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food for thought

    只滑哎居臉書,不讀雜誌不逛書店,是否像是吃了燒餅夾油條,吐司夾芋泥,只有澱粉包澱粉,營養不均衡?
    尊敬的身心靈健身中醫導師前幾日說到 social media 的可怕,最大一條就是看似強大的演算法讓我們只看到想看到的,不僅讓人對手機成癮,且更容易 reinforce 既有的觀念,活在自己的泡泡裡,不利於培養對不同人事物的同理心。
    今早翻閱《聯合文學》時,我所能想到的比喻則是,雜誌(或者是報紙等刊物)是一份豐富的早餐組合。因受以青峰為當月專輯的我,進而讀到了台南文學獎、認識了當月作家。為了聽見酥脆的餅喀滋喀滋,我同樣也吃到了包裹其中的雞蛋 甚至起司鮪魚跟雞肉。而我的 instagram、 facebook feed,卻往往跳出一樣的美食旅遊照,在我家周遭的餐廳屢屢現身,我十分鐘前 google過的外套突然促銷,一樣的政治批評,同樣的素材不斷的出現。就像是一大顆幾乎只有油條的飯丸,雖然吃得很爽,但真的不太健康,而且好撐好膩。
    排版清爽漂亮的雜誌好比乾淨令人食慾大開的擺盤,五顏六色的的香蕉莓果、花生醬優格、全麥土司跟豆漿,有纖維蛋白質油酯跟澱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來自 1997 的吃仔,在乎食物背後的故事與經營。 留學歐洲與美國,定居高雄。 愛逛超市、燒家常菜、聞麵包。 做瑜珈、騎車散步與下廚之間,在這裡寫寫餵飽自己的脈絡。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