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產業區別的潮汐現象

不知道大家從事的工作,是屬於「淡旺季」明顯的潮汐型產業,還是整年下來雖有起起伏伏,但基本上不會有明顯的忙碌時刻。
舉會計師事務所為例子,會因為其所服務的客戶屬性,如果是上市上櫃公司,一年要出四個季度的財報,興櫃公司則是上下兩個半年度的報告,其他類型大多數則是一年需要出一份報告。此外,每年五月份的報稅季節,更是一個忙碌的重點工作。
而之前在蓉城第一項事業的娛樂產業,則是有個行業內有名的順口溜:「三窮四絕五抬頭,六平七飛八飆九落地。」很能看出一個產業的脈動。因為農曆新年大多落在二月份,民眾會在過年期間因為各種家族消費讓口袋銷售,所以回到日常工作後,三、四兩個月就是一個又窮又絕的景色。一方面這兩個月份的節假日也少,另一方面也正在讓荷包重新充電中。五月份會迎來五一小長假,此時大家把過去兩個月勞累的心情反應的消費報復上,對於服務業來說就是一筆開始進帳的啟動。六月學生準備高考與中考(大學聯考與高中會考),七八月則是暑假旺季,上班族的消費加上學生消費,一下子業績又飛又飆的。九月開學後業績才落地。為什麼十月到隔年一月沒有繼續說下去呢?因為這一段時間是全年業績最旺盛的四個月,假期又多,年前的各種商務聚會、朋友聚會都是瘋狂爆炸式的成長。
上述兩個例子,都大致上屬於按照「月度」可以預先判定全年的節奏安排。而自己身處的活動產業,則是一種幾乎是沒有固定規律可言的類別。
舉例來說,剛剛發生完的大活動。嚴格來說從雛形初現,大致是在半年前。但是在這半年中能忙什麼?其實很多是客觀上無法提前的準備工作。例如跟公部門的文件申請作業,公部門窗口明確回覆不提早收件,因為對他們的作業來說,「慣例」不允許。
除了公部門的申請文件,那麼跟發生場地之間的溝通是否可以提前?這當然可以,但也因為不同的季節與對活動的緊迫感差異區別,讓場地方的負責人也是前期並不會有那麼多預先要準備的感覺。
因此真正在這半年中的工作安排,基本上都是與行銷與包裝有關的事項。因應新時代的傳播方式變化,目前也都以各種社群平台為主。從一點一滴的佈置,到開始發生,然後中途因為疫情變化有進度的緊急調整,再到正式啟動後,每日觀察宣傳的效果對比販售情況的關連性,檢討,擬定新策略,再執行。如此週而復始。
但是到了活動發生前四週左右,則是明顯的一天當成兩天甚至三天在用。場地距離市區有一段距離,每次一趟往返就是破百公里,各種為了讓活動可以順利安全舉辦的準備工作有太多太多。而真正在其中佈置規劃的人,卻相當有限。
所以這就是種「按日」的潮汐效應,每日都是漲潮,活動當天是大潮之日。活動的發生日幾乎就是用腎上腺素在支撐著精神與體力。這樣的感覺很極端與變態,卻是真實發生在其中。
年紀也老大不小了,這樣的節奏,說起辛酸苦勞之處一撈一大把,但是在活動中某個時刻,看到在泳池旁邊的一家人,閒適的玩著水,曬著太陽,黃金獵犬悠哉的在身邊穿梭,這幅和樂融融的景色,一下子成了最好的激勵良藥。對,這些辛苦所換來的代價,就是讓參與體驗者,得以忽視我們的存在,盡情享受這個活動的氣氛,倘若還能開心感動到成為我們的代言人,那就是莫大的感動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