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何寫人物專訪?

前陣子接了一個案子 —— 專訪報導者李雪莉總編輯。
當時既興奮又緊張,即使我過去在異地田野中有些不同形式的訪(ㄉㄚ)談(ㄕㄢ)經驗,但面對新聞界久仰的資深記者,準備這次的邀訪,彷彿一切從新重練、重新做功課,因為人家內行的都知道你要幹麻。
坊間與網上已有資深記者分享撰寫專訪的經驗,如房慧貞這篇。在人物描摹我依然不夠專業與歷練,時間與酬勞有限,以下記錄自己如何書寫的歷程。

基本流程:
一、事前作業 1. 方向擬訂:與邀稿人(暫稱同事)討論專題內容, 2. 做功課: 閱讀受訪對象的經歷、著作、理念等作品,最好記下一些行內術語,以便訪談時對方提及能更快進入狀況,若對方還要向你解釋不少行內話,則會影響訪談的步調。 3. 擬訪綱:並和同事討論寄邀請信,附上訪綱(不過也有不需要訪綱的受訪者)。 展現誠意。
二、採訪 通常訪談時間為1.5~2小時,包括可能有半小時是暖場、中間岔題、收尾的社交禮儀等。 訪談技巧與受訪者特性吃了很大比重,有分話多、話少、掌控話語權、不擅言詞的,甚至與訪談者性別、年齡、職位差異等等因素,都會影響訪談的步調與資訊收集的多寡。
三、撰寫(以3000字的篇幅為例) 1. 臨場感文字與聽打逐字稿(一至兩天) 以正文文體打下當天受訪的臨場感,也就是田野筆記一定要當天寫的概念。 不過最後一定會因字數,而有所刪減。 此步驟的重點是,保留還有臨場感的文字,後續可做為開場、行文中的臨場感使用。
2. 架構:另開word檔專門寫正文,列出小標,通常就是based on訪綱 3. 劃重點:在逐字稿上地毯式Bold重點,並謄至正文 4. 正文:分配、精簡受訪者的話 謄完逐字稿重點後,總字數一定會來到暴衝的狀態。因篇幅有限,須分配回答各問題的篇幅,免得精簡到一半發現字數受限,無法容納後面的內容,這時就會變成又要花時間回去刪減前半寫好的內容。
此時,「分配」便是下功夫的所在,因為受訪者的回答常常不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地落在每個問題之後,在3. Bold逐字稿重點的過程會發現,某一個問題的回答常常是散落全文各處,這時候的「分配」也像coding的操作。
5. 全文修飾 此階段還是有細緻的4.之分配、合併、精簡的過程。其中的功夫在於將9成以上受訪者的話轉為正文文體,以及如何安放各問題的次序,不然通篇閱讀起來會太過口語(raw)而影響資訊吸收與閱讀體驗。 撰寫專訪文章與其他文類的其一差異在於,此時的成就感累積,反而是看到數字在精簡的過程緩緩漸少,而不是一個一個增加字數的過程。
四、交稿後比對 通常交稿後,編輯部或主編會做出部分的修改,而比對原稿哪裡被修改、思考哪裡被修改,也是學習的所在。除此,有時候被修改的部分,並非是寫得差強人意,而是改為更符合該刊登網站的風格。

結語
經歷很有挑戰性的專訪經驗,其實花費的時間精力比想像高出許多。我認為好的專訪,是活靈活現地將讀者拉回當時的採訪現場,因此,通常篇幅不會太長(3千字大概是現今網路閱讀的專注極限)。
從文字中,對專訪人物有具體畫面的呈現,有風格、有態度,也有當時與訪談者的互動。以及,從富有臨場感的文字中,道出採訪內容,帶出受訪者的理念、嘗試、挫折、支持下去的動力與未來願景,將起、承、轉、合埋進訪談順序裡(或是在文章中重組架構),同時也是一篇受訪者與專題結合的人物篇章故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