 分高分。我也看到幾個在灣區科技公司從業的朋友分享,可以說是美國科技圈近日的熱門話題。看完本片,我不禁思考這部片想讓你以為的,究竟是什麼?
    船屋行駛在平靜無波的湖面上,我的美國同學正想要靠岸。我往前一看,岸上尖石浮木滿佈,哪有人走的路?他卻只自顧自說著:「我想不到任何理由我們不爬上去?」 不需要理由,就是美國人的冒險精神。
    在留學圈子裡,兩年前繳出赴美求學巨額學費的第一筆押金,有人戲稱是「下海」。而簽了 offer 、領到第一張薪資支票,應可說是「上岸」,不啻為一里程碑。這篇文就來聊聊我這個土生土長台灣人心目中,你可能不知道的美國:從個人消費結構以至於到神奇的美金,從總體經濟的指標,最後回到個人價值的選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職業倦怠應該是每個工作的人都會遇到的,只是輕重程度不等吧。我很難體會工作狂的心態,但是好不容易做著喜歡的工作的我,最近竟然開始有倦怠感了。 前一陣子下了車往公司徒步的幾分鐘裡,看著天空突然心中有一個聲音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告訴一同事,她說這就是她不願意做全職的原因。昨天一印度同事也說,他問自己他在這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職場症狀,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的關係,還是正處於職場的倦怠期,對於甚麼事都提不太起勁。這裡說的並不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也沒有特別厭惡工作,就是打從心底產生的一種停滯感。 過去對於新的事件或者新的專案,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感,或是上緊發條的心態,但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降低....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Thumbnail
    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沼?透過分析現況、注意小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當進入30歲這個人生階段時,許多人會感到職涯焦慮與困惑,對未來產生懷疑。本文探討了30歲左右人士在職業路途中的迷茫,並介紹了職涯諮詢如何透過深入自我探索、性格評估和價值觀釐清,協助個人找到適合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你有中高齡憂鬱嗎? 本書提供面臨「焦慮」與「停滯期」的中高齡上班族,「重新啟動」職業生涯的科學工作方法...掌握擺脫「中高齡憂鬱」的方法,就等於擁有「終身受用」的資產
    Thumbnail
    在職場持續工作18年,發現成功要付出代價,需要重新調整人生腳步。工作帶來的壓力讓我失去了原本的創造力與歡笑,導致對家人失去耐心,不過半年後選擇辭職,重新尋找人生的平靜與無憂。現在享受平凡生活中的快樂與樂趣,意識到成功不僅僅是名利與升遷。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最近對於職涯的一個深刻體悟是如何區分「職涯」與「工作」, 用英文來做區別的話就是Different between Job and Career。 我大學畢業四年左右,在過往找工作的道路上,我從來沒想過「職涯」,眼前只有所謂的「工作」。 因此每次我應徵到了一份新的工作時,我總是抱持著我只是來這裡
    職業倦怠應該是每個工作的人都會遇到的,只是輕重程度不等吧。我很難體會工作狂的心態,但是好不容易做著喜歡的工作的我,最近竟然開始有倦怠感了。 前一陣子下了車往公司徒步的幾分鐘裡,看著天空突然心中有一個聲音我為什麼在這裡;我告訴一同事,她說這就是她不願意做全職的原因。昨天一印度同事也說,他問自己他在這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職場症狀,甚至會懷疑是不是年紀到了的關係,還是正處於職場的倦怠期,對於甚麼事都提不太起勁。這裡說的並不是單純的不想工作,也沒有特別厭惡工作,就是打從心底產生的一種停滯感。 過去對於新的事件或者新的專案,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期待感,或是上緊發條的心態,但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降低....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Thumbnail
    如何避免再次陷入職業倦怠的泥沼?透過分析現況、注意小技巧,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當進入30歲這個人生階段時,許多人會感到職涯焦慮與困惑,對未來產生懷疑。本文探討了30歲左右人士在職業路途中的迷茫,並介紹了職涯諮詢如何透過深入自我探索、性格評估和價值觀釐清,協助個人找到適合的職業方向。
    Thumbnail
    你有中高齡憂鬱嗎? 本書提供面臨「焦慮」與「停滯期」的中高齡上班族,「重新啟動」職業生涯的科學工作方法...掌握擺脫「中高齡憂鬱」的方法,就等於擁有「終身受用」的資產
    Thumbnail
    在職場持續工作18年,發現成功要付出代價,需要重新調整人生腳步。工作帶來的壓力讓我失去了原本的創造力與歡笑,導致對家人失去耐心,不過半年後選擇辭職,重新尋找人生的平靜與無憂。現在享受平凡生活中的快樂與樂趣,意識到成功不僅僅是名利與升遷。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