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馬歇爾盧森堡 書連結|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754下標題|#我永遠都有選擇的自由⠀⠀⠀⠀⠀⠀⠀⠀⠀⠀⠀⠀⠀⠀⠀⠀⠀⠀⠀🙌心交流「可是我不得不這樣做呀...!」很多時候,表明自己在生活中沒得選擇,其實已經是逃避責任的表現...逃避能促進自己與他人內在和諧的那份可能。⠀⠀⠀⠀⠀⠀⠀⠀⠀書中舉例在作者馬歇爾博士的工作坊中,有一位母親認為她一定得為孩子做飯,這是身為母親的義務,即使她心裡有千百個不願意。⠀⠀⠀⠀⠀⠀⠀⠀⠀馬歇爾博士同理她花了那麼多時間在她不喜歡做卻非得做的家務,感到難過,希望學習非暴力溝通後,可以有對她比較開心的選擇。⠀⠀⠀⠀⠀⠀⠀⠀⠀這位母親回家後,便做了一個小小的嘗試...和家人們宣告自己不做飯了!⠀⠀⠀⠀⠀⠀⠀⠀⠀您們猜,結果如何?⠀⠀⠀⠀⠀⠀⠀⠀⠀幾週後,這位母親的孩子恰巧參與馬歇爾博士的另外一場工作坊,表示「感謝老天!終於可以不用邊吃飯邊聽媽媽抱怨了。」⠀⠀⠀⠀⠀⠀⠀⠀⠀於是母親終於不用再勉強自己做飯,孩子也歡喜不用在餐桌上接受母親因為勉強做飯產生的負能量,可謂皆大歡喜。⠀⠀⠀⠀⠀⠀⠀⠀⠀凡事用「我選擇...因為我希望...」取代「我不得不做...」的語句,可以強化自己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意識,也可以看見自己選擇背後的需要為何。⠀⠀⠀⠀⠀⠀⠀⠀⠀例如,馬歇爾博士在書中有分享他開車送孩子上學,沒什麼樂趣,常常覺得很煩。可是身為父親的責任,他必須送孩子去上學。⠀⠀⠀⠀⠀⠀⠀⠀⠀就在他用非暴力溝通自我對話後,他發現...「我不得不開車送孩子上學...」的心裡話是-「我選擇開車送孩子上學,因為我希望他們能在那間學校有良好的教育環境。」⠀⠀⠀⠀⠀⠀⠀⠀⠀釐清這點後,馬歇爾博士在送孩子上學後,就減少很多抱怨了。即使有時候會覺得煩躁,也可以持續想起做這件事的目的。⠀⠀⠀⠀⠀⠀⠀⠀⠀書中還有很多例子,提醒我們是有選擇的!即使看似沒有選擇的生活方式,那可能是並未看透自己的需要是什麼。今天,在生活中遇到難事,一起試試練習「我選擇」,取代「不得不」吧!⠀⠀⠀⠀⠀⠀⠀⠀⠀📝神奇小結透過「我選擇...因為我需要」的自我對話,可以幫助自己更清楚自己的行動為何而做的動機。就算自己仍然做原本不喜歡的事物,也能藉此讓內心更鬆動,知道這些行為背後有滿足自己的其他需要。⠀⠀⠀⠀⠀⠀⠀⠀⠀⠀⠀⠀⠀⠀⠀⠀⠀⠀⠀⠀⠀⠀⠀⠀⠀⠀⠀⠀⠀⠀⠀⠀⠀⠀⠀🤩留言區小互動留意平常生活中,有哪些情境自己會用我不得不做自我對話,試著找其中一個情境,轉以「我選擇...因為我希望...」觀察自己的需要為何?⠀⠀⠀-----------------------------#圖卡心溝通圖像引導人紘宸將轉念溝通主題的書籍整理為有趣、好吸收的知識圖卡一起重拾愛的語言,讓愛發言;轉念向前,幸福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