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讀懂一本書》樊登的讀書哲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書名:讀懂一本書
作者:樊登
出版社:三采
《讀懂一本書:3300萬會員、22億次收聽「樊登讀書」創始人知識變能力的祕密完整公開》
單憑「讀懂一本書」這斗大的標題,可能會讓人過度期待,以為整本書都環繞在「讀懂」一事。
其實是 樊登 在談他的一套讀書哲學,原版(簡中版)封面的雙標題就下得挺好的,「樊登讀書法」是比較貼切的描述。

■ 樊登的信念

Photo by Timothy Eberly on Unsplash
我沒實際聽過《樊登讀書》,只知道這是個爆紅的「講書」App,要付費的——但書不是要自己讀才有樂趣嗎?這是我身為一位「雲玩家」的既定想法。
完讀本書後,刷新了一些我的印象,覺得有必要先幫大家釐清,整理如下:

✅「不舒服」讀書

樊登信奉「不舒服」的讀書原則,他認為一本書讀得太舒服了,反而容易固步自封。

✅ 所以讀書只追求「有用」?

非也。樊登有提到,千萬不要以為自己讀一些詩,讀一些哲學,似乎在生活起不到多大作用,其實它會潛在地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
其實在書中,樊登賞析了好幾本文學作品,像是他也用「解構一本書」的方法去講《西遊記》。
或許你會問,那為什麼《樊登讀書》的選書都是那些調調?
我的看法是,有些書「暴雷」了就不好玩了——這類型的書,比較適合大家都讀過了以後,齊聚在一起「激盪出不同火花」,比較不適合拿來講;書中有一章在談「選書」的標準,亦有說明。

✅ 帶著「目的」閱讀?

雖然樊登是「不舒服」讀書的信奉者,但他也說到,還有一種讀書方法其實是更令人享受的,那就是沒有目的的閱讀(自由閱讀),是更高級的一種探詢。
這裡留下了興味盎然的一句話:「當你能夠找到不同的書之間的聯繫時,兩種方法就殊途同歸了。」

✅ 「自己讀」的效果最好?

這邊也可以呼應《樊登讀書》 的選書依據。
對於某些人來說,「孤獨」地讀一些「有難度的書」,事倍功半。如果有機會獲得高人幫助你去解讀一本書,就像上學的時候聽老師領航,再接著讀下去。都是值得高興的。
所以,或許可以屏棄「自己讀」的精神潔癖,在某些書籍上。

■ 心得

Photo by Edvin Johansson on Unsplash
這本書最引起我共鳴的點,可能和大家不太一樣,是樊登自述他參加西安大學辯論隊那段。
憶起了大學時期,我也參加校內辯論社,汗顏的是,沒有書中那樣的「魔鬼訓練」。天啊!每天早上鍛鍊腹部發聲法、「一打四」的模擬練習,太狂了!
作為辯手,我的「舞台效果」並不好;我在社團的工作是「打雜」各種行政運作,例如接洽社課、安排練習賽、報名/舉辦大型盃賽、回應校內管理單位各種規定⋯⋯社長的使命。
我花了很多時間陪選手準備賽事,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整理」講稿。
不用想問題,因為主題(辯題)已經定案了,但我們去必須去圖書館找資料(背景現狀)。接下來要反覆修訂申論稿,我自己還蠻習慣用「三足鼎」的方式,也就是提出三個論點(方法)去支撐立場,做出 make sense 的推論(演繹法),並演練攻防⋯⋯。
💧 要解決什麼問題? 辯題。
💧 背景知識? 去圖書館搬資料。
💧 提供了哪些解決方案? 架論點,做推論,演練攻防。
💧 總結,價值昇華。 整理,下結論。
看完本書,赫然驚覺,原來我參加社團的三年,無數次鍛鍊了書中「解構一本書」的方法;無形中用上了「思維導圖」的編纂要領。
除了印證既有所學,我也收到新的思維。
例如樊登讀一本書,鮮少畫線;讀完一本書,會「放空它」一個禮拜——刻意營造一個「寒徹骨」的環境。
接下來,他會開始進行一連串很磨人的「補救」的措施:回憶、構思、手寫、講述。這整套過程,不只用上了最最最高級的「輸出」手段(參照《最高學以致用法》),還增添了一道篩選機制,又更加高竿。
或許,回憶不僅是單純記憶和追想,更多時候,是在練習篩選。
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 筆記:選書、理書、講書

先附上我「解構」完本書,所繪製的思維導圖(原圖)。接著從選書、理書、講書三方面切入,汲取幾個亮點。
以Xmind編纂,有些節點我把它收縮起來了。否則「葉脈」會太大片。

【1. 選書】

什麼樣的書值得被解讀?樊登最側重的原則,是一本書的科學性建設性
這裡容我註釋一下,並不是說其它的書就不好了,而是有一些書「不怕暴雷」,講得愈通透,愈有助於聽眾去理解這本書。
可以想像是「課本與老師」的關係,就明白了。

科學性

不是憑空捏造,不是簡單歸納,它一定經歷了科學性的驗證過程——可證偽。
有問題,能解決,並且有嚴謹的論證,就是一本好書。

✅ 建設性

經驗、智慧的累積,引出了感悟、啟發,是建設性的東西。
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行動和改變,也是一本好書。

【2. 理書】

書中並沒有「理書」一詞,是我創的總稱——梳理一本書的意思,包含了兩個層面:讀懂解構

✅ 讀懂一本書

先是談到了「理解力的池子」的概念,就是讀者的背景資料庫。
舉個例子,假設你學生時期修過任何「法學概要」的學分,不需要像律師一樣鑽研的很深,但起碼見過「世面」。那麼有一天,當你看到別人在論述相關概念的過程中,涉及到的名詞或語法,就可以省下一道名為「理解」的手續,讀書的「攻城略地」變得更加容易。
樊登建議,讀書要建立的底層積累知識有:
經濟學、心理學、中國古代經典作品、管理學、邏輯學、哲學、人生經驗⋯⋯等。
另外是「知識的自我反芻」習慣。
樊登讀書時不太畫線,讀完後放下,給自己一段時間沈澱,間隔大概為一週。一週時間也差不多忘了快一半。這時候一邊回憶一邊繪製思維導圖,跟隨回憶的過程,再去打開那本書,然後去翻閱摘抄。
人的大腦經過了間隔,經過了回憶的挑戰,對內容的記憶力就會更強。
拿筆在本子上畫線是很愉快的事。因為你可能會覺得只要畫過了,你就已經記住了這段文字。這個過程很愉快,你的感受是愉快的,但你的大腦沒記住。因為這個過程沒有挑戰性。你必須把它放下,隔一段時間,挑戰自己,回憶內容,這時候才可能記得住。然後做更進一步的挑戰——把書講給別人聽。
張口就說,這樣你的記憶力才會加深。
少畫線 → 放下(一週)→ 回憶(構思思維導圖,此時才摘抄)→ 講。

✅ 解構一本書

樊登講書不寫講稿,取而代之的是思維導圖——你是如何「解構」一本書?
我對解構一詞的領會是:「理解完做拆解,構思完再構建」;融入了自己的取捨、個人的詮釋——用「中文翻譯成中文」,這當中是有「化學反應」的,而非「物理現象」的摘下拼上。
接下來詳談。

【3. 講書】

✅ 組織「講稿」

方才提到了樊登的「講稿」是思維導圖,他把繪製思維導圖的第一筆稱之為「坡道」——最難,卻也最有意思。
我把坡道想像成一個「切入點」,切入的角度愈犀利,愈能擄獲聽眾的注意力。讓別人覺得一定得把這書聽完。
樊登分享了一些建立坡道的材料:
💧 最打動人的一個點。
💧 最有價值的內容,可以是故事、案例、顛覆性新知、生活場景代入。
坡道一旦建立完成,接著論述背景,再接下來進入正文,就沒這麼難了。對待正文,很重要的原則是,對每一個部分都要給予充分的論證,就是我們說的實驗數據、案例、故事。
最後到了結尾,要能起到總結的作用。除此之外,樊登特別喜歡前後呼應,帶點詩意,富有感召力。
⚠️ 建立坡道 → 背景現況 → 正文(充分論證)→ 結尾。

✅ 講書前要了解的兩大原則

第一條原則是「一手知識,以書為據,別跑偏」。
我覺得這是對「遊戲規則」明確定義的必要性, 今天假如我是一個付費的聽眾,我究竟想聽的是這本書的「原貌」?還是你這個講書人的「私貨」
面對兩批截然不同的客群,一定要事先界定清楚,不能游移不定。
這無關對錯,而是對受眾的負責。
第二條原則是「二次創作,不是單純摘要」。
乍聽之下,好像跟第一條原則矛盾了?其實不然。
舉例說明,歷史老師授課,他用「餓的話,每日熬一鷹」帶給學生一個有趣的記憶點,但並沒有「超譯」八國聯軍的史實。
如果你有更好的表達方式,能更平實地把一個道理講清楚,那你就講故事。換句話說,就是再創作。
尊重原文,但同時一定要創作。這體現了講書人——知識的解密者——的價值。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文附上我的〔讚賞公民 2.0〕〔圍爐〕〔其它平台〕鏈結,歡迎來坐坐、拍拍手 ❤️。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免費獲邀進圍爐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
廣播資訊不漏接/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MastodonMattersMediu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2K會員
724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創作者經濟 IMO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談的是「時間管理」,大多數書籍是聚焦在工作時間要怎樣事半功倍。但這本書很特別,它是談論休閒時間如何妥善安排。
這本書談的是「時間管理」,大多數書籍是聚焦在工作時間要怎樣事半功倍。但這本書很特別,它是談論休閒時間如何妥善安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樊登所提倡的主動閱讀方法,透過講書來加深對書籍內容的理解。樊登的技巧不僅簡化了知識的傳遞,還提升了學習的效果,幫助讀者洞悉書中真正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名言佳句。主動閱讀不僅是重複,也是理解與思考的過程。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高效閱讀並從書中提取最大價值成為許多人的挑戰。《讀懂一本書》由樊登所著,專為希望提升閱讀效率與效果的人士而作。書中介紹了選書、讀書及應用知識的實用策略,並闡述了「沈浸式學習」與「觀光式學習」的概念,幫助讀者更深入地體會所學內容。若你也在追求更好的閱讀效果,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Thumbnail
「如果你要用盡全力去獲得一樣東西,要麼是因為它不夠美好,要麼是它根本不適合你。而在我的人生經驗中,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大多是輕鬆得來的。」 作家樊登說的這段話, ㄧ語驚醒愚癡人(我)呀! ◾️ 真正好的東西, 都是輕輕鬆鬆就可以得到的。 在孩子教養上, 不也是該這樣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很多讀書建議都建議我們 剛開始讀的時候應該要粗略地瀏覽 大致了解這本書的主旨 了解作者為什麼想寫這本書 等等的建議   而我的書齡也十多年了 雖然有感自己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但在別人問我心得感想時 總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本書是讀完了 但好像又沒有讀到什麼   在我讀周嶺的《認
Thumbnail
很多人離開學校後再也不看書了, 其中一部分是被考試搞壞了讀書的胃口。 如果讀書只為了考試, 那一旦不用考試, 就失去了讀書的動力了。
Thumbnail
第一本接觸的哲學家著作,是笛卡兒的《沉思錄》,知名的「我思故我在」名言,便是出於這本書。 內容看起來簡單好懂,篇幅也不長,感覺適合入門新手,但後來又看了數遍,覺得要透徹理解還是有些難度,需要有點耐心。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使然,為何瑞典人這麼捧場閱讀?於是買回來閱讀.讀完此書,真的是有讓我眼神為之一亮.🤨 因為我可以理解此書為何是暢銷書,真的很值得閱讀,思考與學習.👍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樊登所提倡的主動閱讀方法,透過講書來加深對書籍內容的理解。樊登的技巧不僅簡化了知識的傳遞,還提升了學習的效果,幫助讀者洞悉書中真正的價值,而不僅僅是名言佳句。主動閱讀不僅是重複,也是理解與思考的過程。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高效閱讀並從書中提取最大價值成為許多人的挑戰。《讀懂一本書》由樊登所著,專為希望提升閱讀效率與效果的人士而作。書中介紹了選書、讀書及應用知識的實用策略,並闡述了「沈浸式學習」與「觀光式學習」的概念,幫助讀者更深入地體會所學內容。若你也在追求更好的閱讀效果,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
Thumbnail
「如果你要用盡全力去獲得一樣東西,要麼是因為它不夠美好,要麼是它根本不適合你。而在我的人生經驗中,世界上美好的事情,大多是輕鬆得來的。」 作家樊登說的這段話, ㄧ語驚醒愚癡人(我)呀! ◾️ 真正好的東西, 都是輕輕鬆鬆就可以得到的。 在孩子教養上, 不也是該這樣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很多讀書建議都建議我們 剛開始讀的時候應該要粗略地瀏覽 大致了解這本書的主旨 了解作者為什麼想寫這本書 等等的建議   而我的書齡也十多年了 雖然有感自己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但在別人問我心得感想時 總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本書是讀完了 但好像又沒有讀到什麼   在我讀周嶺的《認
Thumbnail
很多人離開學校後再也不看書了, 其中一部分是被考試搞壞了讀書的胃口。 如果讀書只為了考試, 那一旦不用考試, 就失去了讀書的動力了。
Thumbnail
第一本接觸的哲學家著作,是笛卡兒的《沉思錄》,知名的「我思故我在」名言,便是出於這本書。 內容看起來簡單好懂,篇幅也不長,感覺適合入門新手,但後來又看了數遍,覺得要透徹理解還是有些難度,需要有點耐心。
Thumbnail
剛看到《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時,以為又是一本市面上常見的「閱讀法」工具書,沒想到完全不是這麼回事。覺得它更像是從「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這個問題為核心的思考隨筆集。讀的時候,除了會不時點頭覺得「說得真對」外,也常會有「咦,原來可以這樣思考啊,真有意思」的感受。相當驚喜的一本書!
Thumbnail
基於好奇心使然,為何瑞典人這麼捧場閱讀?於是買回來閱讀.讀完此書,真的是有讓我眼神為之一亮.🤨 因為我可以理解此書為何是暢銷書,真的很值得閱讀,思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