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那個宣稱吃糖可以減肥的年代

當年的醣類廣告詞:
當年的醣類廣告詞:
每一個醫學治療方式的出現,都有它的時代背景.
人類克服了壞血病之後,造成了日後大航海時代與英國的日不落帝國,然而直到1776年詹姆斯·庫克才被頒授科普利獎章以作表揚。
人類的第一支疫苗是在1796年才發明的,是為了天花;在此之前,西醫基本上沒有甚麼太大建樹,基本上是在萌芽時期。在那些個年代,很多奇怪療法的出現根本不是甚麼奇怪的事情。
因為人類還沒有實驗的概念。
在那時,西方人生病就放血,一放就是4-5升的在放血,連美國的國父華盛頓都被放到死掉。
1945年,人類才發明了抗生素,至此才能有效的控制感染;在此之前,大部分的人都是因為感染死掉的。
接受新知識與時代演變到現代嚴謹的醫學實驗方式,是多少人的鮮血與生命換來的。
下圖是五零年代,美國糖業的宣傳廣告.
歷史上,為了賺錢而扭曲醫療的本質,喪心病狂的人不少。
強調醣類是低卡的脂肪替代品,很健康的.
那個時候,商人花錢請許多教授與專家學者做了很多偏差的科學研究,然後告訴大家吃糖比脂肪健康。
1965年美國糖業協會(Sugar Association)的前身「糖研究基金會」(Sugar Research Foundation),花錢聘請哈佛大學的科學家(D. Mark Hegsted)撰寫評論,以弱化糖類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關聯,並直指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是這類疾病唯一的罪魁禍首。這一論斷持續影響後來的營養學觀念及健康政策長達半世紀。
當時的很多醫生與專家學者也將其奉為圭臬。
1967年研究團隊於將評論發表在著名的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結論指出心臟疾病與糖無關,與膽固醇及脂肪則高度相關。這個操作手段其實非常高明,因為一般的醫學研究報告,特別是發布在頂尖期刊的,往往都能引導整個科學界與醫界的風向與討論。
半個世紀後這個醜聞才爆發出來。
我們很清楚這其實是一個社會現象,想當然爾醫藥界又把這東西當成一個疾病來處理,也是,這樣子藥廠、食品業、醫療業、周邊的很多相關產業大家都有錢賺。多好。
商業披上科學與醫療的外衣做包裝,也不是只有這件事而已,回歸到人性上,這其實也不是什麼新聞。人們如果要開心的讓自已一直吃糖,那也是自己的自由。
但是會考試,會念書,不思考,不求證,只相信權威與媒體的類文盲越來越多,這個才是真正的災難.

請自行參考下列文獻:
*飲食對於血脂與脂蛋白的影響.Grundy, S M and Denke, M A (July 1990). "Dietary influences on serum lipids and lipoproteins: Table 1". The 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31: 1150.
*糖業與冠心病的研究:從內部文件的歷史分析.Kearns, CE; Schmidt, LA; Glantz, SA (12 September 2016). "Sugar Industry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esearch: A Historical Analysis of Internal Industry Documents". JAMA Internal Medicine. 176: 1680–1685.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6.5394. PMC 5099084. PMID 2761770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