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官僚治國,問題在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桑德爾(Michael Sandel)在《成功的反思》一書之中,批評歐巴馬任內的技術官僚治國,說他們大談推力與誘因(雖然沒指名,但看來是劍指Cass Sunstein等人),試圖把一切價值觀衝突,轉換成純經濟學策略。
他以氣候危機為例。歐巴馬顯然認定,否認全球暖化危機者,是因為對數據有錯誤認知,或乾脆說拒絕承認事實,因此官員有必要把正確資訊傳遞給大家。這隱隱預設,只要大家承認「科學事實」,就必然會肯定「有效政策」,譬如投資綠能,以及一系列配套措施。
至於「科學事實」說了些什麼?「有效政策」又包括哪些內容?而哪些說法既不科學又很沒效?全是技術官僚說了算。當技術官僚從成本效益分析出發,對於什麼是科學事實、什麼是有效政策有絕對詮釋權的時候,那些反對聲音就變成笨蛋與不理性的代名詞。
在桑德爾看來,這看似價值中立,實際上卻排除了政治決策的道德與信任元素,因為它跳過了衝突、討論與形成共識的過程,而把權力直接交給特定的一小群人。表面上是只論事實,但其中的價值觀預設卻是強到不可思議,或者更直白地說,這一點都不民主,或許還很極權。
或許有人會質疑,那強調道德和信任,又能帶來什麼具體的改善策略?難道氣候危機不是只能靠科技來改善嗎?我認為,這正是把決策權全部交給技術官僚的最大弊病,就是預設科技發展或制度設計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或至少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這不是在責怪技術官僚,但如果政治只是聽從技術官僚的建議,顯然會有一些問題。譬如全球暖化的根本原因,在於排碳量的年年增長,而排碳量增長又來自三大動因:碳密集度增長、生活水準增長,以及世界人口增長。
所謂碳密集度,是指人類活動的排碳量程度。人類許多活動都需要用到能源,而歷來大部分用電都是來自於燃燒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所以耗費能源越多的活動與產品,排碳量也就會越高。降低碳密集度最為根本的方式,是研發綠能與省電科技,這也是技術官僚最為強調的點。
然而,生活水準的增長,或更更為廣義的生活習慣,也可以是減碳的關鍵。我們不妨想一想,哪些高耗能的產品或活動,真的是生活所必須,又真的提升了文明程度與幸福感受?資本主義鼓勵消費,而消費越多就必須生產越多,耗能也就越多,這算不算是一種透支未來?有沒有可能,我們一邊犧牲某些物質享受,一邊又提高幸福指數?
此外,無論是綠能產業、省電科技或是生活水準的反思,都必須獲得社會大眾的真心支持,才有可能順暢運行。這裡的真心支持,指的是大家不僅理性上知道該怎麼做,情感上也願意積極思考與行動,這就必須先獲得民眾的信任與參與,營造出共同承擔、共同努力的集體認知。這或許很不容易,卻是民主政治的理想。
說實在話,我不確定氣候危機這種規模的事件,是否該完全按民主價值觀來應對。但桑德爾的確敏感地意識到,技術思維(或說強調實證)如何漸漸侵蝕民主價值的根基,甚至演變成反民主的論點。
我認為長遠來看,這是一種對民主政治的強烈挑戰。有人認為,民主制度相對比較容許改革聲音,也比較能承受改革的成本與風險,我不確定這是否為真,但至少在氣候危機的應對上,是民主制度接受徹底考驗的時刻。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在過了基本門檻以後,就再也無助於主觀幸福感。
真理究竟是被人們發現的、這個世界的本質,還是人們發明出來的、理解與描述事物用的工具?
她覺得某些同齡人明明狀況還不錯,卻一直覺得自己「生病」。
現代社會最常見的兩種權威,就是國家機器與資本主義,前者鼓勵你愛國,後者鼓勵你消費。
對於正反意見都想支持時,該換題目嗎?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在過了基本門檻以後,就再也無助於主觀幸福感。
真理究竟是被人們發現的、這個世界的本質,還是人們發明出來的、理解與描述事物用的工具?
她覺得某些同齡人明明狀況還不錯,卻一直覺得自己「生病」。
現代社會最常見的兩種權威,就是國家機器與資本主義,前者鼓勵你愛國,後者鼓勵你消費。
對於正反意見都想支持時,該換題目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社會體系運作會導致社會認知衝突,而這影響了整體發展脈絡。文章討論了這些衝突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包括經濟、科學、環境和社會因素。同時針對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影響進行了討論。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罵完左派很爽,是不是也要罵罵右派?對。 右派的解決方案,美其名創造新價值,但我們都曉得,哪有那麼多聰明人可以創新,找到最新的能量使用法。多數都是增進能量的使用效率,或是降低能量耗損。這也很偉大了,只是能做到這樣的人還是少數。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今日,不管相信全球暖化是人為的或是太陽黑子造成的,全球暖化已成為一個事實。而暖化所衍伸的相關議題便油然而生,例如永續。能源在談永續、建築在談永續、糧食也在談永續。但是永續被非真實的「永」遠存「續」, 永續只是一個「想像」的概念,因為當今距離智人出現在地球上不過20萬年的時間、宇宙大爆炸
Thumbnail
既對也錯,這是包牌嗎?不是這樣,人類要突破資源與人口困境的交錯,提升技術讓資源可利用性變高,增加更多的資源,降低能量消耗,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假設,今天我們發現一種新的石頭發電法,可以替代化石燃料,還沒多少汙染,且到處挖都有,那會是怎樣的情況?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Thumbnail
過去12個月,海平面均溫圖已超出1.5°C的警示門檻。示意圖。infinityharmony7 by pixabay 今年夏天特別燠熱難耐,美國NASA與歐洲哥白尼氣候變遷觀測組織(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 C3S)報導,過去12個月的全球平均氣溫再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社會體系運作會導致社會認知衝突,而這影響了整體發展脈絡。文章討論了這些衝突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包括經濟、科學、環境和社會因素。同時針對建築和城市規劃的影響進行了討論。
Thumbnail
本文探討氣候變化的根源、影響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呼籲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以保護地球生態。
Thumbnail
罵完左派很爽,是不是也要罵罵右派?對。 右派的解決方案,美其名創造新價值,但我們都曉得,哪有那麼多聰明人可以創新,找到最新的能量使用法。多數都是增進能量的使用效率,或是降低能量耗損。這也很偉大了,只是能做到這樣的人還是少數。
Thumbnail
所以講了兩個月,這問題該怎麼解? 坦白說不是沒有,只是不管你走偏左還是偏右的作法,都必定建立在犧牲特定一群人身上。被犧牲的人當然抵死不願意,這也是極端政治的土壤。 說了跟沒說一樣,到底怎麼做?
Thumbnail
今日,不管相信全球暖化是人為的或是太陽黑子造成的,全球暖化已成為一個事實。而暖化所衍伸的相關議題便油然而生,例如永續。能源在談永續、建築在談永續、糧食也在談永續。但是永續被非真實的「永」遠存「續」, 永續只是一個「想像」的概念,因為當今距離智人出現在地球上不過20萬年的時間、宇宙大爆炸
Thumbnail
既對也錯,這是包牌嗎?不是這樣,人類要突破資源與人口困境的交錯,提升技術讓資源可利用性變高,增加更多的資源,降低能量消耗,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假設,今天我們發現一種新的石頭發電法,可以替代化石燃料,還沒多少汙染,且到處挖都有,那會是怎樣的情況?
政治的核心是制衡(check and balance) 麥迪遜叔叔(James Madison)在聯邦論中說過: 「人類的野心只能靠野心制衡」 一個好的政治制度不是燒香拜佛期望聖人降臨 而是本身就存在互相約束的機制 台灣「類」總統制的最大bug是「權責不相稱」 總統有權無責,可以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