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尚未民主轉型而不正義的台灣》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致謝 微批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256

台灣是在70年代隨世界民主化第三波潮流而被歸類為民主政體的國家,甚至也經過了杭亭頓(S. Huntington)提出的標準「二次輪替考驗」(two-turnover test):轉型初次選舉的執政團體在此後選舉失利將權力轉移給勝選者,而勝選者又將權力和平轉移給次屆的勝選者。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國民黨將政權移轉給民進黨,在2008年又移轉給國民黨。甚至,在2016年政權又順利和平移轉至民進黨,達到了第三次的輪替,至此,台灣的民主可稱作穩固。但這只是形式上。

台灣的問題相較於其他民主國家是特殊的,或說,任何一個國家的處境本即特殊,國家之間,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台灣的這本經上寫著的是無數先人的血淚。1947年2月28日發生的大屠殺,3月6日在高雄的彭孟緝引起的高雄大屠殺,3月8日經蔣介石派兵增援至基隆港所致的大屠殺,以及隨之而來開啟的40年戒嚴期間,在此之間台灣的菁英被濫捕濫殺,諸如畫家陳澄波、金融家陳炘、律師李瑞漢、李瑞峰兄弟與林連宗、湯德章、檢察官王育霖、法官吳鴻麒、哲學學者林茂生、醫師張七郎與其子張宗仁、張果仁與潘木枝。而這些只是冰山一角,曾走訪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這裡前先為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景美看守所,看押的是政治犯與重刑犯還有軍法犯人,而在那裡有著刻著受難者姓名的碑石,每一個名字都是一個生命,而那瞬間撞擊觀念的民族記憶讓我震懾。曾有白色恐怖受難者陳新吉,其創作之舞台劇《馬鞍藤的春天》正是講述一位政治犯在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所遭受的待遇,而那樣的敘事是對於具有同樣民族認同的台灣人所難以不動容的。

於此應先定性何謂轉型正義,聯合國安理會在<在衝突與後衝突社會的法治與轉型正義>報告中提出:「在本報告中“轉型正義”的概念包含有關於社會嘗試漸漸地去接受大規模過往虐待的遺緒的完整範圍程序與機制,為確保可責性,服膺正義與達成和解。」;研究轉型正義學者 Ruti G. Teitel 在<Transitional Justice Genealogy>提出:「轉型正義可被定義為關聯於政治變遷的正義概念,被面對過往壓迫性政權的錯型之法律回應所形塑。」在波蘭與東德或是先前非民主國家都進行了轉型正義的工程,例如賠償被害人、歸責加害人、訂立除垢法(Lustration Law)或是揭露機密檔案發掘真相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轉型正義的意義在於:轉型至民主政體時,對過往不義進行咎責的行動。而正義的概念可從司法中尋得,就像是在刑事審判上對於錯行的裁判正在於就其不法行為予以懲處,轉型正義的情況正是在更大的背景下,也就是以在政體之上存在的更高道德價值—正義,來審度過往即便在具有合法性國家行為下的惡行。在二戰後,世界發現法實證主義(legal positivism)作為法律的最終依據將會導致邪惡的發生,因為這將統治者的意志被合法化而被踐行,即便是屠殺、人種清洗。就連原先為法實證主義者的德國法學者賴特布魯赫(Gustav Radbruch)也在二戰後轉向,提出了著名的賴特布魯赫公式:法律原則有效,僅在極端不正義讓人難忍且立法者有意違反正義而使法的本性喪失時則無效。

而在威權時期的惡行卻通常都是通過實證法所為,根據促轉主委楊翠於109年10月26日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有關司法機關落實轉型正義專題報告>,至109年10月23日止已依《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下稱《促轉條例》)第6條第3項公告撤銷5861人,其中有158人係違反修正前《刑法》第100條(即:「意圖破壞國體、竊據國土,或以非法之方法變更國憲、顛覆政府,而著手實行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者處無期徒刑。預備或陰謀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其違反法明確性原則,犯罪行為「著手」意義不明,使得統治者得將任何人以此定罪遂行政治肅清),其餘者多為軍事審判,多是違反《懲治叛亂條例》及《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斯時之司法不法係以高度仰賴自白且不當取證、訴訟權欠缺以及揣摩蔣中正意思為判決、違反刑法根本原則(不溯及既往、類推適用)。

我國在第三次政權輪替時,開啟了轉型正義的工程,所訂定的《促轉條例》係為促進轉型正義及落實自由民主憲政秩序而設,主要工作是: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不當黨產之處理及運用及其他。然而,我國屢遭阻撓其中一個緣由正在於過往威權政黨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因快速妥協,故至今仍有高度競爭力,而這與228事件後國民黨分權予地方獲取支持,且冷戰時期與非共產國家對立與黨綱領所信奉的三民主義而需自由民主作為門面所致。(參考 吳乃德,台灣民主化的特徵,頁227-229、231,文化研究,第18期,2014春)然因此故,至今仍有民眾認為台灣的民主化是蔣經國的恩德,卻忽視了當時的國際政治中,美國的外交政策自卡特政府後轉向人權外交並以此作為軍售考量,同時,國內在1977年中壢事件、1979年美麗島事件、1980年林家血案(發生於2月28日,其60歲母中13刀而死,二女遭背刺而死,大女兒被刺6刀倖存)、1981年陳文成命案、1984年江南案等事件的催生與民主運動的推動下,內外政治壓力使得鎮壓或會引發革命,在前先地方累積的勢力使得威權政黨有信心在轉型後仍得存生而順利走向民主政體。但也在和平民主轉型的歷程中,使得我國人民對於權利、民主、自由等政治概念不具有實心地理解,同時還在自由獲取後喪失的安全感而需為自身行為擔責,以及經過戰後重建經濟暴衝的緩解後,而患上了「威權懷舊症」(authoritarian nostalgia)。

在威權時期,如同鄂蘭在耶路撒冷就艾希曼的審判所進行的報導所指出的納粹主義的可怕之處不僅是平庸之惡,同時也引起的是全歐洲的道德淪喪,而這在我國也是相同的,除了不經反思地奉公守法作為殺人口實之外,依照《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第14條第2項訂定之《戡亂時期檢肅匪諜給獎辦法》其中規定告密檢舉人破獲匪諜等情形給予動輒百萬之獎金或就沒收之財產抽有百分之十至二十被沒收財產之獎金,這就是國民黨的國富論及據此所引起的發大財敗行肇端。

解嚴是個「時刻」,但民主化是「時期」,在1989年鄭南榕因追求百分百言論自由自焚而死,1992年刑法一百運動成功修訂原先糾肅政治犯之條文,相較於70前的民主運動仍以大中國思想為基底(例如雷震等人所辦之《自由中國》報刊),在80後至今都是在追尋民主的同時建構國族,而這是種價值共享的情感凝聚,對於「台灣人」的族群而言所特有的歷史敘事並不同於五千年中華敘事,在1895年清朝割據台灣予日本國時,島民的歷史進程已與亞洲地區的「中國」有所區別,分道揚鑣。

如今,國共內戰勝者的共產黨承繼了中華的道法統,原先的敗亡政權退居成為政黨卻仍以中華民國之框架寄生於台灣,並在前先的威權時期成功透過教育方式養成的中華人民作為支持者,使得台灣的民主化仍然在途。尤其轉型正義的工程至今雖有被害者,但加害者之位仍然空缺。在貫徹正義的刑事法庭上,被害人本即無足輕重,僅因近年的復歸思想(rehabilitation)使得修復式正義以及被害人參與訴訟成為程序的一環,然而在合法/非法—對/錯的審判上,主體仍應以被告—罪犯為據。然而,荒謬之處正在於,台灣歷史的法庭上被告的位置卻是空缺。又,在正義作為人類之間具有普遍性的道德價值之下,國家自身所彰顯的規則性已無正義之價值,則何以得據此作為審判國民之準據?尤其,原先打著反共旗幟的威權政黨國民黨退居於競爭政黨後,卻成為親共派,這其實也是滑稽之處,宣稱具有中國國格的兩者,一者以共產為綱領卻早在1978改開就不再是真正共產,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過渡成為永恆;拿著三民主義作為令旗的國民黨,卻在2008年後越趨向專制的中國。人前人後、表裡不一,似乎成為「中國人」的特質。

除了前述立法之外,我國也在大法官釋字第793號中宣告《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與憲法合致,以使過往不當取得之黨產亦在正義中公平的要求下剝除不應享有該財產者之利益;在文化上也有如《返校》遊戲與電影、影集之製作,使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能被賦予應有的歷史記憶。而正是在這樣的能量推動下,台灣才能有今天未完成的民主轉型正義,也才可能在將來有完成的民主轉型正義,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台灣作為民族才能誕生。


美麗島事件,來源:wiki
avatar-img
82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8679%3F%3Dfb&fbclid=IwAR17PgrD4wNUb3PJqfiGfkvVMUX1smLmQUxfKC932BZnN9h3U35huQhTdH0 經常可以見
教條是帶有神性的規則 權威性 不可質疑地必須被遵行 需要信仰 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意義 是穿透生命荒謬苦難的解方 但是當前後加上引號成為教條 這成為另一顆被推上山的巨石 在人成為自己的權威的同時 我成為我自己生命教條的創造者 當存在主義為他人帶來能動性 我為自己帶來的是枷鎖 所有人看見
愛 看不見 聽不到 我們以為愛是形上的本體 但其實愛沒那麼神秘 親人、朋友、伴侶 死亡或是離去 這時我們哭泣 是因為這些人 曾經是裝放愛的容器 當他們遠離 愛就滿溢 並不是我們想哭 也不是任何神經肌肉的催動 潸然是因為愛若沒有地方存放 就必須流淌 就像能量必須要被釋放 當我們哭完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6479 「a-lú-mih-thui/ ha̍p toh-á/ phi saⁿ-á-kè)小時候在街頭巷尾都會聽到這樣的貨車叫賣,賣著折疊桌、曬衣架還有鋁椅,辛勤的工作者穿梭在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7506&fbclid=IwAR2DVJtTeWk9BZEYIE854AmmhH9S10Sh3czMWpNX5yUHbAb3PwsrRaDmB3E 74年前的今天,因著查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6480 有張圖片曾經流行一時,是一位俘虜被一位士兵拿著水壺餵食,但是下一張圖則是分成三等分,餵水的是圖片左方士兵與俘虜,然而在右方的士兵則是拿著步槍抵著俘虜的頭。而我們的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8679%3F%3Dfb&fbclid=IwAR17PgrD4wNUb3PJqfiGfkvVMUX1smLmQUxfKC932BZnN9h3U35huQhTdH0 經常可以見
教條是帶有神性的規則 權威性 不可質疑地必須被遵行 需要信仰 為自己的人生創造意義 是穿透生命荒謬苦難的解方 但是當前後加上引號成為教條 這成為另一顆被推上山的巨石 在人成為自己的權威的同時 我成為我自己生命教條的創造者 當存在主義為他人帶來能動性 我為自己帶來的是枷鎖 所有人看見
愛 看不見 聽不到 我們以為愛是形上的本體 但其實愛沒那麼神秘 親人、朋友、伴侶 死亡或是離去 這時我們哭泣 是因為這些人 曾經是裝放愛的容器 當他們遠離 愛就滿溢 並不是我們想哭 也不是任何神經肌肉的催動 潸然是因為愛若沒有地方存放 就必須流淌 就像能量必須要被釋放 當我們哭完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6479 「a-lú-mih-thui/ ha̍p toh-á/ phi saⁿ-á-kè)小時候在街頭巷尾都會聽到這樣的貨車叫賣,賣著折疊桌、曬衣架還有鋁椅,辛勤的工作者穿梭在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7506&fbclid=IwAR2DVJtTeWk9BZEYIE854AmmhH9S10Sh3czMWpNX5yUHbAb3PwsrRaDmB3E 74年前的今天,因著查
致謝 上報 刊登本文: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06480 有張圖片曾經流行一時,是一位俘虜被一位士兵拿著水壺餵食,但是下一張圖則是分成三等分,餵水的是圖片左方士兵與俘虜,然而在右方的士兵則是拿著步槍抵著俘虜的頭。而我們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一、前言 台灣轉型正義的實行自1996李登輝上任開始零星對過去威權時期的國家暴力之修正,如特赦美麗島事件涉案人員,對二二八事件道歉等。而以國家高度推動轉型正義的時間點,則自2017《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來。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自日本手中接管,台灣人民對此滿懷期待,但後來,台灣在行政上仍然維持著與日治時期相同的專制,並未把民主制度落實在台灣。此外,政府在政治上的表現相當腐敗、經濟狀況也未好轉,台灣人民人心相當失望,在民怨累積下,之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在國共內戰後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本研究比較韓國與臺灣民主化運動的歷程,從人民對威權政府的抗議、政府的鎮壓過程,以及轉型正義的興起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韓國透過制定特別法對加害者進行清算,以懲治與補償的方式實踐轉型正義;而臺灣則採取賠償被害者而不追究加害者的方式。兩國須思量如何實踐轉型正義,並減緩過程中所帶來的傷害。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一、前言 台灣轉型正義的實行自1996李登輝上任開始零星對過去威權時期的國家暴力之修正,如特赦美麗島事件涉案人員,對二二八事件道歉等。而以國家高度推動轉型正義的時間點,則自2017《促進轉型正義條例》以來。
台灣自救運動宣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由中華民國政府自日本手中接管,台灣人民對此滿懷期待,但後來,台灣在行政上仍然維持著與日治時期相同的專制,並未把民主制度落實在台灣。此外,政府在政治上的表現相當腐敗、經濟狀況也未好轉,台灣人民人心相當失望,在民怨累積下,之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 在國共內戰後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生於20世紀上半葉的臺灣日治時期,是由新民會發起,向日本帝國議會爭取在臺灣設置自治議會的政治運動;該運動是臺灣對日本統治從武力反抗轉為近代式政治運動的轉捩點,也是日治時期歷時最久、規模最大的政治運動。其起源可追溯至1918年的《六三法》撤廢運動,但林呈祿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臺灣過去數十年來因民主政治逐漸呈現自由狀態,2024總統大選有16個政黨參選,兩岸議題、國民黨與民進黨對決等議題引發民眾關注。日本歷史上的江戶和平模式與會津爭戮模式成為臺灣借鏡對象,強調時空背景相同,但立場不同的傷痛。張安樂強調臺灣不能再沈浸在幻想中,時間有限,應從日本歷史中吸取教訓。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Thumbnail
本研究比較韓國與臺灣民主化運動的歷程,從人民對威權政府的抗議、政府的鎮壓過程,以及轉型正義的興起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發現,韓國透過制定特別法對加害者進行清算,以懲治與補償的方式實踐轉型正義;而臺灣則採取賠償被害者而不追究加害者的方式。兩國須思量如何實踐轉型正義,並減緩過程中所帶來的傷害。
台灣民主世代的變化,如果以20年區別: ★1930~1940年代出生,戰亂生存世代,無所謂民主。經歷日本戰敗,中華民國佔領,228跟國共內戰全面撤退台灣的族群。 ★1950~1960年代出生,爭取民主世代,雖然是少數人,卻成為台灣第一波民主化的主力,但也是支持黨國體系最多的世代。陳水扁、馬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