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1|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31天堂佛國

時間:民國八十五年六月三十日(農曆五月十五日) 地點:淨律寺客堂
理光法師、各位法師!
你們曾聽過妙峰老法師嗎?我們出家人到美國弘法,他是屬於最早的一位,是由我們中國佛教會,派他先到美國弘法。今天就以他老人家的開示,讓大家瞭解一下,他曾說過的「天堂佛國」,我就按照他老人家的題目來念一念。他說:今晚要講的題目「戒德莊嚴」(新竹「福嚴精舍」菩薩戒會講稿)。(
我們想想老法師的「戒德莊嚴」就是他處處待人的謙恭。社會上講的「謙虛」,是世間法;若依佛教的法語,則講「謙恭」。本來應該言對正題,不過未講正題之前,先讓我講講為什麼我們要念有關「戒德莊嚴」一文中的第二子題:「天堂佛國」這一段文?他說:我初次回國對台灣佛教的觀感,誠有「天堂佛國」之勝境。此為初次的觀感,我作了一首七言絕句的打油詩。現在我念這首詩偈給大家聽聽。
詩云:台灣佛國非無端,起伏山巒似玉環;寺院林立嚴聖地,人心向佛境悠閑。
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們一般人講「天堂」,都認為「天堂」是最享受、最快樂的地方,所以都要求生天堂。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那是把中國大陸的「杭州」與「蘇州」比喻成「天堂」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是我們中國一句古老的流行話。
天堂,實際的景觀到目前為止,好像沒有人能切切實實知道,大家雖然在講天堂,但卻不知道天堂到底是什麼樣子?天堂是好,好到什麼程度?都沒有人有實際經驗,只是一種偏善教育,教我們知道有一個地方叫天堂,是一種殊勝美麗的願景而已。
其實,天堂的實際情況都沒有人知道。但無論如何,一說到「天堂」大家都認為是中國大陸的「蘇杭」,所以就「天堂」的意思來說,大家都有印象,就是指最豪華、最美滿、最幸福,景觀最好的地方。蘇、杭兩州,是一般人所共同仰慕,夢寐以求的地方。
洋教徒把天堂、天國誇為最高的境界,是他們盡其一生最終的歸宿,如天主教與基督教其教徒,日夜以求生天堂為最終的目標。所以他們每天日夜祈禱作彌撒,求最後的歸宿,就是要到天堂這個地方去享福。
蘇州、杭州,在中國地理上屬於江南。蘇杭這兩個地區可說是風光最綺麗,風景最明媚的地方,真是山明水秀,風光如畫。杭州,是浙江省省會,位在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運河南端,有「絲綢之府」的譽稱。
杭州市區西部,有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和療養勝地「西湖」。西湖西部諸山,舊時統稱武林山,故杭州又別稱武林。所以西湖景觀,湖山秀麗,林泉優美,如詩如畫。在天然景觀方面,杭州的殊勝尤其在西湖諸山及湖水波瀾,縱廣阡陌令人流連眷戀。
蘇州,在江蘇省東南部,瀕臨大運河和蘇州河的會合處,是京滬鐵路的要衝,及蘇嘉鐵路的起點,太湖在它的左側,境內的河湖交錯,農業雲集,一派「水鄉」的欣欣向榮之貌。
蘇州早在吳王闔閭時,這裏是吳都姑蘇之地,隋文帝改名蘇州,因為境內有姑蘇山而得名。隋唐以後工商業快速發展,成為真正繁華古城。宋時蘇州改名為平江府;南宋偏安江左,建都於臨安(杭州),浙江地區成為主要農業區,經濟富裕,蘇州更是盛極一時。南宋初年蘇州文人范成大在他寫的「吳郡志」中,把蘇州稱作「天堂」。
於是「上有天堂,下有蘇州」的諺語,就從南宋開始流傳。蘇州的殊勝在園林,園林勝景以精緻見稱,還有古蹟,小橋流水景色,以及人文的淵藪。清代時翰林輩出,曾有「無蘇不成翰」的諺語。巧奪天工的蘇繡和宋錦、玉雕、檀香扇等精緻工藝品,代表著蘇州獨特的藝術創造力。
蘇州園林的特色,主要以自然風景為基礎,以人工園林點綴為陪襯。其園林勝景,加上人工設計的假山曲橋、奇花奇景,美妙絕倫,不但像一幅天然的山水畫,也像一首好詩那麼感人。蘇州園林之所以那麼感人,是因為它體現了江南士大夫的趣味和愛好,如同中國的繪畫、詩詞等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
在布局、結構、風格上都各有特色。而建築物,多就地取材,如附近太湖盛產石頭,湖石有瘦、透、皺的特色,最適合堆砌玲瓏精巧的假山,這是得天獨厚的條件之一。
蘇州不但富有天然簡樸風格的古典園林勝景,最受人歡迎之外,而那裡到處還有著莊嚴無比的寺廟或祠堂,尤其是林立規模大小不一的寺院精舍。那裡的居民普遍深受佛教的薰陶,人民信仰佛教居多。杭州也是如此,所以蘇州、杭州,是佛教發展最為興盛的地方。(資料揉取《中國六大古都》紅色字體點入即是註解處等)
由此可見,我們人能夠得到人身,還是要多布施、修福,才能夠得到這種殊勝因緣,投生在富有「天堂」之喻的蘇杭之地。蘇杭人民,心地善良,民風純樸,生活富裕,經濟安定。他們的宗教傳統,是世世代代信仰佛教,所以他們有佛教的因果觀念,及一般的道德觀念,這也是蘇杭人民心地善良,純樸風俗的泉源。
佛教重慈悲、重智慧,這種菩薩悲智雙運的精神,是佛教傳統的優良文化。先為地方培植敦厚善良的風俗民情,以淨化社會人心,才有燦爛、慧樂福址的人生。所以說一個地方的土地,如果非常肥沃,就表示那個地方是非常清淨具足的。
因此拜佛、修行、聽經等宗教生活,成為蘇杭地區人民生活重要的一部份。宗教與生活不可切割,就像一塊完整的土地不得分割,人民的生活與佛法絲毫都不分開,而且人民學佛的信心具足不受動搖。
諸位!我們應該自己去回憶看看,瞭解為什麼老法師他要講這篇「天堂佛國」呢?為什麼他回到台灣就講佛國?「佛國」指的就是「台灣」。因台灣尚有無數善心的佛教徒,無數的宗教實行者,及無數的善心人士,所創造出來的奇蹟,使台灣保有優良的傳統文化,純樸的風俗民情。
而今數十年後,中國大陸那邊,則遭到殘酷地破壞,蹂躪優良的傳統文化;而偏安在台灣這邊的我們,炎黃後裔,致力於保護文化遺產,默默地耕耘建設,重新播種,所以我們台灣講起來,實在是一塊人間播種的殊勝福田。
妙峰老法師,他老人家每次回來台灣,看見台灣的發展及佛教的興盛,他才說這是一個「天堂佛國」,指我們台灣是一個「天堂佛國」。
如書中說:
操行皎潔白如銀,縱在汙泥不染塵;理得心安觀自在,聖賢永遠是芳鄰。
這是說:人修福要重於惜福。人生於世為了生活,就應該從事一點職業。職業層次儘管有高低,如我們人的身份地位也有高低。不管是為官,或是做生意,皆有高低大小之區別。而且講到工作也有分粗細,有勞心和勞力,各有所不同。
就是生意,無論私營或合營,或為公為私,都應忠義節守盡職的。
總而言之,自古以來父母師長,教導我們做人要仁義老實,就像祖師大德,教導我們要「老實念佛」,或「少講一句話,多念一句佛」,又說這一切都是唯心所現的。例如「命由己作」,命運是由我們自己所造作的。「相由心生」、「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佛教經典裡面也說過,求解脫得解脫,求男女得男女,求長壽得長壽,一切不離唯心所現,這是「因果論」。
六祖惠能大師也是這麼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我們的一切造作,皆是由這一念心所產生的,只要我們這一念心有正念力,加上佛菩薩的悲願力,一定會如我們所求。所以,人要從內心自求,履行仁義道德,這是我們時常要繫念不忘的,自己一定要深知,世出世間的一切諸法,皆是唯心所現的,自己要信解明白這個道理。
老法師這本書(《慈風文集》上)裡面又講到「持戒與念佛」,內容不錯,其中還提到:
「惜福節流固福根,福根固了福綿綿,長流不止難填補,三業不恭是禍因。」
他老人家都有先作一首詩,然後再解釋。又說:
「發心受戒登壇來,戒若幼苗細意栽,鋤草驅蟲勤灌溉,芬芳樂見戒花開。」
這位老法師真是了不起,看他的書越看越法喜充滿。很好,所以大家應該多看一看。而且也要多發心,對他老人家所說的道理,多深思回憶看看。如這裡又有一首:
「孝順父母,當願眾生,一切護養,永得大安。」
我們若孝順父母的時候,就發「當願眾生」之心,能這樣發心,那他在社會或團體裡,一定是一個言行端正的人。古人說:「萬善以孝為先」,你若能從「孝」做起,對自己來說,這一生中在社會上,不管是利己或利他,都能夠非常具足。 如說: 「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捨利貪惑,功德具足。若在伎樂,當願眾生,悉得法樂,見法如幻。」
雖然我們能夠得到心的快樂,但「悉得法樂,見法如幻。」又說「若在房室,當願眾生,入聖賢地,永離欲穢。」這些都是在戒律裡面的詩偈,每一個偈子都很好。理光法師!這些偈子可以拿給他們看,大家看一看之後,就由自己內心去開顯出來。
妙峰老法師,他老人家解釋得很實在、很圓滿,不過我們自己還是可以再開發的。這裡又有一首偈子說:「破戒之人最可哀,戒苗茁壯不知栽;摧殘戒體空遺恨,哪有戒花好剪裁。」
諸位對於老法師所說的「天堂與佛國」,我們看一看,聽一聽,同時要想一想,現在年紀輕輕,在修行方面,與老人家的方向,有什麼可以學習和建立的?這裡最主要是告訴我們,要從「於上恭敬,於下相忍」這兩方面著手,我們要把這個道理,融入自己的心中,才能夠將它真正的意涵顯發出來。假若我們偏在上,這不是佛法;偏在下,也不是佛法,要行中道,才能真正「提昇自我」,開顯自己本具的智慧。好了,今天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