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課,北部二天就滿班。南部二個月,招生不到一半。』
難道南部人,真的不好學?
南北消費觀大不同
某次企業內訓下課時,北部專櫃人員小玲,分享網路某個看起很棒的商品,問他人意見。
- 只見專櫃人員分兩派,一派說好看不好用,並說自己的購買經驗。另一派認為看起來很優,可以以試看看,因為商品看起來很划算。
同樣買東西的情況,南部專櫃人員一樣嗎?畫面轉到南部專櫃人員下課時,
- 專櫃小姐先拿食物分享,再把最近買的商品給大家看。專櫃小姐邊說使用的經驗,也教其他人使用,沒多久,一堆人說要買。
區域不同,消費不同
同樣買東西行為,北和南部完全不同。
- 北部人和南部人的消費行為差別,就在與人的互動不同。
- 區域不同,消費行為也會產生差異。就是大陸說的『接地氣』。
如果講師全省統一方法教學,學員就會反應不實用,客人不會買,尤其是在百貨業。
南北百貨消費行為
百貨分A、B、C三級,
- A級戰區人流最多,
- B級戰區區域商場、
- C級戰區社區型百貨。
同樣的顧客在A級百貨與在C級百貨,消費行為就會不一樣,行為不同時,銷售方式一樣,就會產生不少客訴。
舉例子來說
- A級百貨顧客要『速度與專業』,C級百貨顧客要『服務與專業』。
- 如果銷售員,以A級百貨服務C級百貨顧客,客人會感覺不受尊重,還沒了解商品,銷售員就提商品組合與優惠活動,不但不會買單,還會客訴。
以消費行為引需求
教學除注意學員經驗與程度外,還要加入『北、中、南消費行為觀』,否則,就會造成A級百貨,話術一樣,北部客人會買,南部客人卻不會買。
- 同樣是買東西,北部專櫃會拿資料分享,南部專櫃會以實務體驗。
- 如果從消費行為來拆解,北部人學習重『與人互動』南部人學習重『實用技能』。
北部人的學習觀念
- 【北部的步調快,資訊流動快】家家戶戶以小家庭為主,人與人相遇不太會打招呼,漸漸的如何與人相處?要說什麼?做什麼?面對電腦手機的時間比面對真人還多,這些常識,對北部人來說很陌生。
- 【生活缺少與人互動】-北部人想學習『與人互動』的能力,從這幾年流行的讀書會就可發現,知識是其次,大家想要的是和別人一起學習的感覺。
對北部人來說,學習就像『跟團出國』不確定要學什麼,先出去看看再說。
就像跟團出國不見得有什麼目的,『只要有一點點受到影響、有改變,就覺得值回票價了!』,只是想去感受生活,或許有啟發與改變。
南部人重實用技能
如果你想學『三杯雞』這道菜,會用什麼方法?上網看影片學?如果剛好有人開課,費用也可以會去上課嗎?
- 在南部只要和身邊的人說,想去學煮三杯雞,就會聽到『學這個要做什麼?有人會。叫她教你不用錢,不要浪費錢。』
- 買東西也是一樣,有誰用過?可以做什麼?為什麼要花錢買?實不實用?與其看廣告,不如問身邊的人,只要有人用過就是保證。
要去哪?怎麼去?花費多少?目的是什麼?都要做好功課才出門。目的明確,以實務為主。
回到公開課的問題
同樣的課『如何交到異性朋友』,如果沒有考慮需求與差異性,就會造成台北二天滿班,南部二位學員報名,最後沒開成。
原因是什麼?
- 北部人要「資訊」解決問題,南部人要「實務」實際操作。
- 根據不客觀統計,中南部大學生,平均都交過三個異性朋友,北部的大學生平均三人,才有一個交過異性朋友,交朋友對南部人來說一點都不難,又怎麼會想上課學交朋友?
需求不一樣,卻要結果相同?
人才是成交的關鍵
- 南部人不是不愛上課,是找不到上完課可以怎麼用?
- 如果南部人發現課很實用,招生能力保證嚇死你。
- 想要南部人買單,找對人很重要。不信?看南部寺廟開課,有多少人來就知道。
教學應該『因地制宜』
北部『資訊』不能少,中部『互動』要記得,南部『實務』很重要。
- 學習沒有標準,人不同時,習慣不同,結果就會不同,教學應該『因地制宜』,找到最適合的,才會達成心中所想的。
發現學生不愛學時,不要說學生不認真,想學生主動學習,講師可以怎麼做?
#精準銷售只在天使美學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