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食譜:雞火干絲

我還不會走路,就在吃銀翼了。餐廳搬了三次,我們也一路跟到金山南路現址。當年餵我吃小籠包的外公,逝世倏忽廿八年矣。銀翼老輩的廚子和經理漸漸凋零,當年跑堂後來變成了老闆,如今也不在了。銀翼的口味,亦多少跟著時代做了調整(你可以說,因應現代人的口味,變得比較健康,比較不鹹不甜不油,也就是說,嗯,比較沒味道了)。
我從小在銀翼都是吃早點,吃了四十多年,習慣使然,即使午飯晚飯,桌菜也是幾乎不點的。吃來吃去都是這幾樣:涼菜是肴肉拼風雞,蒸籠是蝦肉燒賣、小籠包、菜肉蒸餃,主食是雪筍肉絲煨麵,最後吃甜點,棗泥鍋餅(現在似乎只有豆沙鍋餅,不見棗泥久矣)。
然後呢,跟著涼菜上的,必然有一大碗維揚干絲。
銀翼菜單既有「維揚干絲」也有「雞火干絲」,兩者究竟有什麼不一樣,我問過店經理,他支吾一下,說其實差不多。總之是金華火腿和老母雞熬的湯頭,和切得稍微粗一點兒的干絲,上桌前鋪一把手撕的雞肉絲和火腿絲,拌開裝小碗吃。在我家吃銀翼的菜色結構裡,這道菜是main course之前、冷盤之後的第二道前菜,大家分一分,一人一小碗,最後總會剩下一點,也總有誰會趁它放涼之前拿去舀乾淨。
總之,這道菜也是我味覺記憶的原點。
今天試做自家版本,除了金華火腿和雞高湯,還加了冬筍和豬骨。客氣地說,覺得並不輸給銀翼。若是季節不對沒有冬筍,那就免放,應該也是不錯的。我還切了幾片老薑入鍋,放不放都可以。
過年買了很多冬筍,帶回娘家做了百頁包肉、烤麩、春捲,還剩好幾個,連殼帶泥拿回自家冰起來。年菜吃得豐盛,想吃點兒清爽的,就試試雞火干絲。
首先熬高湯:基本湯底是冬筍和金華火腿,原本要加雞架子煮的,沒買到,改用豬枝骨。今天逛家樂福,看到「有心肉舖子」的冷凍去油土雞高湯,乾脆買了直接放進湯裡煮,省掉熬雞架子的工夫(之前都是買主婦聯盟的白肉雞高湯,但最近缺貨,這個高湯也不錯)。
火腿燙過,舊牙刷刷一下,切小塊。枝骨也燙一下,撇去浮沫,撈出備用。
這次的用量:兩支筍,一盒枝骨,一塊拳頭大的金華火腿(帶骨),二公升半的水。冬筍切塊,與枝骨、火腿同下,水滾轉小火,加蓋煮90分鐘。
白豆干,買主婦聯盟的名豐豆干。一塊豆干可先片成五片,再切細絲,下高湯鍋裡小火煮一煮,直到入味。
去皮雞胸肉(我買大成真空包裝的清胸肉),電鍋蒸熟,取出放涼,等不及就拿些冰塊冰鎮,手撕雞絲,備用。蒸雞肉的少許湯水,也倒進高湯鍋同煮。
干絲煮到入味,就差不多了,先嘗嘗,金華火腿已有鹹味,不一定要加鹽。撈一碗出來,放一把雞絲,上桌開吃。
以後懷念這一味,不一定要專程去銀翼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馬世芳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