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米苔目兩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撰文.攝影=洪愛珠

(本文原收錄在2021 年3 月遠流出版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感謝遠流出版協助,同意轉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raw-image

蘆洲湧蓮寺口,一攤車甚眼熟,可是我也只能猜,猜它就是兒時吃的米苔目冰。半晌時間感錯亂,這都已經過去了三十年。

小學以前的多數時光,我與外婆在一起。

外婆清晨上陽明山運動,我跟著去。外婆進城,逛遠東百貨買蜜粉唇膏,也跟。外婆定期上大市場採買,當然帶上我。她單手扛巨量生鮮,另一手拎著白胖孫女。對當年的肥胖女童來說,去市場意味著被人群壓扁與撞擊,不很情願,有我的難處。禽肉海鮮區尤其噩夢,地面污臭濕滑,覺得隨時要摔倒。我自學閉氣(後來學游水,很能閉氣,即市場裡練的),牽緊我阿嬤,保持足底平衡小心通過。我自小性格堅忍,不哭不鬧,知道熬過此區就有禮物。

禮物是採購完畢後,祖孫倆的吃喝。

在蘆洲,當然吃本地強項,切仔麵和米苔目。兩者共通之處,都配黑白切,甚少單食米麵。切仔麵是個大題目,另文再敘。外婆且熱愛米苔目,因此切仔麵及米苔目,我算是吃的很多。米苔目這種從福建流傳到台灣的老食物,如今在台灣北部,也不是想吃就能得,盡量得往比較資深的聚落去找。如大稻埕、艋舺,或蘆洲湧蓮寺前的這個百年街市。

湧蓮寺在得勝街,祭拜過後出寺門,望左走大約一百公尺,見一店門口有人排隊,蒸氣騰騰,就是本地馳名的米苔目店。

此店無店名,招牌小,手工油漆字橫寫米苔目大字,字已褪色。小店沒幾張桌子,經常客滿併桌。若要堂食,江湖規矩是在門口候著,待一位面無表情的姐安排你,切勿自己闖。一切售賣項目,以影印紙貼在牆上。牆上只寫米苔目,沒說有湯的與乾的兩種。落座,不要嚷嚷不需舉手,姐忙完別桌就過來,一切她心裡有數,莫亂她節奏。唯一主食只有米苔目,人人叫上一碗,沒特別交代,就來湯的,若要乾米苔目,必須強調。

粉麵之中,米苔目的樣子特別氣質,雪白細膩盈盈反光。得勝街的米苔目是極簡版本,不擱肉燥。清湯中浮著白色米苔目,祖母綠韭菜,翠青色芹菜末,一把蓬鬆新鮮的油蔥酥,頭光臉淨那般好看。乾米苔目,以碎蝦米油蔥酥,點豬油,全無厚醬,然很香,滋味非常俐落。本地人內行者,點乾的吃。胃口大者,連盡兩碗後拿著空碗,到爐台前要求加湯,一碗兩得。

raw-image

每桌且叫上黑白切,此店切菜很好,甚至比附近幾家製量大的切仔麵店來得新鮮,肉燙起來,不置冰櫃,反正未及中午,多數售罄,屆時問生腸沒生腸,問肝連沒肝連,到時候外場大姐說還剩下什麼,吃就是了。

湯底以浸肉的鮮湯與蝦米同熬,鮮腴而爽,氣味乾淨的幾乎古典。我以為當代台北,什麼天外飛來的食物不能得?竟是一碗當日製出當日售完,無事隔夜的粉麵,難得的像是苛求來的。

和外婆一起的兒時時光

米苔目是在來米製,中性,清淨而無油氣,製成冰品也常有。故要說回湧蓮寺前的那攤車。

攤主是一位老婦人,如今我一點都認不得她的相貌,及她舊斗笠頂上一塊塑膠布補丁。僅隱約記得攤車位置在廟口,及攤上坑坑凹凹的白鐵方形冰桶。當時畢竟小,視線在低處,倒是清楚記得外婆給我買冰的幾個動態。通常外婆問:「呷冰無?」答:「賀。」接著外婆窸窸窣窣地向攤主交代,不多久就從車上遞下一杯保麗龍裝米苔目冰。

一面走動,跟緊外婆怕跟丟,一面忙吃。冰在糖漿裡瞬間就化水,不時吮一口融冰,才不會走著走著晃出來。且記得把冰遞回給外婆,她也吃上幾口。外婆患糖尿病,在家吃甜食,老被家人高度關懷,我媽也限制小孩吃糖,因此這種含糖時刻是祖孫倆放風的樂趣,彼此掩護是為溺愛。

兒時的米苔目時光,都與我外婆一道。長大生出了自己的偏好,多年不吃,兼排斥一切粗麵。麵吃細麵,吃粉就選米粉米線。米苔目這白胖的粉食,跟粗米粉被我歸成同一路,覺得味道寡淡。現在回頭去找米苔目,懷念的仍不是味道,而是童年。


廟口賣冰四十七年的阿婆

時間是冰,不吭不響融化,如今是成人視角。我外婆沒有了,面前這位賣冰的阿婆,目測也不小於七十歲,問她在此售賣多少年,答四十七年。是同一位。

raw-image

今日暑氣大,阿婆甚忙,前頭排隊的夫婦,買七大袋冰給一家三代吃。阿婆的白鐵車不插電,以冰桶存放粗絞的冰碎,舀動時沙沙發響。附近製冰廠摩托車經過,少年夥計唰的一聲在冰桶裡倒入新冰,旋即揚長而去。如此數趟,彼此不必交談。

自製的米苔目,在案上堆成小山。配料只有紅豆、綠豆、粉圓,用不成套的不鏽鋼鍋裝,比家庭規模略大一點,吃起來也像家庭風味。

她揪一把米苔目落碗底,澆一勺甜綠豆,碎冰堆成滿滿一碗,最後將琥珀色糖水從頂上澆下來,堆高的冰,嘩一聲矮下去。

見我久等,阿婆將案上最後一小把米苔目留給我,常客經過,擺手說無了無了,才上午十一點。她身後支張大傘,零星擺幾張塑膠椅,可坐下吃。

米苔目原料是秈米,遇冷比起熱食更有嚼感,台語說Q。米香雖有,而其實淡。若糖漿味重,或配料花樣太多,米味就掩掉了。此處米苔目冰,只加一種豆,一勺糖水,碎冰本身無味。綠豆是燉得很透,亦不太甜。冰以粗冰,齒間嘩嘩咬碎。吃來吃去,就是米味,綠豆沙味,很解暑,一切簡單,也似乎只宜簡單。網路時代,生活裡盡是隆隆廢氣,吃成一碗直截的涼水,覺得竟很不容易。像一個專注澄明的念想,同樣地不容易。


raw-image

作者介紹:洪愛珠

本名洪于珺。1983 年生,台北養成。倫敦藝術大學傳播學院畢,資深平面設計,大學兼任講師,工餘從事寫作,以記舊時日,家常吃食與經過之人。曾獲台北文學獎、林榮三文學獎、鍾肇政文學獎。著有《老派少女購物路線》。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新北市文化》季刊官方網站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2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老家在霧社經營小飯館兼旅宿(沒曾想民宿是我家開了先河) 店裡主要是傳統早點:現磨豆漿、杏仁茶、油條、包子……(無燒餅 無烤爐之故) 中午和晚上是擔擔麵、米粉、粿條(河粉)或湯或乾, 並不賣湯品只供清湯(免費的),可能是人手不足忙不過來? 也不賣飯品但接受合菜訂單 顧客通常是工程測量隊, 這些人是
Thumbnail
老家在霧社經營小飯館兼旅宿(沒曾想民宿是我家開了先河) 店裡主要是傳統早點:現磨豆漿、杏仁茶、油條、包子……(無燒餅 無烤爐之故) 中午和晚上是擔擔麵、米粉、粿條(河粉)或湯或乾, 並不賣湯品只供清湯(免費的),可能是人手不足忙不過來? 也不賣飯品但接受合菜訂單 顧客通常是工程測量隊, 這些人是
Thumbnail
「市場」這個地方,我一直覺得是留存傳統美味的集中地,每當我想回味兒時記憶,就會往這裡走;這天我走進了百年歷史的第二市場,穿梭巷弄間想尋找美食,無意間看到一塊招牌寫著「客家嬤」,心中一想,會是我記憶中阿婆的味道嗎 ? 於是~ 我推開了店門
Thumbnail
「市場」這個地方,我一直覺得是留存傳統美味的集中地,每當我想回味兒時記憶,就會往這裡走;這天我走進了百年歷史的第二市場,穿梭巷弄間想尋找美食,無意間看到一塊招牌寫著「客家嬤」,心中一想,會是我記憶中阿婆的味道嗎 ? 於是~ 我推開了店門
Thumbnail
在我心中,三重可謂是小吃的美食天堂, 超多平價美食讓您吃過都會回味, 有一間白河阿婆米苔目、碗粿的由來在台南縣白河鎮, 有一個85歲的阿婆,阿婆推著車子在市場賣米苔目、碗粿已經 50多年了。
Thumbnail
在我心中,三重可謂是小吃的美食天堂, 超多平價美食讓您吃過都會回味, 有一間白河阿婆米苔目、碗粿的由來在台南縣白河鎮, 有一個85歲的阿婆,阿婆推著車子在市場賣米苔目、碗粿已經 50多年了。
Thumbnail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Thumbnail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Thumbnail
《高雄鹽埕小吃》 開心地寫著食記,寫著寫著突然發現為什麼自己總是那麼喜歡在地小吃,因為簡單,一家米糕店、一家冰店,就蒸著米糕,就天天守著爐火熬煮著甜湯,就這樣20年、30年、50年,簡單但不簡單啊!紮實的功夫不簡單,堅持也不簡單
Thumbnail
《高雄鹽埕小吃》 開心地寫著食記,寫著寫著突然發現為什麼自己總是那麼喜歡在地小吃,因為簡單,一家米糕店、一家冰店,就蒸著米糕,就天天守著爐火熬煮著甜湯,就這樣20年、30年、50年,簡單但不簡單啊!紮實的功夫不簡單,堅持也不簡單
Thumbnail
新竹老城雖然小小但也是很好散步探索的好地方呢,還有好些地方想去,就先分享這些我走跳過的嘍,菜市場小吃就是吃人情味的阿
Thumbnail
新竹老城雖然小小但也是很好散步探索的好地方呢,還有好些地方想去,就先分享這些我走跳過的嘍,菜市場小吃就是吃人情味的阿
Thumbnail
關於米粉湯黑白切這項,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吃,要嘛就帶著一雙兒女去,這份獨享的快樂,是朋友跟先生都不想讓他們一起餐與的;尤其是我先生,當我點食了豬肺大腸嘴邊肉粉腸生腸油豆腐整桌擺滿後,他都會臉上帶著隱忍的表情說,會不會點太多,吃得下嗎之類,這時,我臉上也帶著隱忍的表情看他,不說一句話,他接住了我嚴厲的
Thumbnail
關於米粉湯黑白切這項,我喜歡自己一個人去吃,要嘛就帶著一雙兒女去,這份獨享的快樂,是朋友跟先生都不想讓他們一起餐與的;尤其是我先生,當我點食了豬肺大腸嘴邊肉粉腸生腸油豆腐整桌擺滿後,他都會臉上帶著隱忍的表情說,會不會點太多,吃得下嗎之類,這時,我臉上也帶著隱忍的表情看他,不說一句話,他接住了我嚴厲的
Thumbnail
撰文.攝影=洪愛珠 (本文原收錄在2021 年3 月遠流出版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感謝遠流出版協助,同意轉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得勝街的米苔目不擱肉燥。清湯中浮著白色米苔目,祖母綠韭菜,翠青色芹菜末,一把蓬鬆新鮮的油蔥酥,胃口大者,吃完可拿空碗
Thumbnail
撰文.攝影=洪愛珠 (本文原收錄在2021 年3 月遠流出版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感謝遠流出版協助,同意轉載於《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得勝街的米苔目不擱肉燥。清湯中浮著白色米苔目,祖母綠韭菜,翠青色芹菜末,一把蓬鬆新鮮的油蔥酥,胃口大者,吃完可拿空碗
Thumbnail
那麼多年過去,我才發現自己承襲了來自爸爸媽媽的家鄉滋味。儘管是一座我未曾踏實生活過的中部小鎮,卻因為孩提時期跟著大人吃,久之成習慣,遂以為都是熟悉的滋味,也不去追問自己喜歡與否。 復刻鹿港滋味,毋寧是從敘述往日生活的文字裡,擷取一種消逝的味道,屬於童年的甜蜜記憶。
Thumbnail
那麼多年過去,我才發現自己承襲了來自爸爸媽媽的家鄉滋味。儘管是一座我未曾踏實生活過的中部小鎮,卻因為孩提時期跟著大人吃,久之成習慣,遂以為都是熟悉的滋味,也不去追問自己喜歡與否。 復刻鹿港滋味,毋寧是從敘述往日生活的文字裡,擷取一種消逝的味道,屬於童年的甜蜜記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