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特定人物的三指令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存程式
這個指令是在幫助人,脫離角色扮演,找到原本真正的自己。
這個程序幫助我,改變我看待小孩的認知和重新找回我對小孩的愛。

一直以來,我知道我很愛小孩,但總在某些時候,不自覺得會想「離開」;莫名其妙 會侷限自己和孩子的相處。
總有一個想法在腦海裡響起:「你沒法照顧好小孩啦!」、「小孩跟著你喝西北風啊!」、「你根本沒有能力顧好孩子!」
甚至,在情緒低潮的時候,腦海裡的電影,自動放映:「一個大人帶著小孩從高樓往下跳」、以及各式各樣帶著孩子自毀、意外狀況的畫面。
很長的一段時間,很困擾,也很困惑,為什麼有這麼恐怖的聲音、畫面出現在我的腦海裡。我也很傷心,明明我很喜歡跟孩子相處,但為什麼,我卻一直很害怕和小孩相處!!
在進行這個程序時,我穿越的很辛苦,達到最終現象時,感覺到這一切都值得了!我重新整理了以往困擾我的偏差錯亂,我真的明白,原來,我可以簡單的當自己。所有的角色扮演,也只不過是自己的曾經經歷過的,我真的不需要透過重演來保護自己!
我可以有自己更好的生存選擇!我可以用新的觀點來愛小孩。好好的感受,孩子需要我的地方,並給予幫助,也讓孩子幫助成功。我也發現,我的孩子也是很愛很愛我的。


    avatar-img
    4會員
    2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珈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昨天擔任聽析員,幫我的夥伴聽析,CCH1~4。 這個聽析程序最主要在讓我們演練與體悟:控制、溝通、擁有。 先說說我擔任聽析員的收穫吧~ 這是有史以來,我擔任聽析員,最有收穫的一次。 我發現,山達基人常說的:生活真的就像一場聽析。 以前遇到挫折時,很常聽到山達基的朋友安慰著我說這句話, 但因為真實性不
    『對於緩慢的運動有包容力』 國小時期,我挺聰明的,反應快,會讀書。 媽媽說:在找到弟弟的家教老師之前,我要幫他複習功課! 那天傍晚,我跟弟弟併坐在書桌前,我向他甩書, 用高八度的聲音吼叫:你怎麼那麼笨啊!那麼簡單的作業也不會!! 弟弟嚇了一跳,哭著說:我再也不念了。 小時候不懂,其實弟弟並不是笨,而
    這篇,我一定得寫。 這個聽析程序,是我在109.9.20執行的。 我的個案督導員,指示我做這個聽析程序的原因,就是我對我的聽析員ARC破裂。 (註:ARC指的是親和力、真實性、溝通所構成的三角形) 白話意思就是,我可能對我的聽析員,產生挑惕、討厭、不喜歡、和白眼~ (會說可能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夥伴
    『針對背叛,找出一個不具威脅性的地方』 每個人的輪迴,都有不同的痛點,有時候,即便主角不同,但演出的劇碼大抵相同。 或許,你跟我一樣,對於『背叛』這一回事,也是痛到了極點。 指令一下下來,第一個直覺就是: 『我怎麼可以對自己那麼的不好?!』、 『為什麼老是為了別人的錯誤,而自己懲罰自己呢?!』、
    讓人沒有任何理由就去執行某事~ 這怎麼可能,一直以來,我就是個好奇寶寶。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做什麼事情前,我是一定要搞清楚緣由的。 程序進行中,有一句話,飄進我的腦海裡: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有很多事情,遠遠的看,是美好的。 但也有很多的事情,近一點看,也是美好的。 例如,清晨小樹葉
    這個聽析程序,是要幫助人恢復自決力。 說起自決力這東西,其實我很引以為傲的,因為只要我想做的事情,我一定可以做到。 在執行這個程序的時候,我運用示模工具,建造起自己的異想世界。 每創造完某個圖形,像是貓咪、房子、公雞、音符、拱橋,甚至堆高樓、排骨牌....等等。 一瞬間的破壞,其實,還蠻爽的。 從來
    昨天擔任聽析員,幫我的夥伴聽析,CCH1~4。 這個聽析程序最主要在讓我們演練與體悟:控制、溝通、擁有。 先說說我擔任聽析員的收穫吧~ 這是有史以來,我擔任聽析員,最有收穫的一次。 我發現,山達基人常說的:生活真的就像一場聽析。 以前遇到挫折時,很常聽到山達基的朋友安慰著我說這句話, 但因為真實性不
    『對於緩慢的運動有包容力』 國小時期,我挺聰明的,反應快,會讀書。 媽媽說:在找到弟弟的家教老師之前,我要幫他複習功課! 那天傍晚,我跟弟弟併坐在書桌前,我向他甩書, 用高八度的聲音吼叫:你怎麼那麼笨啊!那麼簡單的作業也不會!! 弟弟嚇了一跳,哭著說:我再也不念了。 小時候不懂,其實弟弟並不是笨,而
    這篇,我一定得寫。 這個聽析程序,是我在109.9.20執行的。 我的個案督導員,指示我做這個聽析程序的原因,就是我對我的聽析員ARC破裂。 (註:ARC指的是親和力、真實性、溝通所構成的三角形) 白話意思就是,我可能對我的聽析員,產生挑惕、討厭、不喜歡、和白眼~ (會說可能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夥伴
    『針對背叛,找出一個不具威脅性的地方』 每個人的輪迴,都有不同的痛點,有時候,即便主角不同,但演出的劇碼大抵相同。 或許,你跟我一樣,對於『背叛』這一回事,也是痛到了極點。 指令一下下來,第一個直覺就是: 『我怎麼可以對自己那麼的不好?!』、 『為什麼老是為了別人的錯誤,而自己懲罰自己呢?!』、
    讓人沒有任何理由就去執行某事~ 這怎麼可能,一直以來,我就是個好奇寶寶。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那樣,做什麼事情前,我是一定要搞清楚緣由的。 程序進行中,有一句話,飄進我的腦海裡: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焉~~ 有很多事情,遠遠的看,是美好的。 但也有很多的事情,近一點看,也是美好的。 例如,清晨小樹葉
    這個聽析程序,是要幫助人恢復自決力。 說起自決力這東西,其實我很引以為傲的,因為只要我想做的事情,我一定可以做到。 在執行這個程序的時候,我運用示模工具,建造起自己的異想世界。 每創造完某個圖形,像是貓咪、房子、公雞、音符、拱橋,甚至堆高樓、排骨牌....等等。 一瞬間的破壞,其實,還蠻爽的。 從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實在有點沮喪,小孩兒們好需要用許多方法 一直不斷Hold住,這堂內容恰好有些無趣 硬要帶動小孩專注有難度 然後這次小孩又回到調皮的狀態 覺得要一直管秩序讓自己感覺很無能 小孩不聽話自作主張做指令之外的話 一開始好像很害羞的小孩 突然像是覺得我是可以胡來的老師 開始往瘋小孩邁進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身心靈有很多的詞彙, 其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應該是內心小孩, 但愛自己其實有另一個訣竅, 但他是另一個詞, 也就是內心大人。 小時候是內心小孩的主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內心大人逐漸被外界給餵養, 大人長大了, 小孩就被欺負了, 所以就造成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這個愛自己。 也就是本性, 就是內心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這個無依無靠的世界「該如何生存下去」是我唯一想到的目標,因此下了如此決定。 我其實蠻享受作為瘋女人的角色,因為投入角色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事,代入不同角色的不同行為模式十分有趣。一直作為一個乖巧文靜的我早已受夠這些束縛在我身上的枷鎖,「這些通通都不是我」,我不是為了達成別人的期望而被生下的。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內在受傷的小孩 站出來想要保護自己 當那個內在小孩出現時 你會害怕周遭的人 他們怎麼看你 你可以練習和自己的內在說話 傾聽他現在想要做什麼? 什麼事情讓他感到舒服 陪伴自己度過那個不安的時刻 你就為自己建立安全感 你就不再害怕過去傷害你的那些事 因為當你用愛的眼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我與內在小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在身心靈這塊內在小孩通常被描述為一個童年受了傷的自己,而小我雖然是給予我們負面信念的存在,但也經常被提到是因為我們過去受到的傷害,為了避免再次受傷而發展出來的大腦機制,我一直疑惑既然小我是想保護我們,為何我們總是非常討厭他?在一次的課堂上剛好有同學提問小我是什麼……
    實在有點沮喪,小孩兒們好需要用許多方法 一直不斷Hold住,這堂內容恰好有些無趣 硬要帶動小孩專注有難度 然後這次小孩又回到調皮的狀態 覺得要一直管秩序讓自己感覺很無能 小孩不聽話自作主張做指令之外的話 一開始好像很害羞的小孩 突然像是覺得我是可以胡來的老師 開始往瘋小孩邁進
    Thumbnail
    家人的語言暴力可能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長期下來讓人產生「活得好累」的感受。另一個讓人「活得好累」的原因是,從小就得學會如何當「好孩子」,長大後卻依然如此。本文列舉了好孩子常見的行為和人際關係變得輕鬆的心法。作者還分享了「從今以後,我只為自己呼吸」抽書活動的詳情。
    身心靈有很多的詞彙, 其中一個常見的詞彙應該是內心小孩, 但愛自己其實有另一個訣竅, 但他是另一個詞, 也就是內心大人。 小時候是內心小孩的主宰,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 內心大人逐漸被外界給餵養, 大人長大了, 小孩就被欺負了, 所以就造成不知道怎麼愛自己, 這個愛自己。 也就是本性, 就是內心
    很常聽到內在小孩這個專有名稱,一直覺得是心理學的一個字眼,自己的童年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起伏,最多就是唸倒了好幾家幼兒園,療癒內在小孩跟我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吧! 因緣際會下,報名了Ruowen Huang愛自己線上的課程,這才了解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內在小孩啊,版主要大家回想一下,小時候有哪一件事是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我與小孩的關係 其實這個議題換言之也是象徵與內在小孩和解,因為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孩子的行為有時候是顯化我們的內在。 與其說跟小孩的關係,倒不如是跟自己內在小孩的關係。 常常我們忽略自己的聲音也就忽略了內在小孩,或甚至是知道但把自己的內在鎖起來。 我們的內在小孩反應都極其的脆弱與受傷,滿身傷痕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當兒童正常化,發展好人類傾向,那自然是朝善的方向去發展,擁有足夠的愛及接納,會尋找自身的價值及意義,於是幫助他人及環境的行為就會產生了。成人應用愛及尊重的態度,屏除成見,觀察與幫助孩子發展人類傾向。不求上進的人必是童年時期沒有發展好人類傾向。   照顧者對孩子從小到大的言語,會成為孩子長大後
    Thumbnail
    在這個無依無靠的世界「該如何生存下去」是我唯一想到的目標,因此下了如此決定。 我其實蠻享受作為瘋女人的角色,因為投入角色一直是我很感興趣的事,代入不同角色的不同行為模式十分有趣。一直作為一個乖巧文靜的我早已受夠這些束縛在我身上的枷鎖,「這些通通都不是我」,我不是為了達成別人的期望而被生下的。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內在受傷的小孩 站出來想要保護自己 當那個內在小孩出現時 你會害怕周遭的人 他們怎麼看你 你可以練習和自己的內在說話 傾聽他現在想要做什麼? 什麼事情讓他感到舒服 陪伴自己度過那個不安的時刻 你就為自己建立安全感 你就不再害怕過去傷害你的那些事 因為當你用愛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