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只是想表達自己的感受,結果卻換來對方的冷淡甚至不滿;你以為坦率地說出想法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卻反而讓人覺得你在挑刺,甚至引發了衝突。
為什麼你努力在職場中真誠溝通,卻讓關係變得更加緊張?這並不是因為你表達錯了需求,而是帶著情緒去表達,讓需求被誤解為批評。
Michael是部門的新人,剛到職不到三個月,常常手忙腳亂。身為主管的你,希望他能同時處理幾個簡單的任務,於是安排了幾個不同的工作,讓他能鍛煉能力。
但Michael卻說:「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一個人怎麼可能同時做這麼多事?這是不是太強人所難了?」
他的語氣聽起來很不滿,讓你瞬間感覺不舒服,心想:「誰不是一個人做很多事情?為什麼只有你覺得難?」於是你不高興的回應:「如果連這點事情都覺得難,這份工作恐怕不適合你。」
Michael聽了之後臉色難看,氣氛瞬間降到冰點。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Michael的需求並沒有錯。他可能只是希望能夠一步步完成工作,這樣可以避免犯錯。然而,他的表達方式將合理的需求包裹在強烈的情緒之中,使人感到被指責和否定。
作為主管的你,也許本來願意聽取員工的意見,但Michael帶著情緒的表達,讓你覺得自己的專業能力受到了挑戰,於是也本能地回應了負面情緒。
這樣的情況在職場中非常常見,因為帶著情緒去表達的需求,往往只會引發更多情緒對抗。
要避免上述情況發生,我們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人們從不抗拒你的需求,他們抗拒的是你表達需求的方式。」
Michael的例子並非個例,而是無數職場人的縮影。我們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因為害怕被拒絕或引發衝突,但我們卻沒有意識到,真正讓需求無法被滿足的原因,是我們帶著情緒的語氣和措辭。
下一次,當你想要表達自己的需求時,試著停下來問自己:
「我說的話中,有沒有讓對方感覺到批評或否定?」
當你學會表達情緒,而不是帶著情緒去表達,你會發現,世界對你的需求,變得更為包容。
職場中的溝通不是一場對抗,而是合作的藝術。當你能清晰、溫和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你不僅會讓自己感到舒適,還能贏得更多的支持與理解。
評論區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